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与中药组分配伍研究

2014-01-22 19:36邓家刚黄思诗
转化医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方剂新药组分

张 帅,邓家刚,黄思诗

转化医学与中药组分配伍研究

张 帅,邓家刚,黄思诗

探讨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和中药组分配伍研究的关系,以及在转化医学指导下的中药组分配伍研究的未来出路。通过阐述转化医学和中药组分配伍研究的提出和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寻找中药组分配伍研究的方向,更好地促进中药未来的发展。转化医学正渗入到医学的各个学科,将会成为一个热门的医学研究模式。中药组分配伍是中药配伍研究新模式,有可能成为中药新药研究的新方向。同时转化医学和中药组分配伍研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中药组分配伍研究可以充分利用转化医学在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之间的桥梁作用,从中发掘出具有民族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从而对世界医学有所贡献。

中药;转化医学;组分配伍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特色产业,自国家提出中药现代化以来,中药便由传统中药的黑、粗、大开始逐步走向现代化中药的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方便(便于储藏、便于携带、便于服用),跟上现代医学发展的步伐。尽快与世界接轨。因此,当前中药研究者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如何加快现代化中药新药研究走进临床的步伐。中药组分配伍在中药新药研究急需新出路时应运而生,是中药新药研究一种新的模式。随着近年来转化医学的兴起,更好地运用转化医学将会加快现代化中药新药研究的发展,从而使中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疾病的治疗,服务于人类健康。

1 转化医学的提出及意义

转化医学是指将生物医学的基础实验研究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应用,即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又从临床应用中提出新的问题回到实验室,为实验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1992年,首次提出“bench to bed-side”(B to B)的概念[1]。1993年,英国Nature杂志中首次出现“转化研究”这一术语[2]。1996年,英国Lancet杂志正式提出“转化医学”这一名词[3]。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明确提出了转化医学的研究路线图[4]。2006年NIH成立了临床与科研成果转化奖励委员会以推进转化医学研究,至2009年已有38所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成立[5]。随着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之间脱节现象也日渐凸显,实验研究成果难以转化到临床应用中,导致两者之间无法进行交流和合作[2]。很多新药研究实验表明对模型动物有良好效果,而对人体却不能发挥作用,所以传统的新药研发模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而且很难筛选出适用于临床的新药[6]。5 000~10 000个的转化项目最多有250个项目能够进入临床前的研究,其中只有5个项目能进入临床试验[7]。因此,科研工作者开始反思并提出转化医学的概念,旨在实现基础研究向临床治疗的转化,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一经提出,很快受到全球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现在转化医学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发展的新趋势[8]。

对于转化医学研究的转化方向和路径,有人认为转化医学只是从基础到临床单向转化模式,更多人认为转化医学研究是实验室研究到临床的双向模式。其实可以说,转化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同时转化医学研究也是多学科的交叉合作。曾任美国国家科学院(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院长、Sciences杂志总编辑Alberts[9],在谈及“转化研究的艺术”时指出只有通过完全不同领域知识的交叉结合,才能拥有创新;通过促进不同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进行大脑“风暴”的交流与碰撞,从而在重大的科学研究挑战上创造出新的途径,才能刺激创新。正因为转化方式的丰富多彩和多学科的交叉合作,才为转化医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从而使其更好地在基础与临床转化中发挥作用。

2 中药组分配伍研究

中药组分配伍是以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学术思想为指导,遵循传统方剂配伍理论与原则,在搞清有效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组效关系为基础,优化配伍组分,根据临床病证,筛选出有效的中药处方。中药组分配伍是中药配伍的新模式[10]。该模式是从复方中各层次(部位—组分—成分)药效物质出发的研究模式,近年来成为现代中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2.1 中药组分配伍研究模式 中药组分配伍模式主要包括单味药组分配伍、针对病理环节的组分配伍、方剂组分配伍。

2.1.1 单味药组分配伍 从组分的角度出发,中药所含的成分复杂,本身是个复方。只是成分的配比是固定的,如果适当的调整其有效成分比例,或可出现不同药物效应。研究发现丹酚酸B对肿瘤坏死因子损伤大鼠心肌细胞有较强的促进增殖的作用,丹参酮ⅡA具有较好抗氧化的能力;对乳酸脱氢酶释放的降低能力两者配伍后要优于两者的单独使用,其中8∶2组是最优配比组[11]。实验表明,酸枣仁中3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有效组分(总皂苷、总黄酮、总生物碱)最佳配伍组合具有与原药材相同的疗效[12]。通过对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对照发现[13],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后明显改善了患者血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等情况。

