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烈,李俊婷
(宁波市鄞州区畜牧兽医站315100 )
2013年3月H7N9 禽流感疫情对家禽产业的影响严重影响到宁波市鄞州区的养禽业。2014年1月,全市进入禽流感防控紧急状态,随即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老百姓谈“禽”色变,禽肉、禽蛋全面滞销,使广大养殖户经济上遭受了巨大损失。宁波市鄞州区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养禽业的严峻形势。
有关部门鼓励养殖户适当增加家禽饲养量,提高家禽自给率,减少对外来家禽的依赖度。
鄞州区现有常住人口135.9 万人,按人均消费禽肉10 kg/年计,全区禽肉需求量约为1.359 万t,全年需出栏肉禽679.5 万羽,至少需存栏226.5 万羽。目前全区存栏肉禽约26.5 万羽,加上蛋禽淘汰约80 万羽,自给率只有23.5%,也就是说76.5%肉禽需从外地调入,增加了疫情风险。因此,增加本地家禽饲养量,提高禽类产品自给率,减少从养禽场到农贸市场的中转环节,是降低家禽感染H7N9 禽流感的有效办法之一。
目前该区家禽养殖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据调查,家禽养殖业虽是该区的传统养殖产业,但生产规模较小,在内部结构中,蛋鸭养殖业相对较强,其次是肉鸡,蛋鸡和肉鹅存栏规模较小。
从养禽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来看,还处于传统养殖阶段,生产缺少计划性,一般都以季节性养殖为主。肉禽集中在春节、清明等时间段出栏,抗风险能力较弱。有关部门要帮助、支持养殖场(户)联合起来成立禽蛋协会或专业合作社等民间机构,统一进苗禽、统一进饲料等生产物资,统一销售,错时段饲养,确保长年提供禽、蛋等产品。市场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做好生产与销售的对接工作,积极实施产销对接,根据协会或合作社的饲养规模,确定相应农贸市场专门出售本地产的禽类产品,减少中间环节。目前全省正在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畜牧业,所以建议以此为契机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禽类产品自给率,提高市场占有率。
农贸市场是公共卫生安全的薄弱环节。存在市场环境脏、乱、差,污染物不及时清理,消毒不彻底等情况。有关部门应从引导家禽消费方式入手,规范交易行为,提高农贸市场的环境质量。
建议设立专门销售本地禽类产品的农贸市场或销售点。根据协会或合作社的饲养规模,市场所需禽类产品直接从养殖场引进,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市场占有率。对销售外地禽类产品的农贸市场,有关部门可联合起来,通过考察,选择规范养殖,防疫条件较好的养殖场,实行禽类产品直供,减少批发市场环节,达到来源单一化,降低疫病传播风险。
认真实施“一天一消毒,一周一打扫,一周一休市”的消毒休市制度。加强H7N9 禽流感疫情预警机制。
有关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测交易市场和养殖场的禽类产品样本,及时进行疫情评估,及时发现疫情,采取应对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将疫情消灭在初始状态,防止发生大规模疫情。
针对该区家禽产业的薄弱环节,缺少大型家禽屠宰场,禽蛋、禽肉加工企业等,注重做一产的养殖而没有配套二产、三产的深加工和成品销售,当整个产业遇冷时,无法及时处理大批可出栏的活禽和禽蛋,使广大养殖户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有关部门应从长远考虑,延长产业链,以增强养禽业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