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官兵海滨疗养缓解低原反应的护理体会

2014-01-21 17:39王丽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海滨疗养海拔

王丽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一区,266071)

高原官兵海滨疗养缓解低原反应的护理体会

王丽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一区,266071)

目的缓解高原官兵海滨疗养低原反应引起的不适症状。方法采取适应性生活指导、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海滨疗养因子、阶梯习服等护理措施。结果有效缓解疗养员低原反应所导致的不适症状,提高高原官兵海滨疗养生活质量。结论重视高原官兵到达平原地区疗养,因机体代偿适应性变化而引起的一系列不适症状,通过上述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低原反应,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高原官兵;低原反应;护理

我院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拔零点位置。自1999年开始接收拉萨地区高原官兵疗养,拉萨地区海拔超过3 000 m,氧分压低,高原官兵从高海拔地区来到海拔零点的海滨城市,由于气温、气压、湿度在短时间发生较大的变化,使疗养员发生自主神经、内分泌及血液动力学功能障碍,引起一系列的不适症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焦虑、食欲不振、嗜睡、肌肉酸痛等低原反应症状。既当移居的高原人重返平原后,又产生一个从低氧环境到常氧环境的变化,会产生脱适应反应或称低原反应[1]。通过适应性生活指导、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海滨疗养因子、阶梯习服等护理措施,有效缓解疗养员低原反应所导致的不适症状,提高高原官兵海滨疗养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0-03—2012-03来我院疗养的高原地区疗养员89名,均为军队在职疗养员,其中男83名,女6名;年龄26~54岁,平均(36.3±4.5)岁。

1.2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疗养员进行调查,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军龄、文化程度、高原服役时间等;第二部分为高原官兵入院后低原反应症状;第三部分为高原官兵对低原反应的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心理应激调试及对缓解低原反应知识的需求程度等内容。问卷采用不记名方法调查,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各调查项目进行认真填写。共发放问卷89份,收回有效问卷8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高原官兵入院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原反应,亚健康或伴有原发疾病者更甚。其中头晕15例,占17%;乏力21例,占24%;嗜睡21例,占24%;焦虑11例,占12%;食欲不振16例,占18%;肌肉酸痛9例,占10%。低原反应已经影响了高原官兵海滨疗养生活质量,疗养员对如何缓解低原反应的知识有较强的学习需求,希望通过护理措施缓解低原反应不适症状的需求高。

3 护理体会

3.1 针对从高原到平原做好适应性生活指导疗养员从高海拔地区到海拔零点,均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醉氧”现象,表现为嗜睡、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拉萨地区的日出时间晚,疗养员在居住地的作息时间为08:00起床,所以在疗养员入院的3~5 d内,应适当延迟起床及早餐时间,调整医护人员上午查房时间,不要过早,以保证疗养员充足的睡眠时间,一周后疗养员可以按照平原作息时间进行调整,逐渐过渡至正常作息时间。理体疗计划及景观治疗安排也应循序渐进,避免劳累。

3.2 健康教育内容针对性这些常年驻守在高海拔地区

的疗养员,工作、生活的自然环境恶劣,高原的低压低氧等物理因素作用于机体的靶器官,表现为功能代谢、形态等一系列适应性变化。通过调查发现,随着高原官兵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及部队平时职业防护卫生知识的普及,疗养员对于高原病的预防及防护知识掌握较好,但对自高原到平原如何做好低原习服,缓解低原反应的知识缺乏,并希望通过疗养掌握此项内容的需求高。为促使高原官兵更好地适应海滨疗养环境,健康教育内容应结合海滨疗养因子进行低原反应防护知识指导。内容包括海滨气候特点,机体自高原至平原,为适应平原自然疗养因子的作用,而产生哪些代偿及适应性变化。并将教育内容落实于生活指导、饮食指导及科学的理体疗计划,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

