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2014-01-25 06:50咸广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障碍我院量表

咸广丽

(长春市第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

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咸广丽

(长春市第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

目的 探讨对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5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在给予常规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对策。并在患者入院时以及治疗结束后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测评,两次测评分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全方位护理干预后患者HAMA、HAMD总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5例患者中痊愈者13例,有效者11例,无效者1例,有效率为96%。结论 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对策有助于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

急性应激障碍;临床护理;心理治疗

急性应激障碍一般是由于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等因素影响,而使患者受到异常的、剧烈的精神刺激所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作急性应激反应[1]。现将我院收治的25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应激障碍患者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19~45岁,平均32.1岁。症状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7例,抑郁焦虑恐惧者9例,精神运动性兴奋、易激惹、激越者3例,睡眠障碍者2例,意识朦胧者4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给予抗精神病或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以及相应的心理治疗基础上实施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对策。

1.2.1 一般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安全的病房环境,将其与症状较多的患者隔绝开,尽量减少外界刺激,避免对其应用暗示性语言,以免加重病情。对于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危险物品要加强管理,防止患者自伤、自杀等冲动行为的发生。协助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按时睡眠、起床、洗漱的习惯,并定期督促患者洗澡、更衣、理发等,保持个人生活的清洁整齐。

1.2.2 生物学方面护理:督促患者遵医嘱正确按时用药,抑郁、焦虑患者给予常规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如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等;睡眠障碍者给予氯硝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对有抑郁焦虑情绪而不思进食,或处于木僵状态而拒绝进食者,一般采取集体进食的对策,诱导其进食。对不知饥饱、暴饮暴食者,应重点照顾,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或静脉点滴,以保证营养供给和机体能量需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2.3 心理、社会学方面的护理: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引起机体生理、心理失衡,造成精神创伤的刺激因素,给予恰当的心理安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学习急性应激障碍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协助其识别负性情绪,并引导患者进行正确应对。指导患者学会各种积极有效的应激处理技能,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娱乐性集体活动,如唱歌、打球、看电视等。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对的每一个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让患者逐步建立起治疗疾病的信心。

1.3 评定标准: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来衡量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焦虑、抑郁程度的变化。分别在患者入院时以及治疗结束后进行量表测评,两次测评分值进行统计学分析。量表分界值规定:HAMA总分≥21分,表明有明显焦虑;HAMD总分≥7分,表明有抑郁倾向[2]。

1.4 统计学处理:观察结果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应用SPSS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临床护理前后患者HAMA、HAMD评分结果:护理前HAMA为(21.96±6.04)分,HAMD为(16.14±4.26)分;护理后HAMA为(7.98±3.54)分,HAMD为(5.67±3.12)分;临床护理后患者HAMA、HAMD 总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结束后25例患者中痊愈者13例,有效者11例,无效者1例,有效率为96%。

3 讨 论

急性应激障碍是指患者在受到严重的精神打击后立即(1 h内)发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包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出汗、面色潮红、心动过速等;抑郁、恐惧性焦虑症状;强烈的精神运动性兴奋症状;易激惹、激越以及意识状态下降、睡眠障碍等症状。治疗的首要措施是找出应激源并及时消除,这样症状往往历时短暂,缓解完全,预后良好[3]。护理过程中应做到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对患者和家属开展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其对疾病的致病因素、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措施有正确的认识,消除其因模糊概念而引起的恐惧、抑郁和焦虑,使家属能充分理解患者自身所处的困境,给予患者必要的尊重和关心。鼓励患者多参加集体活动,一方面分散其注意力,避免过分地关注疾病本身,减轻其恐惧、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另一方面让其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方法,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我院对收治的急性应激障碍患者在给予相应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对策,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干预前后HAMA、HAMD量表分值显示,患者在临床护理前处于中度焦虑、呈一定的抑郁状态,经全方位的临床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缓解。治疗结束后有效率为96%。

综上所述,对急性应激障碍患者进行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

[1] 戴钧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31例护理干预及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2):33-34.

[2] 苏衡.认知暴露疗法治疗门诊应激障碍的病人和住院病人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0):1172-1174.

[3] 李秋军.应激障碍患者11例心理特征及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0):2660.

R473.74

:B

1671-8194(2014)33-0338-01

猜你喜欢
障碍我院量表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