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或然症与水湿之邪的关系

2014-01-25 14:42闫方杰李毓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水湿小青龙汤水气

姜 侠,闫方杰,李毓秋

(1.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2.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65000)

《伤寒论》中有398条条文、113方,张仲景仅在小青龙汤、小柴胡汤、真武汤、通脉四逆汤、四逆散5个方证中提出诸多的或然症,后世医家多着眼于这些或然症的用药规律研究,鲜有提出在张仲景诸多的方证中,为何只有这5条或然症的条文?为何其他方证不易见到或然症?这些或然症形成的原因是否有内在的联系性?笔者拟对此问题展开探讨。

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张仲景在40条很明确地提出了小青龙汤证形成的原因是“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外寒与内饮相合为患,影响体内正常水液的运行,津液不能敷布于口则口渴;水液下趋于大肠则下利;水饮内停,上逆咽喉则噎;水饮内停于膀胱则小便不利少腹满;水饮停于肺,肺气宣降失常则喘。水液失去正常的运行规律,流动到哪里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故而小青龙汤证出现了诸多的或然症。

96条为邪入少阳半表半里之位。《伤寒论翼·少阳病解》:“少阳为游部,其气游行三焦,循两胁,输腠理”,故少阳受邪除影响少阳本身的功能外,常涉及三焦发生或然症。若影响了三焦通调水道的功能,气机郁滞则胸中烦;不能承津于口则口渴;水湿下注于肠则腹痛;凝滞于少阳经则胁下痞硬;上凌于心则心悸;膀胱不利则小便失常;水气凌肺则咳。故而小柴胡汤证出现了多个或然症。

少阴病篇前后连续3条描述了诸多的或然症。316条肾阳虚衰,水气泛滥,上凌于肺则咳;膀胱失司则小便失禁;水湿下注于大肠则下利;水湿上逆于胃则呕。317条为阳虚重症,阴寒极盛,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水液,水湿与阴寒同为阴邪,故易相合为病,寒湿凝结,滞于脾络则腹痛;寒湿犯胃,胃气上逆则呕;寒湿内盛,格阳于上,灼伤咽部则咽痛;阳气欲竭,水液泛滥不能正常下输大肠,则利止脉不出。318条为肝气郁滞,水湿内停,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末之证,水湿上凌于肺则咳,内凌于心则悸,影响膀胱气化则小便不利;湿郁腹中则痛,水湿下注大肠则泄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伤寒论中的或然症都与水湿有关,当体内的水液运行发生异常时,常常会影响到多个脏腑的功能。《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津液在体内的正常运行与脾、肺、三焦(水道)、膀胱(肾)等有密切关系。而当津液的运行发生异常时,也常常在这几个脏腑的功能上表现出来,所以在以上5条条文中,小便异常出现了4次,咳、利、腹中痛各出现了3次,渴、呕、悸各出现了2次[1]。这也正体现了水湿疾患的多样性,同时对于水湿为患的治疗,除了“开鬼门,洁净府”之外,又拓宽了治疗的思路。

[1] 章浩军,杨福龙,陈力槟.《伤寒论》或然症的证治规律探析[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41-43.

猜你喜欢
水湿小青龙汤水气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应用效果观察
海上边水气藏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水侵状况研究
特低渗透油藏CO2 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水气交替注采参数优化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水气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好事近·中秋感怀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我用小青龙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