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稳,钟阳红,皮 鹰
(新余市中医院,江西 新余 338000)
欧阳枝磊主任医师为全国优秀中医人才,第三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经验丰富,尤以治疗脾胃疾病见长,并善于通过调节脾胃治疗急危重症,曾以《伤寒论》下法诊治多例内科急危重症疗效颇佳,笔者有幸侍诊,现将典型病案举隅如下。
患者胡某,男,7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气喘20余年,加重7 d”于2011年5月11日入院。症见咳痰、痰质黏稠、色黄、量中等,胸闷气喘,活动后明显,可平卧,纳减,寐差,大便7 d未解,小便量一般,腹部胀满。体温正常,两肺可闻及明显哮鸣音及湿罗音,口唇轻度紫绀,舌质紫暗,苔黄厚腻,脉滑。动脉血气分析提示Ⅱ型呼吸衰竭,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Ⅱ型呼吸衰竭,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因不能耐受呼吸机而拒绝使用而改鼻导管吸氧),常规治疗。中医辨证属痰热闭肺、腑气不通,给予清热化痰兼以通腑泄热治疗:桑白皮汤加生大黄10 g(后下),芒硝3 g(冲服),枳实10 g,厚朴12 g。水煎200 ml,每次100 ml,4 h服用1次。4次后仍不见解大便,在上方汤剂中再加生大黄颗粒剂(每袋6 g,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冲服。服用2次后解出大便,质硬,停生大黄颗粒剂,次日继服前方1剂后解出稀便,腹胀完全缓解,胸闷气喘减轻,可轻度活动,口唇无紫绀,舌质淡红,舌苔明显减少。上方去芒硝、大黄继服,于入院第7天复查动脉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均在正常范围。
按: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宣降,大肠以通为用,两者居一身气机之上下,肺宣发肃降失常,则易致腑气不畅,肺之肃降亦依赖于大肠腑气通畅,二者相互影响,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可见大便难。本例患者为痰热壅肺、肺失宣降致大便不通,而肠腑不通又加重肺失肃降而咳喘渐加重,以通腑泄浊之法治疗后肺主宣降渐恢复正常。
患者,李某,男,84岁,因“右上腹胀痛6天”于2012年10月12日入院。症见右上腹胀痛,伴恶心欲吐、纳呆、寐差、发热、无恶寒。大便2 d未解,偶有矢气,矢气后腹痛稍减轻,近2 d小便量减少,约每日300 ml,至入院前已超过12 h未解小便。无高血压、糖尿病及肾病史,体温38.4℃,血压140/90 mmHg,腹部平,无膨隆,全腹部均有轻度压痛,右上腹甚,墨菲氏征阳性,肠鸣音1~2次/min,下肢无浮肿,B超示胆囊壁毛糙,泥沙样结石。急诊全套示尿素氮39.4 mmol/L,血肌酐458.8 umol/L,尿蛋白阴性,血常规示白细胞12.2×109/L,西医诊断急性胆囊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给予抗感染、质子泵抑制剂、禁食、补液等治疗。中医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给予中药汤剂和解少阳、通腑泻浊。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5 g,生大黄10 g(后下),枳实10 g,黄芩10 g,法夏10 g,厚朴12 g,芒硝3 g(冲服)。每剂水煎200 ml,每4 h服用100 ml,服用4次后解出大量大便,食欲增加,给予进食稀粥,减少补液量。拟上方去大黄、芒硝继服,每日1剂。次日查血肌酐233.7 umol/L,入院第4天复查血肌酐98.3 umol/L,腹痛完全缓解,饮食正常,大便每日1行,质可,小便量每日1300 ml左右,体温36.5℃,腹部无压痛,带3 d口服药出院,1个月后电话回访无腹痛、大小便正常。
按:患者首见大便不通,继而恶心呕吐,小便减少,与“走哺”病相似。本例兼有右腹部及胁部疼痛、发热,为少阳阳明合病。据《伤寒论》103条“太阳病……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因大便多日未解,合用大承气汤以和解少阳、软坚散结、泻下通腑,同时给予西医补液,使大便下行、腑气得通、少阳和解,故病可除。