2.1.2 针对病理环节的组分配伍 针对病理环节的组分配伍也称标准物质组分配伍[14],它是应用中药的现代知识,以中药的有效部位或成分为基础,结合传统的中医理论,针对主要病理环节选择药物,将某些具有相同或相辅作用的组分进行配伍,对比配伍药效,进行优化研究,找出新的有效方剂。三七总皂苷和淫羊藿苷配伍实验研究证明能够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当两者配比为5∶2时,具有明显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和钙化作用,从而证明其配伍合理性[15]。两者配伍还可以通过降低脑组织中乙酰胆碱脂酶活性显著性预防和治疗具有空间学习和记忆障碍的β-淀粉样肽25-35侧脑室注射大鼠[16]。有研究采用正交设计优化钩藤总碱和莱菔子总碱的配比发现,两者组分配伍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最佳配比为25μg/g和30μg/g[17]。两种标准物的不同比例配伍显现了不同的作用,这为中药组分配伍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从而表明中药组分配伍对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性。

2.1.3 方剂组分配伍 方剂组分配伍是通过对临床有效方剂和经典名方进行有效成分筛选,以病证结合为基础,针对关键病理环节与作用途径进行配伍优化研究,从而选择最佳配伍方剂。下瘀血汤组分配伍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而发挥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肝细胞保护作用[19]。单一方剂有效组分配伍研究更有利于其根据临床病症选择最佳配比。有实验证明具抗氧化作用中药有效组分甘草总黄酮、银杏叶提取物、淫羊藿总黄酮、黄芪总苷配伍能够有效地清除多环芳烃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而发挥良好的抗氧化作用[19]。清热解毒中药黄芩、桅子等有效组分配伍可能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等细胞因子过度产生对内毒素致大鼠感染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20]。因此,功效相似方剂组分配伍对相对应的病症具有选择性的协同调节作用,从而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丹参和红花水溶性组分配伍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治血栓形成保护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大鼠心肌[21]。附子总碱与干姜组分配伍可以调控急性心力衰竭心阳虚衰证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22]。药对配伍是对经典有效药对进行配伍研究,将更有助于阐明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2.2 中药组分配伍的意义

2.2.1 有利于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

有关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药效物质基本明确,作用机制也相对清楚。有实验通过使用石菖蒲不同部位成分对大鼠灌胃后测定脑组织的成分发现,榄香素、β-细辛醚、ɑ-细辛醚等能透过血脑屏障发挥直接作用,而这正有可能是石菖蒲治疗脑病的物质基础[23]。丹酚酸B与三七总皂苷配伍可以通过抑制缺氧复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降低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率而发挥保护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24]。

2.2.2 有利于中药配伍的稳定性 传统中药方剂在临床使用中常常出现疗效不稳等问题[25]。一味中药往往有很多种复杂的成分,中药复方的成分就更是繁杂,这将不利于质量的控制。按照功效对有效组分进行提取分离,在方剂配伍理论指导下进行配伍,有利于配伍组分的控制,这将会更好的做到质量的稳定可控。

2.2.3 有利于中药新药开发与长久发展 通过对中药不同有效组分配伍的研究,可以选出最佳配伍组合。根据临床病症,筛选出有效的中药处方,为中药新药研究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这将更有利于中药新药开发。有效组分的提取及合理配伍将会减少传统中药配伍中不对症成分的浪费,长远来说,这将有利于中药的合理利用及长久发展。

3 转化医学与中药组分配伍研究的关系

转化医学强调的是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的过程,其实传统中药由中国古代临床应用到如今的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再到现在基于临床的创新中药研究的发展过程就属于转化医学的范畴。对于新药研究与开发来说,中医药转化医学模式就是临床—基础—临床。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可以通过对经典名方、基于临床经验的特色中药复方和民间经验方,进行中药组分配伍研究和优化设计筛选出可用于临床有效方剂。那么,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可以在转化医学宗旨的指导下,利用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手段,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新药和好药。转化医学需要药理、化学、临床医药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合作才能够顺利进行[26]。因此,更多的与其他学科进行交流合作,将更有利于中药组分配伍研究,从而促进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组分配伍研究是当代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实践证明,中医药理论将是指导中药转化医学的哲学理念,也是指导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科学理念。2007年,Nature杂志发表的论文《一种文化的平衡》(A culture in the balance)中提到系统生物学能否将传统中医学和西方医学拉拢[27]。系统生物学是通过整合各组分的信息,以数学或图画方式建立描述系统结构和行为的模型。系统生物学为转化医学提供了主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来源,这将会直接推动转化医学的发展。系统生物学将会是阐述中医学的最有力的手段。因此,转化医学和中医药学可以利用系统生物学进行对接,而这种对接将会更有利于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转化医学研究,从而推动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

转化医学的提出为基础研究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不能一味地投身于科研中而忘了其最终意义——服务于临床。转化医学是以患者为核心,通过临床工作者和实验研究者交流沟通,进行“实验研究与临床”相交互的一种治疗模式。中药组分配伍是中药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8],因中药有效组分配伍而创制的新药制剂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研究中药配伍,寻找新方法和新模式,将更有利于创新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因此,21世纪初王永炎和张伯礼院士[10]提出的“以组分配伍来研制中药的新型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得到国家资金支持,现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中药组分配伍研究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寻求有效的中药组分配伍,创造出更有效的制剂,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因此,转化医学的推进和发展,对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即是机遇又是挑战。充分发挥转化医学在中药组分配伍中的作用,将会帮助中药组分配伍达到其最终目的。

[1]Choi DW.Bench to bedside:the glutamate connection[J]. Science,1992,258(5080):241-243.

