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在69.2%(24/39)的良性肾上腺皮质腺瘤中发现了带有c.T617G/p.L205R突变的一个PRKACA基因热区,并在另外总计87例肾上腺皮质腺瘤中证实65.5%的患者存在这一突变。科究显示,L205R突变位于PRKACA基因高度保守的P+1 loop功能域,该功能域对激酶和底物的结合具有重要作用。针对L205R突变进行的相关分子和细胞功能学研究,证明突变引起了蛋白活性的增加和磷酸化催化能力的增强,通过底物的磷酸化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和类固醇的生成。此外,研究人员还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非依赖性大结节样肾上腺皮质增生(AIMAH)中发现了突变的DOT1L,在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中发现了突变的CLASP2。
研究负责人,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曹亚南博士指出,本研究揭示了肾上腺肿瘤中多个亚型的关键致病基因,并通过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系统分析了PRKACA基因L205R突变的功能,为肾上腺库欣综合征未来诊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针对L205R突变的产生机制以及激素或环境触动因素展开研究,将有可能为预防库欣综合征提供一些重要的线索。
(引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遗传学研究揭示库欣综合征致病基因及机制
由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等组成的科研团队,通过对肾上腺库欣综合征患者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和RNA测序,发现了与该综合征相关的一些潜在功能性突变基因。该论文在线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
·临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