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疼痛的病机以及辨证论治

2014-01-25 14:42杨建生周生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疏风心神经络

杨建生,周生花

(1.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2.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郑州 450008)

疼痛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常常是由患者身体受到病理性损伤所造成,在临床极为常见,人的心神状态与疼痛的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中医常以“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来阐述疼痛的病机。本文通过查阅医学典籍,并结合教学和工作经验,探讨中医疼痛的病机和辨证论治的方法,现论述如下。

1 中医疼痛的病机

1.1 “不通则痛”

《素问·举痛论》指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于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金元时期李东垣《医学发明》中明确指出了“痛则不通”的病机学说, 后世医家都依此作为疼痛的病机来解释[1]。“不通则痛”的病理机制同时还包括经络踡急、经络胀满、气机不通、气机紊乱、血瘀不通等。

1.1.1 经络踡急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经脉、络脉都处于舒展状态,当受到某些因素的刺激时,经络蜷缩,机体就会产生疼痛感。《内经》中有相关记载,说的是寒气侵袭经络,则经络受寒而蜷缩,迁延小经络,卒然而痛。

1.1.2 经络胀满 气存于经脉和络脉之中,经络在正常的情况下处于舒展状态,当气血阻滞、经络胀满并受到挤压时,患者就会产生疼痛感。

1.1.3 气机不通 经气在脉络里行走,犹如水在河里流淌,当气发生阻滞、气机不通的时候,经络就会胀满,气运行不畅,由此而产生疼痛。

1.1.4 气机紊乱 气在身体的流转沿袭着一定的轨道,调和于全身,当气机紊乱时,气便在经络里上蹿下跳,悖逆于常轨,也会导致疼痛的产生。

1.1.5 血瘀不通 临床上常常把疼痛和瘀血联合起来诊断,以疼痛来判断有否瘀血,说明血瘀不通会导致疼痛的产生。血液和气一样,周转于全身,正常状态下随着经络均匀、平稳地运行于全身,当出现瘀滞时将导致疼痛。

1.2 “不荣则痛”

张仲景《伤寒论》在麻黄汤禁例中指出:“身疼痛……尺中迟者,不可发汗, 何以知然, 以荣气不足, 血少故也”;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认为“清阳之气愈亏损,不能上荣……所以头苦痛”;气血不足, 阴精亏损, 阳气虚衰, 脏腑经脉, 器管孔窍, 四肢百骸失于濡润温养而引起疼痛[1]。“不荣则痛”的病理机制同时包括有气虚不煦和血虚不濡等。

1.2.1 气虚不煦 中医认为“气主煦之”,说的是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身体,如果气虚则身体的有些部位不能被温煦,由此受寒而导致经络踡急并产生疼痛。

1.2.2 血虚不濡 中医认为“血主濡之”,血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濡养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如果血虚则会造成组织器官得不到濡养,比血虚还要严重的是阴虚,这些都会造成身体的疼痛。

1.3 心神对疼痛刺激因素的反应

临床上常有患者出现经络气血方面的病症,但却没有痛感,这说明经、络、气、血方面的病变如果没有牵扯到心神的痛觉性机能,也就无所谓疼痛,所以心神对疼痛刺激因素的反应也是形成疼痛的重要条件[2]。

人类的精神和心理在中医学上属于心神范畴,其不同的状态对痛觉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如人在催眠状态下进行手术,疼痛感可以降到很弱的程度,使患者不需要麻醉而完成手术。

2 辨证论治

上述经、络、气、血和心神等构成了疼痛的病机,其各不相同却又彼此紧密联系。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病变会相互影响甚至同时出现,在治疗疼痛的时候,要注意辨别各种不同病机是否交替出现

或者同时出现。治疗疼痛宜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针对“不通”和“不荣”分别采取通与补的方法。

