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的游戏式地理复习教学

2014-01-13 06:33倪多多季凤军
地理教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比较法水文浙江

倪多多季凤军

(1. 台州市第一中学, 浙江 台州 318000; 2. 绍兴县鲁迅中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比较法的游戏式地理复习教学

倪多多1季凤军2

(1. 台州市第一中学, 浙江 台州 318000; 2. 绍兴县鲁迅中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一、高考地理试题中的比较情境

笔者查阅近五年的浙江高考地理试题,能力型的试题始终占据很大的比重,在考查地理解题能力的高考地理试题中,采用比较性情境的题型随处可见,现列举如下。

1.浙江卷选择题中的比较性情境分析

浙江省在2009年第一次独立高考命题,这一年试题中很大的亮点就是比较性情境的大量运用。比如第1题,三类土壤的不同剖面深度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较;第4~5题四地气候类型的判读分析;第6~7题区位选择问题等。

2010年浙江卷的选择题中,比较典型的是第二组选择题。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比较(见图1)。第一小题指出“三地都冬雨较多”,要求考生运用比较法,分析考察对象在影响气候(特别是降水量)的若干要素中的相同一面,对考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提出要求。第二小题,话锋一转,“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显然又是要求学生比较得出气候(气温)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考查的维度又多了一层。

图1 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

2013年高考地理浙江卷的选择题更是将比较形式全面融入其中,有组图比较(第1题),有三维坐标图中不同位置点的数据判读和分析(第2~3题),有河流凹凸岸的比较分析,有城市发展不同阶段中的土地利用形态比较,还有亚非欧等大洲人口变化过程的比较等。这些选择题看似考查知识点不同,提问角度有差异,但有心之人不难发现,其都是将各种地理知识、地理要素综合融入比较性的情境当中。

浙江卷高考地理试题的选择题部分涉及比较性情境的题目往往难度非常大,学生要有能力类比、反比、对比,要能准确获取试题中的有效信息,并且能调动和运用有用的储备知识才能顺利完成答题。

2.浙江卷综合题中的比较性情境分析

从2009年“甲、乙两地气候”、长株潭城市群承接“玩具制造业和飞机制造业”的可行性分析到2010年的“②③两地湿地”成因分析、“60°经线东西两侧”城市区位问题、“中国东、中、西部”的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差异,再到2011年“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笔者发现比较性的情境在浙江卷高考地理试题的综合题中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2012年第36题中铁矿石“生产地”和“出口地”的概念及差异;①、③地的位置差异,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不同及其降水成因中的差异点;对②地和③地的水资源遵循“异”、“同”两方面的分析。第37题 “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张示意图、“海油”和“陆采”两个特殊概念、“英德市”和“汕尾市”的区位分析、两大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等等。

2013年的浙江卷在延续前几年风格的基础上做了些许调整。以下是第36题(部分)。

36.(1)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__、__、__。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__、__。

(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第(1)、(3)题都是“相比”和“比较”,前者是同一农作物在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分析,要求考生熟悉两大自然区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中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出两国社会经济差异对其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差异性影响;后者是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气温要素的分析,题干中明确要求考生求异,从考查角度上来讲,先要描述出表格中所体现的温度特征差异性,然后分析气候因子对两地气温的不同影响。第(2)题实质上是需要学生在比较中得出美国西部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不同于东部地区的明显特征,并能够准确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子。

以上分析表明,高考地理试题中非常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比较方法的能力。学生要圆满地完成综合题的回答,就必须从试题设定的情境中获取比较对象异同点,并且形成正确的文字表达,书写过程中还要注意比较性地理语言的合理运用。因此,教室在地理复习课堂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学生比较能力的提升。

二、“比较法”在游戏式地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比较法在教学中加以渗透的方式是多样的,笔者尝试将比较法融入课堂游戏当中,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下面试举几例。

1.“连连看”法

一边联系不同地理要素,一边探究要素之间的异同点是“连连看”法的主要应用方式。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显著特征,每个区域(无论其宏观还是微观)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正因如此,复习区域时若能将多个区域有意识的投入到比较情境之下,对比相应区域的共同性特征和差异性特征会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比较的内容很广泛,可以比较自然条件也可以比较社会经济条件、可以横向比较也可以纵向比较、可以综合比较也可以单项比较。

教学案例1:日本、英国“连连看”

镜头1:两国轮廓图 探究结论:领土都主要由岛屿组成

镜头2:两国地形图 探究结论:都以低山丘陵为主,海岸线曲折;日本地壳运动频繁;英国地壳稳定

镜头3:两国附近洋流图 探究结论:日本处寒暖流交汇处、英国受暖流影响;日本有北海道渔场、英国有北海渔场

镜头4:两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两国首都气温曲线与降水直方图 探究结论: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征;日本为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国的气温特征有差异;两国的降水特征有差异

