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平,田凌汉,罗光宏,陈 叶
(1.酒泉市肃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酒泉 735000;2.张掖市甘州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甘肃张掖 734000;3.河西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Bertoni)Hemsl]又名甜菊、甜草、甜茶,为菊科甜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纬22~24°、西经55~56°的南美洲巴拉圭和巴西交界的阿曼拜山脉。以种子繁殖,主要采收叶片,整株含有糖分,以叶片甜度最高,含糖苷14%左右,枝梗糖苷含量仅为叶片的一半,其加工精品为白色粉末状,是一种低热量、高甜度的天然甜味剂,被称之为第三代糖源。经大量药物实验证明,甜菊糖无毒副作用,无致癌物,食用安全,现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和饮料中[1-2]。我国自1977年引入后,在全国各地进行了推广种植,目前已发展成为继甘蔗、甜菜之后的新型糖料作物[3-4]。
酒泉市肃州区充分利用其光照充足、空气干燥、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的独特气候,于2006年在总寨镇首次引进甜叶菊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至目前,全区推广种植面积达1300 hm2,平均产量4500kg/hm2,产值4.05万元/hm2。由于甜叶菊栽培省工、省时、节水、节肥、高效,采用3月上中旬在温室或塑料大棚育苗,5月中下旬宽膜(145cm)覆盖破膜移栽大田,10月上中旬收获的技术环节,推广速度较快。在该区的示范带动下,甘肃河西走廊种植面积已达2300~2600hm2,已成为该地区后续主导特色产业之一。但随着推广面积的逐步扩大,育苗期病害已成为制约甜叶菊生产的重要瓶颈,据2010—2013年育苗设施调查,甜叶菊在育苗期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立枯病和白绢病,其中甜叶菊白绢病发生较为普遍,该病在育苗期苗床呈块状或点片状分布,平均发病棚数54.6%左右,发病株率10%~20%,严重者达42.4%,直接影响健苗、壮苗的供应,造成预留地块缺苗或闲置,减产绝收。关于甜叶菊栽培技术研究报道较多[3-7],在病害的发生和防治方面对甜叶菊叶斑病、立枯病、斑枯病等病害进行了研究[8-11],但对白绢病的研究未见系统报道。为此,笔者于2011—2013年对河西走廊甜叶菊白绢病在育苗期间发病情况开展了调查,对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了解甜叶菊白绢病的发生与防治提供参考。
白绢病又称菌核性根腐病,常为害近地面的茎基部。发病时,茎基部初呈暗褐色水渍状病斑,后逐渐扩大,稍凹陷,其上有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长出,呈辐射状。在潮湿条件下,受害部位表面产生白色菌索,并延伸到土壤中,同时,病斑向茎干四周扩展,延至一圈后,引起叶片萎蔫;茎部受害后,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以致生长不良,地上部叶片变小、变黄,节间缩短,严重时枝叶凋萎,甚至会导致全株枯死。发病部位在后期生出许多茶褐色的菌核,茎基部皮层腐烂,导致植株萎蔫或枯死。在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从直接侵入中心植株茎基部蔓延到其它植株,如果茎基部有伤口,更有利于病菌侵入。
1.2.1 病原 对甜叶菊育苗棚内的病株现场取样,并带回河西学院植物病理实验室,用PDA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遵照柯赫准则,分离到致病菌种,将直径为6 mm的菌饼放在含有PDA的直径为9cm培养皿中央,置于28~30℃下培养,观察菌丝生长状况及菌核的形成、颜色变化及其形状,用显微镜观察菌核内部细胞的形状。经罗光宏教授鉴定,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属根部病害。有性世代为担子菌,但很少出现。菌丝白色棉絮状或绢丝状。菌核球形或近球形,直径1~3mm,平滑,有光泽,表面茶褐色,内白色。