3.3 心理疏导由于疗养员入院初期出现嗜睡、乏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疗养员会因此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表现为焦虑、失眠等。负性的心理因素作为一种应激原,加重低原应激反应,而影响习服[2]。责任护士要向疗养员讲解,自高原至海拔零点的海滨城市,伴随着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机体的生物节律随之改变,为适应新的地理环境,机体需要代偿性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重新调整,内分泌及物质代谢产生适应性变化,使机体内环境及外环境平衡,是一个机体适应代偿的过程。疗养一周后,症状会逐渐消失。也可以结合景观治疗,海滨气候能够增强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海滨风景可以使人产生良性心理活动[3]。在海滨景观的观赏过程中,人的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加,血压稳定,白细胞增多,可达到良好的疗养保健效果,有效地缓解疗养员抑郁和紧张情绪。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人员与疗养员之间的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不断改善疗养员的心理环境,引导他们倾诉自己的苦闷,对他们的精神压力认真倾听并表示理解,解除不良情绪的干扰,从而达到提高疗养员身心健康之目的。

3.4 海滨疗养因子可增强高原官兵的机体的适应能力我院地处的青岛疗养区属海洋性气候,大气环境优良,空气清新,含氧量充足,气候温和湿润,温差小,夏季海风凉爽宜人,有丰富的天然气候疗养因子、海水浴、日光浴等海滨疗养因子[4]。这些与高原气候形成明显反差的特殊气候因素作为高原官兵疗养的疗养因子与机体相互作用,使其从体表、末梢到中枢不同水平的组织和器官对周围环境引起效应的反馈信息产生最佳效应。我们充分利用海滨地区特有空气浴的特异性作用,调节和改善高原官兵疗养员机体对外界环境温度的适应功能。并利用青岛大气环境氧含量高的特点,增强了高原官兵疗养员肺脏的气体交换,利于有害气体的排出,缓解了高原官兵疗养员机体的乏氧状态,同时使高原官兵疗养员因高原不利气候条件致机体发生的某些病理变化和适应能力的减弱得到改善,最终形成新的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动态平衡,从而提高了高原官兵疗养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3.5 建议增加高原官兵低原阶梯习服在预防高原病中,阶梯习服是指为了减少到达预定高度的高原反应,在预定高度到达前作短暂的停留,待机体有一定的习服后,再进入预定海拔高度的方法。阶梯习服同样适用于低原习服,高原的高度越高,急速进入平原的低原反应越明显。有文献报道[5],返回地的海拔越低、高原居住时间越长、高原劳动强度越大者的高原脱适应症发病率越高。高原人到达海拔零点的海滨城市后,产生一个从低氧环境到常氧环境的的变化,机体产生脱适应反应,表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果增加在中海拔地区,海拔1 500~2 000 m的区域进行3~5 d的停留后,再到达海拔零点地区,增加低原习服环节,使高原官兵返回平原后的脱适应阶段循序渐进呈阶梯状,而不是直接进入平原,从而增强机体适应代偿能力,可有效减少低原反应不适症状。

[1]郭筱华,刘亮,韩峭青,等.高原战士重返平原后劳动能力和心功能指数测定[J].西南国防医药,2013(1):74-75.

[2]王仙园,田晓丽,李亚洁.现代战创伤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95.

[3]王晓青,王学宏,盖淑香,等.青岛海滨自然因子在疾病疗养保健中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2(8):675-676.

[4]周美剑,闫明启,张晖,等.高原官兵青岛海滨疗养的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0(6):484-487.

[5]周其全,杨生岳,袁振才,等.高原移居人群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的诊断标准: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37(2):72-81.

2014-02-09)

1005-619X(2014)05-0448-02

10.13517/j.cnki.ccm.2014.05.037

猜你喜欢
海滨疗养海拔
我国在珠穆朗玛峰架设世界最高海拔气象站
夏日海滨
高海拔的甘南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Dual Neural Network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自然疗法对离退休干部短期疗养血压控制的效果观察
海滨书简
景观疗养护理对疗养员睡眠质量的影响
心理测评部队疗养院不同季节的疗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