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潘常刚 陈利伟
实验教学既不是单纯的实验活动,也不是单纯的教学活动,而是实验活动与教学活动二者的结合(邓克文,张洪武,2010)。因此,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专业软件等一系列工具,在实验室内模拟经济管理的实践条件与实践环境,并进行实务案例分析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参加模拟条件与模拟环境下的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的综合性教学活动。本文主要结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经验,深入分析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参考国外经济管理教育的先进理念,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与运营管理模式,以此提高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对于综合性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这也考验着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同时,随着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变化,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单位)已经有29个,且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梁樑,李勇,陆蔚群,2011)。
目前我国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学者重点探究经管实验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所在及其产生的原因。魏文静(2012)认为“领导重视不够,投入不到位,实践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是导致目前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此外,“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实验室建设上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实验师资匮乏;实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管理存在不足 (陈为公,2010)”也是主流的观点。李静敏(2011)则从“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足”这一角度剖析了教学问题产生的根源。但是上述论文所提出的观点大多数是主观评价得出的结论,普遍缺乏实证调研数据的支撑,而且缺乏系统性的经管实验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因此难以衡量上述问题对于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
也有部分学者研究经管实验中心的运营模式和平台建设的问题。郭庆(2009年)提出了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集中式建设模式”——学校将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实验需求通盘考虑,把实验室建设资金及其他资源统筹配置到各相关院系,由院系建设各专业实验室,并实施集中管理,资源共享。这种建设模式的特点是优化各实验室的资源配置、统一协调管理、使各专业实验课程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周慧,乔万林(2009)提出了建设国际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架构的五点思路,并提出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考核机制。但是上述研究仍然没有涉及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关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的研究,张永智、艾治润、詹铁柱(2010)提出了“3+2综合评价模式”,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孙畅(2010)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一套适宜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结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实证调研着重分析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看法从而得出评价指标,同时参考国内外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思路,构建一套适合财经院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并且基于评价体系上改进现有运营管理模式。
(一)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思路。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是依据市场需求与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不同年级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内容和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因此,评价体系主要是通过对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与教师的调查,通过对教学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安排、教学设计配置与教学效果评判等方面进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从而体现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能力、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主要是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绩效进行客观评估,既衡量客观绩效,也考虑主观评价;考虑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全面综合管理人员、授课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同时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指标,既考虑经济效益又重视社会效益。
(二)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主体与指标。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主体主要是教师(包括任课教师以及实验室管理教师)与学生。根据教学课程、进度与内容的差异将实验课程分为五个层次(见图1),并根据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效益衡量标准。本文结合实际,参照并改进张永智、艾治润、詹铁柱(2010)提出的五个层级:学科基础实验(一年级本科生)、专业基础实验(二年级本科生)、专业综合实验(三年级本科生)、学科综合实验(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与创新和创业模拟(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
同时根据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我们可以将评价指标分为三大类:经济性指标(Economy Index)、效率性指标(Efficiency Index)、效益性指标(Effectiveness Index)。根据评价体系的建设思路以及指标的类型,本文以2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作为我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绩效的依据(见图2):