[2]Butler D.Translational research:crossing the valley of death[J].Nature,2008,453(7197):840-842.

[3]Geraghty J.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J].Lancet,1996,348(9025):422.

[4]Zerhouni E.Medicine.The NIH Roadmap[J].Science,2003,302(5642):63-72.

[5]DuBois JM,Schilling DA,Heitman E,et al.Instruction in the 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an inventory of programs and materials within CTSAs[J].Clin Transl Sci,2010,3(3):109-111.

[6]白毅.转化医学引领未来医药研究新方向[N].中国医药报,2010-05-04(B02)[2013-10-08].

[7]中国药促会.“第二届中国医院药学论坛”系列报道(五):把新药研发与医院临床更紧密相连——转化医学备受瞩目[EB/OL].(2011-08-06)[2013-10-06].Http://www.phrda.com/News_Mes.aspx?id=401&type=3.

[8]Sarkar IN.Biomedical informatics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J].JTransl Med,2010,8:22.

[9]Alberts B.The art of translation[J].Science,2009,326(5950):205.

[10]盛华刚.中药组分配伍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6):349-352.

[11]张萌,张伯礼,高秀梅,等.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不同配比对肿瘤坏死因子-α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J]. 2003,19(9):992-994.

[12]李陆,刘桂友,刘婧姝,等.基于均匀设计法对酸枣仁镇静催眠有效组分的配伍研究[J].中草药,2011,42(7):1374-1377.

[13]童文玲,孙全格.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4):102-103.

[14]王阶,王永炎,杨戈.中药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和模式[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6-8.

[15]盛华刚,李娜,朱立俏,等.三七总皂苷和淫羊藿苷组分配伍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钙化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9):183-186.

[16]肖幸丰,郑明,瞿林海,等.淫羊藿苷伍用三七总皂苷对Aβ-淀粉肽25-35侧脑室注射所致大鼠行为异常及脑组织AchE活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5,22(3):178-181.

[17]蒋海强,聂磊,周洪雷,等.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钩藤总碱和莱菔子总碱组分配伍优化研究[J].中草药,2013,44(18):2531-2536.

[18]陈少丽,陈德兴,都广礼.下瘀血汤组分配伍抗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397-1399.

[19]杨鸿,吴彦,马琰岩,等.具抗氧化活性的中药有效组分的配伍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2):1826-1829.

[20]姚明江,刘建勋,张鹏,等.清热解毒中药组分配伍对内毒素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脑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1,25(增刊):9.

[21]刘剑刚,张大武,李婕,等.丹参、红花水溶性组分及配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189.

[22]曾代文,彭成,余成浩,等.附子与干姜组分配伍对急性心衰心阳虚证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4):5-7.

[23]唐洪梅.石菖蒲治疗脑病的物质基础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2.

[24]黎创幸.丹酚酸B与三七总皂苷配伍对缺氧复氧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及对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房,2006,17(14):1061-1062.

[25]何泽民.中药原创配伍组方规律的探讨[J].中外医疗,2008,27(5):51-52.

[26]杨春喜,殷宁,戴戎.转化医学[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7):499-502.

[27]Qiu J.Traditional medicine:a culture in the balance[J]. Nature,2007,448(7150):126-128.

[28]王阶,郭丽丽,王永炎.中药方剂有效成(组)分配伍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5-9.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nd compatibility stud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nents

ZHANG Shuai,DENG Jiagang,HUANG Sishi
(Department of Pharmacy,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Guangxi530001,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nd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component compatibility and future way of Chinese medical component compatibility stud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Description of proposed and meaning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nd Chinese medicine component compatibility,and the links between them. Find directions of medicine component compatibility studies and promot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Translational medicine is seeping into the various disciplines of medicine,it will become a popular mode of medical research.TCM component compatibility is the new model of compatibility studies.There may be a new direction of new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certain link between transforming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nent compatibility.TCM component compatibility studies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role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s a bridge between 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research,it will have a good promoting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There may discover new Chinese medicine with the 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nd that will contribute to the medica care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anslational medicine;Component compatibility

R289;R3;R4

A

2095-3097(2014)01-0006-04

10.3969/j.issn.2095-3097.2014.01.002

2013-10-14 本文编辑:徐海琴)

530001广西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系(张 帅,邓家刚,黄思诗)

邓家刚,E-mail:759319507@qq.com

猜你喜欢
方剂新药组分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组分分发管理系统在天然气计量的应用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污泥好氧堆肥中反硝化作用与腐植酸组分稳定化关系研究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煤的族组分基本特性研究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新药来自何方
锡钴合金镀液组分及工艺条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