……

日本和英国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有较多的相似之处,若有必要,在这一课时之后还可以交代学生联系其他的岛屿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古巴)进一步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区域比较是高二、高三地理学习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高考试题中也屡见不鲜(如2013年浙江文综卷第36题),“连连看”法是帮助学生提高区域比较能力的有效手段,不妨多加应用。

2.“对对碰”法

“碰撞产生火花,火花生成智慧,智慧引领学习”,有些复习课堂不如就让某些特别有共性的、有差异的案例激烈碰撞一回,让师生、生生的讨论在问题的层层剖析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某些关键性知识点的解读,在碰撞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求。下面是“对对碰”法在河流水文特征的复习课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案例2:河流水文特征“对对碰”

镜头1:图2为世界某区域图,比较M国境内东西部河流径流量特征的差异。

图2

探究结论:①M国境内东、西部河流分别为季节河和常流河;②季节河和常流河的水文特征的最突出差异为流量差异;③河流的流量差异既体现在时间上,也体现在空间上;④河流流量的正确表述方式。

课例设计理由:同一幅图,不同性质的两类河流。教师设问、学生质疑,在师生的互动中可以帮助学生建构两类河流流量特征的基本差异,并能对其正确表述。

镜头2:读图3,指出尼日尔河从A点到B点、从B点到C点这两个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探究结论:①尼日尔河先后流经不同气候区;

②气候要素的差异造成不同河段流量的差异;

③同一条河流的流量在空间上呈现出差异性。

图3

课例设计理由:这是同一条河流中不同河段水文要素的一场“碰撞”,水文特征要随着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而变化。

地理复习课堂设计可聚焦小区域,在微视角的观察中帮助学生提高大能力。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是基于水文特征的分析和描述,是学生答题的薄弱环节,笔者希望在练习中挖掘可比较知识点的“碰撞”、多组相似题型的组合“碰撞”来帮助学生梳理水文特征的分析思路、理解影响水文特征的多种要素、联系水文特征对其它地理要素(如地形、航运、水力、农业等)的影响,并最终有相应的正确描述和阐释能力。在解答2013年浙江文综卷36题的第(3)题“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时,我们需要对甲乙气温差异描述的角度和影响气温的几个因素都逐一对碰(比较)。在地理复习课中,若能经常让学生将不同区域同一地理事物展开“对对碰”,那么地理分析的思维会越碰越清晰、地理描述的水平会越碰越提高。如此一来,试题中无论是考查水文、气温,或者其他地理要素,学生都不会在考试组织答案时无从下笔了。

3.“来找茬”法

找茬游戏是简单易学的休闲类游戏,要求参加游戏的对象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两个图像间的不同之处。将这款游戏引入地理课堂通常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相似地理语言之间的差异判读,例如:判断“国营农场分布的主导区位因素”与“我国在新疆分布国营农场的主导区位因素”这两个概念的差异。类似话题可以弥补学生知识构建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偏差,也可以让某些界线模糊的地理概念区分的更加细致,地理知识的把握更加巩固。

另一种就是相似地理图形之间的判读。教师在复习课上可以给出两张或若干张相似地理图像,规定时间让学生找出差异,这样能训练学生迅速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案例3:板块图(图4)“来找茬”

图4

判读探究过程:

①甲图有经纬线,没有板块边界的运动形式;乙图只有板块边界的运动形式,没有区域位置的判读信息。

②在甲图中正确绘出板块边界运动方向;在乙图中正确绘出经纬线。

③判读两地的位置差异;两地的板块作用形式的差异。

④进一步解析板块边界附近的地形(包括海底地形和陆地上地形)差异及其成因。

课例设计理由:过于简易的地理图像可供学生提取的信息不多,学生判读会有相当大的难度。这两幅图放在一起“找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去扩充、丰富图中有用信息,将一幅简图以丰满的形象建构在自己的脑图当中。

在历年浙江文综卷试题中,我们都能找到“找茬”游戏的影子:如2012年的澳大利亚气候资料,2013年第6题城市地块叠加对比图。找出并有效分析图中的“茬”(即不同点)是学生描述和分析地理事物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地理复习课堂中要多加入“找茬”式的读图、析图环节,这样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应试技巧。

三、收获与反思

比较法的游戏式教学方式不止上述三种而已,笔者还开发了“斗地主”“摆龙珠”等。在地理复习教学中,几种比较形式可以独立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恰当地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加系统深刻地理解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在《劝学》篇中提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一线地理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地登高望远,在创新中成长、在成长中创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只要是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复习方法的地理课堂,都是好的地理复习课。为着能坚持上好这样的地理复习课,吾将继续学习之、思索之。

猜你喜欢
比较法水文浙江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水文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比较法学习Co和Co2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