2.1 疏风止痛法

用于疏风止痛的药物有很多,如荆芥、防风、麻黄、牛蒡子、羌活等。疏风止痛法适合用来治疗外感风邪所引发的疼痛,风在侵犯人体的时候往往容易携带寒邪、湿邪、热邪等,症状一般是头痛、恶心、发热、咳嗽、身体疼痛等。根据风所携带的寒、湿、热邪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疏风法,如疏风散寒止痛、疏风除湿止痛、疏风清热止痛等。

2.2 散寒止痛法

用于散寒止痛的药物有麻黄、桂枝、川乌、草乌、附子等,散寒止痛法适合用来治疗风寒所引发的疼痛。当身体受到寒气的侵袭,经络受冷便会发生踡急,进而影响气血的运行,身体出现怕冷发热症状、肚子冷痛、呕吐腹泻等,代表方有麻黄汤、桂枝汤、藿香正气散等。

2.3 清热止痛法

清热止痛法常用的药物有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栀子、丹皮等,一般用于治疗外感温热之邪所引发的疼痛,症状有头痛欲裂、眼红咽痛、口干舌燥、发热、面部红肿等,

2.4 理气止痛法

气在身体里的运行遵循着一定的轨道,当气机不通或者气机紊乱时,身体便会产生疼痛。理气止痛法主要用于治疗肝郁不畅、气机郁滞或是腑气不通等,气机通畅后疼痛自然就会消失,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郁金、川楝子、白芍、香附、枳壳、青皮、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

2.5 活血止痛法

血液和气一样周转于全身,正常状态下随着经络均匀、平稳地运行于全身,当出现瘀滞时将导致疼痛。活血止痛法是通过散寒化瘀、活血理气、疏通经络等方法止痛,代表方药有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丹参、三七、乳香、没药、全蝎等。

2.6 化积止痛法

积食会导致腹部胀痛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导致气血瘀滞,患者没有胃口、不思饮食,泻下积食后疼痛减轻。一般选用的药物有山楂、神曲、麦芽、槟榔、内金、炒萝卜子、川朴等。

2.7 益气止痛法

气的温煦作用对身体的健康状态很重要,气虚则容易导致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由此而引发疼痛,症状常见有头痛头晕、不能劳动,劳动后症状加重,或者脘腹胀痛、小腹隐隐作痛等。采用益气止痛法治疗,常用药物有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升麻、大枣、甘草等,能很好地治疗脾虚气弱、身体无力等症状。

2.8 补血止痛法

血不足,身体的组织器官就得不到濡养,容易引发各种病痛。采用补血的方法来止痛,适用于大病或者久病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具体有头痛头晕、失眠梦多或者女性经期迁延、小腹隐痛等,有时还会出现脸色发白、口唇无血色等,一般选用熟地、当归、白芍、阿胶、鸡血藤、元肉等药物治疗。

3 讨论

疼痛的中医诊治首先要辨别病机,治痛的根本方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十二个字,即“实者祛其有余,虚者补其不足”。临床症状的疼痛多由“实”所致,也就是“不通”,治病求本,“不通”则通之,这是治疗疼痛较为直接的思维方法。但临床面对实际病例时,情况往往要更加复杂。中医上对“不通则痛”的重视比“不荣则痛”要高很多,遇到疼痛患者往往采用“通”的方式治疗,如果患者的疼痛不是由“不通”引起,而是由“不荣“所导致,那么采用“通”的方法治疗就会加重患者的疼痛症状。

治疗疼痛时首先要望、闻、问,根据患者疼痛症状出现的部位、种类以及患者的体质等各方面信息综合判断疼痛的致病原因,辨清“不通“和“不荣”,准确地选择到底是“祛其有余”还是“补其不足”。

正确认识疼痛的病机,有助于提高疼痛的治疗水平。笔者认为,对于疼痛病机的探讨不应该止步于此。中医作为传统医学,在疾病的辨证论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王毅强,张海龙,秦志祥.中医疼痛病机辨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1998,12(4):301-302.

[2] 包克新.从针灸学理论试探疼痛的病机[J].河南中医,1985,2:3-5.

猜你喜欢
疏风心神经络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疏风清热汤化裁联合天竺雾化液治疗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疏风解毒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经络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