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蕙菁
前两次去田子坊,都是周间比较冷清的时间。后来常听人说田子坊观光客多,热闹,一直就没亲身体验过。上周六小米约去吃早午餐,我这孤陋寡闻之人才见识到田子坊的盛况。
出租车接近泰康路,已经开始塞车。下了车,步行走进弄堂,果然满满当当的都是人。那天天气又极好,餐馆都把桌椅摆到店外,一桌桌的食客密挨着,得贴着他们的椅背走过,他们的披萨或沙拉就在我鼻子底下。
小米约的咖啡馆真不好找。也不能怪她,田子坊里同一个门牌号可能还分前门和后门。前门一家饰品店,后门一家小饭馆,小米约的地方正是要绕到后门,我们找到了门牌号,抬头一望,也看见了店招牌,但就是找不到上楼的门。走进前门那家饰品店里问,年轻的店员眨巴眨巴眼睛说不知道。
我们坐在顶层的小阁楼,窗户正对着的角度,有三分之一是蓝天,三分之二是另一家的红瓦屋顶。以周末选择喝咖啡的地点而言,实在算不上风景宜人,偏偏人比哪儿都多。我在想会不会大家到上海就是要看别人家的屋顶。就好像旅游区的饭店总是要面对风景最好的地方。巴黎的咖啡馆把桌椅面朝大街排列,因为在巴黎看看路人也算是一种风景。田子坊和以上两者都不同。坐在楼上的,没有自然风光,只有别人家屋顶。坐在楼下的也没有路人看,因为看路人是需要距离的,在田子坊只会看到路人的腰腹围。但我猜想或许这种窄小、紧挨的弄堂气氛,逼仄的楼梯间,伸手可触的屋顶,就是游客喜欢看的上海风景,正好满足“螺狮壳里作道场”的想象。
记得看过陆杰给《上海画报》拍的一张黑白老照片,场景就是像田子坊这样的老弄堂,当然是未经改造过的。两个男人把上半身探出小阁楼的窗户,可以看出他们都只穿着内衣白背心,其中一个正在往另一个的玻璃杯里倒啤酒,两人都呵呵笑得很开心。那是旧日上海的敦亲睦邻一景,和改造过后的观光胜地前门不知后门开了什么店,仍住在田子坊的住户抱怨入夜酒馆太吵,声言争取居住权,果然还是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