杨兴新
摘 要:本文分享了笔者对于职业教育“睿智课堂”的理解和体会,从学生、教师、授课三个方面对如何营造“睿智课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睿智课堂 学生 教师 授课
职业教育的课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既是方法,又不止是方法;它既是相对封闭的,但又渴求开放。虽然对于何为“睿智课堂”,现在教育领域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越是扎根于课堂的改革,越是有效的改革”,它给职业教育的发展留下了宽泛的思考余地和广阔的发挥空间,对于深化教学改革、巩固现在推行的“有效教学”成果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近年来与本地区职教界同仁的交流,总结出来的营造“睿智课堂”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笔者认为,“睿智课堂”应该建立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之上,并往前再迈一步,目标是实现给予学生智慧和综合能力,且形式是多元的。课堂要睿智,笔者认为涉及三个因素——学生、教师、授课,下面就从这三个因素展开分析。
一、学生
对于职业教育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他们是发展中的人,虽然还不成熟甚至是有缺陷的,但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既不能把学生看得太差,也不能看得太好。职业教育的生源注定了是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教得不顺、甚至教得有点痛苦,是很正常的。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讲什么,学生就懂什么,那肯定是出问题了。所以营造“睿智课堂”,首先应该从理解和宽容学生开始,因为教师如果不理解并接受学生,在教学中将很难和他们沟通及进行教授。教职校的学生,他们也肯定不可能和教师一唱一和,一个巴掌拍不响,只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拍巴掌才能拍得响。在这些年的一线教学中,笔者对于职校学生的特点有以下两个感悟。
1.学生特别爱听故事
职校的学生不是不想学,只是他习惯了不学,学习的心理门槛比普高的学生要高。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能说是一般,教师在教学中很难以逻辑思维来吸引他们,因此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老师可以在教学中讲个故事,甚至把一堂课变成一个大故事,让教学情景化。
2.相比较动脑,学生更喜欢动手
职校的教学经常是弄点小项目给学生做做,用任务来驱动学习,这在专业课里比较常见。但关键是这种类型的教学怎么样组织、执行才是可行的、有效的,而不是流于形式,变成走过场。笔者在机械制图和机械基础的教学中尝试过两种方法,收了比较好的效果。
(1)采用导生制。职校学生的素质“分化”比较严重,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任务教学会因学生“分化”过大无法实施。同时,教师精力有限,教学需要助手。因此“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帮助学生”的导生制做法就应运而生了,特别是在制图课这样带有一定的操作性质的课程教学中,这样的做法成效比较显著。从教学反馈的情况看,让导生帮助学生是一种更好的“教”,因为这样更接近学生的实际,且导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也受到激励,从而更快地获得能力的提升。
(2)运用任务单。学生的“做”是需要引导的,即便是在有导生帮助的情况下,为了使教学过程更为有序与合理,教师需对教学的实施设计一条行动路线,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对结果做出评估。这是一个任务细化、任务完成导向的过程,也是一个结果的导出指引。
笔者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学生“做项目”的过程,发现学生常会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与工具的关系,涉及动手层面的能力;二是与他人的关系,涉及各种人际沟通与协作;三是与自己的关系,即通过作品进行自我反思与行为强化。
二、教师
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用在哪里?答案是备课。那么备课的主要任务又是什么?笔者觉得最关键的应该是教材的处理。职校的学生就学习能力与用功度而言,大部分人是无法接受一般难度以上的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的。还有就是职教类的教材虽经改革选编,但学科化、理论化的特征仍无法避免,存在着很多不适于职教这个层次学生的内容,有不少过难的、过多的、无用的内容。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过滤
过滤的过程实际上相当于“去、留”的过程,用过滤来保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适应、切合性,其反映出来的就是教师的学生观,即教学要关注的不仅是教材,更应关注的是学生的特点与需求。
2.还原
从感性出发,上升到理性,最后又回归到应用的实践,这两端恰恰是知识与技能产生与应用的情境。横向看,应该是面向学生生活还原,面向行业实践还原,面向虚拟情景还原;纵向看,则是文化课面向学生生活体验还原,专业课面向工作实践环境还原。
3.重构
重构什么?企业需要的、学生喜欢的、教师专长的,这也是体现教师的特质与价值的一步。在重构中,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应更多地关注地方性、关注学生需求和关注教师特点;并且教师重构教学内容应大致遵循以下三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企业需要的、学生喜欢的、教师专
长的。
笔者认为,如果说教材是压缩包的话,那么备课就是选择性诠释解压缩的预览。
三、授课
课堂授课是教师和学生形成交集的地方,相聚甚欢,“洗具”(喜剧);相见无言,“杯具”(悲剧)。至于是“洗具”还是“杯具”的决定性因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1.听得懂,学得会
当前职校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课程过多,教学内容相对太难,学生学不了,也学不会。正因为听不懂,学不会,所以课堂教学中各种消极的学习行为随处可见,也因此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就成了授课成败最基本的因素。职校学生虽差,但他们都想进步,这样就回归到了我们前面所讲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处理。学生差,教学就先简单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在规定时间内学习多少内容更有意义。
2.有用,有价值
有用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大概念,在众多学生的眼里,有用的含义是“现在生活中有用”“将来工作中有用”。所学的东西有用,这应该是学生最客观的需求,也是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价值取向。在实践教学及调查研究中,笔者发现,有用的教学内容要“与发展的科技相结合,与本地区行业的实践相结合”,让课堂成为一个学生了解、熟悉社会的窗口。
3.有趣,有活力
职校学生的学习负担不重,但他们却还认为“学习很累”,这主要是很多课程都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很无趣”,学校又规定不能做其他的事情,“很无奈”。这就要求教师用幽默调节气氛,用互动的任务项目激发兴趣,用有形无形的教具增添乐趣。方法总是比问题多。这种“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不就是“任务驱动教学”吗?“同学之间相互比赛,让好的同学教差的同学”,这不就是“合作学习”吗?“去完成一个小作品,老师在旁边帮助鼓励”,这不就是“主动学习”“项目教学”吗?
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总结和创新,但有一个基本原则——该方法一定是反映了这个特定层次的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需求。职业教育的课堂是一个多种因素交错融合的矛盾结合体,需要职校老师不断地在“相对封闭”和“渴求开放”之间找平衡点,而“睿智”恰恰就体现在这个平衡点的寻找上。
(作者单位:金华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