1.2.2 发生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体、菌索随病残组织遗留在土中越冬,土壤中的菌核、菌丝体为病害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借苗木、土壤、流水进行传播,高温(最适温度25℃~35℃)、高湿可使该病害蔓延,造成大量幼苗死亡,严重影响育苗质量。本病是土传性病害,土壤条件、栽培技术、气候环境对病害的发生、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另外土壤中富含有机质也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
调查发现,气温高、湿度大,发病率高,传染快,危害性大;在低温、通风条件下,发病较轻;育苗基质偏酸时,发病重;基质中性或偏碱时,发病轻。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故低洼湿地发病较重。前茬是甜叶菊的育苗设施,发病重,其它作物的发病轻;如果灌水量大,且灌水速度慢,则发病重;灌水量适中,速度快,则发病轻;苗床有积水而又不能及时排除的发病重;育苗床平坦,床面无积水,则发病较轻;育苗基质透气性好,发病较轻,育苗床质地粗糙,粘性大,则发病率高;苗床种植密度大发病较重。
在选择育苗温室和搭建塑料大棚时,忌重茬或迎茬,轮作期以3年为宜;在配制基质时,适当施入优质农家肥,并注意基质的透气性要好,酸碱度以中性为宜,如果基质偏酸时,每667m2用硝石灰100~150kg中和;灌水量不宜过大,以灌透、育苗床面无积水为宜,并选择适当通风降温,棚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0%以下。
由于病菌不耐碱性,也可用草木灰防治,因为草木灰是碱性物质,pH值一般在12左右,使用草木灰灭菌效果显著。其方法是取干燥、无污染的草木灰撒在植株基部,用量以能覆盖植株茎基部及基质周围为妥,不宜太多。切记使用后不要马上浇水。育苗田出现病株时,可用草木灰,每天用1次,连用5d;如果用于预防,可每10d左右1次。
2.2.1 苗床消毒 应选择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砂壤土育苗。床土可用800倍甲基托布津喷洒消毒,并翻动均匀,7d后播种。
2.2.2 种子处理 将甜叶菊种子用50%多菌灵250倍液浸种15 min后涝出,淋去多余药液,即可催芽播种,温度控制在40℃左右为宜,也可用50%代森铵500倍液浸种。
2.2.3 育苗期发病的防治 发病初期施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叶面喷洒,或用2.5%粉锈宁2000倍液淋施于茎基部,每667m2每次用药液0.25kg,或喷洒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乳油1000倍液,每7~10d一次,防治1~2次;也可用50%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剂1份,兑细土100~200份,撒在发病植株茎基部,防效明显。必要时也可在植株的茎基部及其四周地面撒施70%五氯硝基苯药土(比例为70%五氯硝基苯0.5kg,拌细土15~25kg),用量为 15~22.5kg/hm2,每次相隔 25~30d,连续 2 次,都会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1]王贵民,董振红,郝再彬.甜叶菊糖苷的应用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6):65-69
[2]陈叶,郝宏杰,罗光宏,等.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甜叶菊的栽培技术[J].蔬菜,2012(2):10-11
[3]殷学云.河西冷凉灌区甜菊扦插育苗及根蘖繁殖技术[J].中国糖料,2011(1):52-54
[4]雒淑珍,赵继荣,魏玉杰,等.河西绿洲灌区甜叶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0(23):69-70
[5]张贤泽.甜叶菊的栽培技术[J].中国糖料,1997(3):48-51
[6]李瑞锋,谢东涛,处刘敏.夏栽甜叶菊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7):10
[7]袁建中.甜叶菊的播种与育苗[J].作物研究,1988,2(3):41
[8]卢斌.东台市甜叶菊立枯病发生与防治[J].江西植保,2009,32(1):46,48
[9]高海利,王治江,罗光宏,等.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甜叶菊立枯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J].长江蔬菜,2013(2):84-86
[10]马汇泉,唐文华,孙伟萍.甜叶菊斑枯病生物防治拮抗菌株的筛选[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7(2):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