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男
(长春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吉林 长春 130061)
小儿静脉采血的护理体会
高志男
(长春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吉林 长春 130061)
目的 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从操作者的心理状态、技术水平及患儿年龄、血管情况、合作程度等方面分析小儿静脉采血的技巧。结果 通过对小儿静脉采血技巧的改进,使护理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能够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有效避免了穿刺失败的发生,减轻了患儿的疼痛,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合作。结论 提高了小儿静脉采血的成功率,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静脉采血;小儿;护理
静脉采血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如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局部淤血、疼痛、回血慢或不回血、局部发红等不良反应[1]。小儿的静脉血管细小,管腔充盈度差,加上患儿因恐惧、害怕、疼痛等不合作,多数患儿会拼命挣扎,使小儿静脉采血较成人更加困难,为提高患儿静脉采血的成功率,减轻患儿和家长的不安和焦虑,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1 患者准备:静脉采血本前,应避免患儿过度哭闹、烦躁或做跑步、爬楼梯等剧烈运动,如有应要求患者休息15 min后在进行采血。
1.1.1 饮食准备:做生化检查时必须采空腹血。空腹血是指清晨未进餐前,距离前一餐约12~14 h所抽的静脉血。对于小婴儿也可在奶后6 h采血化验;做血糖检测时,必须在餐后12 h方可采血。
1.1.2 采血局部准备:①采血当天患儿尽量不要穿衣袖过窄或过紧的衣服,避免抽血时衣袖卷不上去或抽血后因衣袖过紧而引起血管血肿,必要时可将采血侧衣袖脱下进行采血。②小婴儿选择头皮静脉采血时应剃去周围毛发。③采血前先将患儿采血的部位清洗干净,等到采血部位干燥后方可进行采血。④在寒冷的日子里,为增加患儿血管充盈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将局部搓热后再进行采血。
1.2 护士准备:操作者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拥有扎实的穿刺技术水平,能够准确评估患儿血管情况,正确的判断穿刺的难易程度这是保证小儿静脉采血成功的关键。
2.1 真空静脉采血法:穿刺前先将采血针与持针器相连接,再按照无菌技术原则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后穿刺,见回血后再插入真空采血管。缺点:针头较长、粗,造价较高,要求血管内血量充足,否则很难采出足够的血量,所以多适用于成人或较大儿童,一般不适用于婴幼儿。优点:比较安全,不容易发生溶血,对医务人员有保护作用。
2.2 注射器直接静脉穿刺采血法: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再按照无菌技术原则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后穿刺,见回血后采集足够的血量,然后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血液标本沿管壁缓慢注入采血管内。缺点:操作过程不当容易发生标本溶血,针头处理不当容易扎伤医务人员。优点:可以根据检验项目的多少自由选择采血量,对血管要求条件低。适用于各种人群,主要适用于婴幼儿。
2.3 经血管通路采血法:外周血管通路仅在置入时可用于采血,短期使用或预期使用时间不超过48 h的外周导管可专门用于采血,但不能给药。采血后,血管通路要用足够量的生理盐水冲净导管中的残余血液[2]。缺点:使用时间短,采血后管路处理不当容易发生感染。优点:可以减少反复穿刺为患儿带来的痛苦,患儿和家长易于接受。
3.1 正确选择静脉:应选择粗、直弹性好,触及充盈度良好,易于固定,有完整皮肤包裹的静脉。注意避开神经、关节、受伤、感染的静脉。如患儿一侧肢体正在输液、输血或监测血压应选择对侧肢体进行采血。
3.2 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和年龄合理选择采血部位
3.2.1 头皮静脉:广泛用于婴幼儿静脉采血,是儿科应用最多的采血部位。头皮静脉较多,容易选择,血管较充盈,采血量一般较充足,穿刺时易于固定患儿,家长能够接受和理解。
3.2.2 颈外静脉:适用于脱水及外周循环不良的患儿,但对于病情特别危重、有严重呼吸困难、严重营养不良伴喉骨软化的患儿禁用此法。颈外静脉采血时血量充足,出血速度快,不易发生溶血,但采血部位不易固定,采血过程中易发生脱针,采血后按压不当容易形成血肿。另外,因患儿在采血过程中姿势不舒适,使多数患儿及家长难以接受。
3.2.3 肘正中静脉、:多适用于4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般不用于婴幼儿,因小儿多数不能配合,肘部不易固定,穿刺成功率低,反复穿刺容易发生血肿。
3.2.4 股静脉:适用于新生儿或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不适用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股静脉血管较粗,血量充足,采血时不容易发生溶血。但由于患儿小,肌肉层薄,穿刺部位又贴近股动脉、股神经,所以穿刺过深或反复穿刺都容易损伤局部肌肉或股动脉、股神经,造成局部血肿或严重的神经、组织损伤,做这项操作时要求操作者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3.2.5 大隐静脉:适用婴幼儿。大隐静脉经内踝前方处位置表浅,且不易滑动,血管较充盈,利于穿刺成功,但由于穿刺部位在患儿下肢内踝处,穿刺时不易固定穿刺部位,容易导致穿刺失败。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采血时可用直接刺入血管法,即可有效的避开伴行的神经和血管,又可减少患儿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①头皮静脉、大隐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以5°~10°为宜,从血管的正面和旁侧进针。②颈外静脉穿刺时穿刺点在下颌角与锁骨上缘连线中1/3处,以左手示指压迫穿刺点的远端,拇指拉紧穿刺点下方皮肤,在距静脉最隆起1~2 cm处与皮肤平行进针。③肘正中静脉穿刺时应用左手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右手持针以15°~30°角刺入静脉。④股静脉穿刺患儿应取仰卧位,将其大腿稍外展、外旋,小腿弯曲90°呈蛙状,穿刺点为股三角区股鞘内,腹股沟韧带下方1~1.5 cm,股动脉内侧0.3~0.5 cm处,针头与皮肤呈20°~30°(肥胖儿可加大角度为30°~50°)进针,进针长度为2/3左右。
掌握正确的按压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皮肤发生青紫和血肿。注意拔针的同时应立即将棉签按压在针眼处。拔针后应继续按压5~10 min。棉签按压过早,由于针尖还未拔出不但容易污染血标本,还可能因为过度用力按压针尖,使针尖刺破血管壁造成皮下出血。反之棉签按压过晚,易使患儿疼痛,血液流出,家长对操作不满意,易影响护患关系。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临床上造成儿科血标本不合格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标本溶血,小儿采集血标本时,如方法不当,极易发生标本溶血,从而给患儿带来再次采血的痛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护士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血标本溶血,方法如下:①止血带应结扎于穿刺部位上5 mL处,扎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过长,一般不超过2 min。②应在皮肤消毒剂完全干后再进行穿刺。③避免实施有创静脉穿刺或使针尖在血管内反复穿刺造成周围静脉淤血或血肿。④使用注射器静脉采血时,过频或过快的拉动针栓时,容易发生溶血。⑤患儿血管不充盈,血流不充足时反复挤压、揉搓穿刺部位血管时,也容易造成血液溶血。⑥采集完的血标本避免剧烈震荡,应立即送检。
通过对小儿静脉采血的护理,使护理人员在进行这项操作时能够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更好的发挥了自己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小儿静脉采血的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的疼痛,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1] 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3.
[2] 张怡泓,石虹.临床护理学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R473.72
:A
1671-8194(2014)33-03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