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

2014-01-25 06:50代代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室性溶栓心肌梗死

代代红

(吉林省镇赉县中医院,吉林 镇赉 1373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

代代红

(吉林省镇赉县中医院,吉林 镇赉 137300)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缺氧达1 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1]。临床表现为严重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患者无疼痛,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与心律失常,是猝死的主要原因。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疾病急救过程中,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基础护理

1.1 紧急救护:患者进入疗区后,应立即卧床休息,给予4~6 L/min持续氧气吸入,以减轻气短、疼痛或焦虑症状,提高心肌供氧量。积极配合医师做好心电图、血清酶学、心电、血压、血氧、呼吸功能监测,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药。评估患者病情制定护理方案。

1.2 严密观察病情:监护5~7 d,监测心电图、心率、心律,注意有无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常是出现室颤先兆,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病后24 h内发生率最高;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的神志、尿量、血氧饱和度是否正常;应用溶栓治疗时,观察患者有无黏膜、皮下出血,血尿、呕血、脑出血等。呼吸心跳出现异常,采取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等措施,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1.3 饮食与排便的护理:40%~70%的心肌梗死患者常有便秘,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心肌梗死患者常因排便困难而诱发心律失常,阵发性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甚至死亡[2]。应及时向患者强调预防便秘的重要性,避免用力排便,指导患者进食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和高纤维素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饮水1500 mL/d。遵医嘱长期服用缓泻剂,亦可用开塞露或盐水低压灌肠,保持大便通畅[3]。

1.4 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多数患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变化,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非常重要。让患者了解自身的疾病,积极的配合治疗,在精神上给与安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进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参与抢救和护理,以高尚的医德和熟练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使之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2 临床护理

2.1 改善活动耐力的护理:急性期卧床休息12 h,避免不必要的翻动,以减少心肌耗氧,并限制亲友探望,防止情绪激动。若无并发症,24 h内应鼓励患者床上活动肢体,第3天床边活动,第4天起逐步增加活动量,1周内可达到每日3次步行100~150 m。若患者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加快或困难、脉搏过快,血压异常、胸痛、眩晕应停止活动,并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标。病房内保持安静,减少探视避免不良刺激,保证睡眠。陪伴和安慰患者,操作熟练,有条不紊,理解并鼓励患者表达恐惧。第2周除低血压者外,可鼓励患者在床上深呼吸及伸展四肢等轻微活动或四肢被动运动,防止下肢血栓形成。第3~5周,如病情稳定可逐步离床,在室内缓步走动。

2.2 吸氧护理: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的重要措施。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护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要求,控制心肌梗死范围[4]。前3 d给予4~6 L/min高流量吸氧,而后可间断吸氧。如发生急性肺水肿,按其处理原则护理。吸氧方式常采用鼻塞法给氧,吸氧的目的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从而改善心肌氧合,有助于梗死周围缺血心肌的氧供,缩小梗死的范围,从而减轻心肌缺氧性损伤[5]。

2.3 疼痛护理: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除有胸骨体中段或上段疼痛外,还可以表现为上腹痛、牙痛、咽喉痛等。因剧烈的疼痛可引起心律失常或休克,因此应尽快解除疼痛,常给予哌替啶、吗啡、硝酸甘油等镇痛药物,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可给予地西泮肌内注射。注意观察疼痛性质及其伴随症状的变化,特别注意有无呼吸抑制、心率加快等不良变化。

2.4 溶栓治疗护理:对于心肌梗死不足6 h的患者,无活动性出血、主动脉夹层、严重高血压、脑血管病史、消化道溃疡、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等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可遵医嘱尽早予溶栓治疗。在溶栓前护士应根据医嘱常规抽血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和血型等。因溶栓治疗有的患者会出现其他部位的严重出血,所以,做好溶栓时及溶栓后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疼、恶心、呕吐、神志,注意患者的皮肤、黏膜有无出血,有无咯血,呕血及尿血等出血情况,应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ST段和T波的变化及其心电图的演变,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

2.5 应用抗凝剂的护理:抗凝治疗期间,要密切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出血部位多见于穿刺点、黏膜,偶见于颅内、消化道和泌尿道。穿刺后可适当延长局部压迫止血的时间,必要时可加压包扎,减少并尽量避免多次静脉注射。发现患者有神态的变化,以及大小便颜色、皮肤及黏膜异常,要及时通知医师,调整肝素的用量。

2.6 心力衰竭和心理失常的护理:心力衰竭以左心力衰竭竭为主,发生率约为32%~48%。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等变化,一旦发现呼吸急促、输液过多过快、心率加快,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取半坐位,下肢垂下,氧气湿化瓶内加50%的酒精,遵医嘱予强心利尿剂,使血管扩张;如果是休克,则予抗休克处理,积极抢救。发生心律失常时,使用心电监护,发现心室颤动先兆的任何室性早博及室性心动过缓,频发室性期前收缩>5次/分钟,房性心律失常,应及时做好抢救药物和器械,并确保心电监测质量,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7 用药护理:抢救过程中应用止痛剂,应注意用药效果,因疼痛可加重患者精神紧张而诱发心律失常;静脉推注药物速度要均衡,不宜过快,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心律变化,高浓度抗心律失常药物持续给药易引起静脉炎,因此,药物浓度不宜过高,适量稀释[6]。溶栓前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的检查,溶栓药物应在规定时间内输入,抗凝治疗的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2.8 康复指导和护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静、安眠药物,有计划地使患者了解该病的医疗知识,教给患者相应的健康知识,即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如何防止复发和自我保健,使患者掌握疾病的规律,有利于配合治疗,防止或减少诱发因素及并发症,尽快恢复和促进健康。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危急症,病死率较高,在救治过程中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氧疗,及时解除疼痛,对溶栓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等多个环节全方位的护理,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降低了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卢文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息心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内科, 2011,6(4):314-315.

[2] 姜玉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及预后的影响[J].光明中医,2009,24(1):149-151.

[3] 刘冬.浅谈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4,25 (13):70.

[4] 岳萍.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8,3 (6):123.

[5] 沈莹,夏勇,潘德峰等.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9-11.

[6] 闫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09,6(23):122.

R473.5

:A

1671-8194(2014)33-0331-02

猜你喜欢
室性溶栓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