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德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自主、有效的,学习的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营养,培养健康活泼的个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建构高效的课堂,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奥妙。
一、教师良好的导入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调控或者自我控制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必要时还得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有效的课前导入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是有利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当学生学习新知识良好的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
良好的教学导入,就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框架。因此,教师在导入课堂或引入新知识时要紧密联系实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求知欲。比如,在讲授乘法时,教师可以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来教授新知识,可以用加法来解释乘法。例如,可以在黑板上展示出两个算式:4+4+4=12,3×4=12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异同,与此同时,再追加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考虑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为什么结果都是12?在这样一个个问题情境下,学生的求知欲会变得强烈,也就会对这些疑问进行探究或者追问,这样的过程才使得学生对知识学透,学活,学到家。
再如,在讲“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生活中选取许多学生熟悉的物体来导入课堂活动。如收集足球、乒乓球、积木、铅笔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的教学导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来导入乘法知识点,会有助于学生有效了解乘法意义和用途,并能准确而迅速掌握此知识点。
二、学生情感的参与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所要学习的知识,还要使学生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来学习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或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亲身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数学的存在和现实中的运用。例如,一共有100元,需要买三种体育器材:足球、篮球、排球,买一个足球需要15元,买一个篮球需要16元,买一个排球需要18元,问题是这100元可以买几个足球、几个篮球、几个排球?怎样买,可以三种球都能买到?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款数,又知道每种球的单价,计算可以买到几个球。在这里,这个问题就转化成了数量、单价和总价的应用问题了,可见,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知识点问题,以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强化,强化知识信息,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很愿意在活动中学到新知识。而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被动学”或者“满堂灌”的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情感参与的体验性被抹杀和压抑下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来灵活掌握所学东西。
三、师生和谐的交流
学习过程离不开学习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知识会进行深一层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掌握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在交流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很有效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摸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准确地明白这个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等等。
师生之间交流的最佳状态就是和谐,所谓和谐,就是双方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能就问题进行发挥。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能在摸清学生掌握情况基础上进行引申,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所理解和看法,并能在理解知识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例如,解决实际乘法问题:有几名学生想帮助5名希望小学的同学,他们想送给希望小学的同学每人一本9.8元的《小学生作为》和一本11.2元的漫画书。求每人要花多少钱?
在对乘法交流基础上,学生得出了几种不同的算法:
⑴9.8×5=49(元),11.2×5=56(元),49+56=105(元);
⑵9.2+11.2=21(元),21×5=105(元);
⑶9.8×5+11.2×5=105(元)。
可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了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另外,在师生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提供丰富的实际问题,来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解答实际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能够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答一些问题,达到对知识的灵感运用和深刻理解。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在师生和谐的交流中掌握知识,深化运用知识的能力。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