1.学生的评价。分别以学生课程选择自由度、教学时间长度、教学频率、教学内容满意度、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与教学设备评价、实践-实验教学的满意度、人均设备量以及能力培养效果评价共9个变量度量我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绩效。选取这九个变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①课程选择自由度直接反映了课程是否考虑学生兴趣,这也反映了教学效率;②教学时间长短以及教学频率是影响教学效率性的重要变量;③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实践-实验教学的满意度直接反映实验教学的效果,满意度越高,教学效果越好;④教学设备评价是指教学软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这是判断教学效益性的重要变量;⑤人均设备量以及能力培养效果评价是评价教学效率的直接指标,能力培养主要是指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师的评价。分别以教师课程安排自由度、教学内容评价、设备投入资金、设备资金利用率、实验室数量、实验设备满意度评价以及人员安排共7个变量度量我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绩效。选取这六个变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①教师课程安排自由度也决定了教学效率高低,自由度越高,教学效率越高;②教师教学内容评价直接反映了教学效益性;③设备投入资金、实验室数量与人员安排从客观上反映了教学的成本;④实验设备满意度反映了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效益性的评价。
图1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层次图
图2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指标图
(三)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评价方式。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条件采用的评价方式为:数量测评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对教学的软硬件配套采用量化指标,了解设备投入资金数额与增长率;对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更新采用综合评价,衡量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程度。
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效果采用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用问卷与测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反映,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以及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积极性与掌握程度;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综合测评的方法,通过实验报告与实验记录的数据来判断教学效果,衡量学生对于实验教学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程度,并且可以了解到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四)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评价方法。对于我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这是一种对于受多因素影响的事物进行全面评价的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孙畅,2010)。本文通过设立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来对我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指标变量的权重与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及权重说明
将评价指标集U按一定的共同的性质组成一个一级指标集,即 U={U1,U2},Ui∩Uj=φ(i≠j) , 设 Ui(i=1,2)有 ki个二级指标,并记作 Ui={ui1,ui2,…uiki} 。
设 Ui的权重为 αi(i=1,2),则一级权重集为:A={α1,α2} ,其中二级指标的权重为 αij(i=1,2;j=1,2,…,ki), 则二级权重集为 Ai={αi1,αi2…αiki}, 其中 0≤αij≤1,且
将每个指标的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则:X={X1,X2,X3,X4}。在进行一级指标评价时,判断 Ui中的每个二级指标 uij对于4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Rij1,Rij2,Rij3,Rij4),ki个因素的评价结果可以用 kixn(n=1,2,3,4)阶的模糊矩阵 Pi来表示。其中由n个学生与教师组成评价主体,其权向量为 w={w1,w2,…,wn},每个人Ui的每个二级指标 uij评定等级,然后对所有主体的评价矩阵进行加权处理,由此得到模糊矩阵为:
Pi为 Ui的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单因素评判矩阵,Pi中第j行反映的是 uij对于评价集中各等级的隶属度;第k列反映的是 Ui中各因素分别取评价集中第k个等级的程度。 Ui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矩阵为:
再进行二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B=AOP,其中,B为U中所有因素的综合评判结果,它表示评判对象按所有各类因素评判时,对评判集X中各级的隶属度,再由最大隶属度原则或加权平均法定出最终评估结论。
合理全面的评价体系需要建立在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上,笔者借鉴国外实验课程管理的经验,参照评价体系的部分指标,形成符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课程运营管理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运行管理模型图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应当遵循三大原则:“适度分权、合理设计、及时反馈”。
适度分权原则指的是应在各学院设立实验教学专业管理委员会,在学校设立实验教学管理委员会,并由教务处教学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这样既保证课程设计符合各专业的要求,又能够保证全新实验教学课程的合理调配。
合理设计原则是指学院内部专业管理委员会应该由授课教师全面负责,力保课程内容与进度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由教务处课程管理委员会聘任专家对课程设计进行初步评估,进一步保证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并由专业亲自参与到实验教学课程中去,进而更深入地为促进实验教学课程安排的科学合理提出重要意见。同时,学院在申请实验课程时也需要参考学生的评价意见,结合学生的建议调整课程设计计划。
及时反馈是指教务处课程管理委员会需要及时听取授课教师、实验教学中心管理老师、学生与同行专业的意见,定期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或者创新教学内容,力图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1.敖慧.2004.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6:169-171。
2.邓克文、张洪武.2010.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J].科教文汇,6:47-48。
3.梁樑、李勇、陆蔚群.2011.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8:20-22。
4.孙畅.2010.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8:151-153。
5.魏文静.2012.创新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5:186-188。
6.张永智、艾治润、詹铁柱.2010.经济管理实验教学“3+2综合评价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1:157-159。
7.张琦、万君康、庄越.2005.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及其运行绩效的内涵研究[J].科技与经济,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