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亚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江苏 常州 213164)
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措施探讨
朱庆亚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江苏 常州 213164)
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探讨应对措施,以期能够降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预后质量。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中心监测到的83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256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结果经统计,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具有过敏体质、具有过敏史以及饮酒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二重感染、“双流醒”样反应等,发生率依次为44.58%、28.92%、13.25%、6.02%、2.41%、2.41%、1.20%。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多发于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其中尤以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 可采取依据患者个体情况给药,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避免与乙醇等药物合用、避免使用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等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缓和医患关系,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原因;应对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升,预防性和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1]。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临床滥用抗生素能够导致细菌变异、药物疗效下降以及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等不良后果[2]。头孢菌素类药物由于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较低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广泛使用等原因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逐年上升[3]。本文旨在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探讨应对措施,以期能够降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中心监测到的83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为观察组,严重不良反应符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药品严重不良反应的标准。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15~84岁,平均年龄为(43.23±8.49)岁。选取同时期的256例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168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16~87岁,平均年龄为(44.83±7.99)岁。经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以及使用药物种类、时间等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差异。
1.2 统计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包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取α=0.05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均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危险因素探讨:观察组、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依次为(43.23±8.49)岁、(44.83±7.99)岁(P>0.05);男性患者比例依次为62.25%(52/83),65.63%(168/256)(P>0.05);过敏体质患者比例依次为75.90%(63/83),10.16%(36/256)(P<0.05);伴随有过敏史患者比例依次为67.47%(56/83),11.33%(29/256)(P<0.05);饮食不规律患者比例依次为37.35%(31/83),34.77%(89/256) (P>0.05);用药期间饮酒患者比例依次为80.72%(67/83),5.08%(13/256)(P<0.05);生活环境良好的患者比例依次为59.04%(49/83),60.94%(156/256)(P<0.05)。经统计,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具有过敏体质、具有过敏史以及饮酒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种类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二重感染、“双流醒”样反应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等,发生例数依次为37例、24例、11例、5例、2例、2例、1例、1例;发生率依次为44.58%、28.92%、13.25%、6.02%、2.41%、2.41%、1.20%、1.20%。
2.3 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药物种类分析。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头孢菌素药物包括:头孢哌酮钠(3代)、头孢曲松钠(3代)、头孢拉定(1代)、头孢噻肟钠(3代)、头孢他啶(3代)、头孢呋辛钠(2代)、头孢吡肟(4代)、头孢替唑钠(2代)、头孢氨苄甲氧苄啶(1代)、头孢氨苄(1代)、头孢克肟(3代)、头孢米诺钠(头孢霉素类)、头孢西丁钠(头孢霉素类)、头孢唑肟钠(3代)等,发生例数依次为35例、23例、4例、3例、2例、3例、4例、2例、2例、1例、1例、1例、1例、1例;发生率依次为42.17%、27.71%、4.82%、3.61%、2.41%、3.61%、4.82%、2.41%、2.41%、1.20%、1.20%、1.20%、1.20%、1.20%。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多发于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其中尤以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上述统计分析可以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具有过敏体质、具有过敏史以及饮酒等(P<0.05)。其中,在所有头孢菌素类药物中尤以使用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故可采取依据患者个体情况给药,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避免与乙醇等药物合用、避免使用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等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缓和医患关系,提升患者预后质量[4]。
临床医师在出具处方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是否具有过敏史等情况,对于具有上述情况之一的患者应谨慎选择药物种类、剂量以及使用时间,并做好预防措施,尽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不良反应搜产生的负作用。
详细询问患者的生活规律、饮食规律、是否饮酒等生活状况,对于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规律、喜食刺激性食物以及饮酒的患者,阐明上述生活习惯对病情及药物的影响,以及可能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帮助患者改变生活习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与乙醇合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双流醒”样反应,影响患者预后,故尽量减少此类合用。此外,头孢菌素药物与青霉素药物合用可导致不可逆的不良作用,以及加重不良反应程度,故应尽量避免。
由上述分析可以,使用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等药物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占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70%左右,故临床应减量减少上述两种药物的使用,对无法避免患者要慎重决定使用剂量以及使用时间,并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反应,并制定应急预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
[1] 马辉,耿凤英,杨月明.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3):391-392.
[2] 乔新江.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17-118.
[3] 庄少雄,邱亿腾,彭武江,等.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的探讨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0):148-149.
[4] 高淑慧,高建.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分析与临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0):29.
R969.3
:B
1671-8194(2014)33-01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