患者童某,男,65岁,因“发作性胸闷气喘16天”于2013年4月15日17∶25门诊。拟“中医诊断喘证,西医冠心病,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患者缘于3月底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气喘,伴腹胀,矢气后减轻,偶有咳嗽,干咳为主,可咯出少量白痰,外院查胸片考虑两下肺感染,给予抗感染等治疗,具体诊治不详,不见改善。今日下午3时许开始胸闷气喘加重呈阵发性,每次30 min,发作时不能平卧、冷汗淋漓,深呼吸后减轻。入院时症见发作性胸闷气喘,可平卧,腹胀,矢气后减轻,纳呆,口干不欲饮,无恶心呕吐,双下肢及颜面轻度浮肿,四肢头面两耳紫绀、冰冷,偶有咳嗽、少痰,大便量少、质软,每日2次,小便一般。既往有高血压及心房纤颤病史2年,长期咳嗽咳痰10余年。体温不能测到,脉搏6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4/83 mmHg。口唇紫绀,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两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00次/min,律不齐,心音低钝,腹部无膨隆,剑突下轻度压痛,肠鸣音2~3次/min,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舌质暗淡、苔薄干、脉沉细,随机血糖9.0 mmol/L,床边心电图示房颤心律,脑利钠肽示3850 pg/L(参考值<900 pg/l),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10.94×109/L,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于当晚20时再发胸闷气促加重,端坐呼吸(必须取90度位置),大汗淋漓,口唇头面两耳四肢末端紫绀肤冷加重,体温仍不能测到,呼吸32次/min,血压107/80 mmHg,两肺可及少量湿罗音,心率118次/min,给予心电监护和呋塞米20 mg,静脉推注,硝酸甘油10 ug/min微量泵入,心电监护示血氧98~99,约10 min后胸闷气促减轻。可取半卧位,动脉血气分析示二氧化碳分压33 mmHg,剩余碱-2.2 mmol/L,余无明显异常。继予硝酸甘油泵入,血压波动在110/80 mmHg左右,于22时起再次发作端坐呼吸,每次5 min左右,每隔20 min发作1次。入院后小便量已达600 ml,硝酸甘油增加至20 ug/min,病情无改善,患者情绪紧张、烦躁。辨证属水凌心肺、腑气不通,先通腑气,大承气汤加减:大黄12 g,炒莱菔子20 g,芒硝3 g,槟榔10 g,厚朴12 g,枳实6 g(中药颗粒剂,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4 h服用1剂,大便通则停服。2剂后解出较多大便,未出现反复水样便,便后胸闷气促基本缓解,可平卧,下午饮食恢复,体温36.5℃,夜间睡眠佳,次日停硝酸甘油,未见胸闷气促,浮肿完全消退,四肢头面无紫绀,查大便常规正常,继以调胃承气汤加减(生大黄3 g,枳实6 g,厚朴10 g),观察3 d病情平稳出院。
按:本例患者无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不解或大便燥结等表现,也无大便溏泻,但每次胸闷气喘发作前均感觉胃脘部胀闷感,嗳气或矢气后减轻且进行性加重,为腑气不通、浊气不降、气机逆乱表现,其四肢不温、紫绀为气机闭郁于内,阳气不达四末,给予大承气汤通腑泻浊,浊气得下、气机通畅则胸闷气喘减轻,阳气可达四末而复温,血脉通畅则无紫绀。
欧阳楼磊认为,危急重症的出现多有诱发因素,腑气不通为常见诱发因素之一。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以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以达到祛除病邪的治疗方法,是治疗腑气不通诱发危急重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下法以《伤寒论》大承气汤及其衍生方为主,腑以通为用,腑气不通、浊气不降则清阳不升、气机逆乱,或出现肺气宣降失常而发为咳喘,或阳气内闭、血脉不通,以致四肢不温、呼吸喘促,或浊气不降、上逆而吐,甚者发为关格,每至危象性命堪忧。而临床所见并非所有病例均会出现如腹满、大便秘结、呕吐等表现,其烦躁一症多见,盖因胃肠不和则不安之理。临床应用大承气汤等下法时,只要无脾胃虚寒、大便溏泄或正气极虚、不耐攻伐等,均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以截断诱因、挽救危重情况的发生。但当注意大承气汤使用方法,不需按常规每日1剂,当每4 h服用1次,或频频少量服之,大便通则减量或停服,不可过剂,以防攻伐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