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强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37)
教海拾贝
鼓励学生质疑 锤炼课堂精彩
张玉强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37)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提问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质疑精神。我们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索的时间,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
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教师提问,而并没有学生发问。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样的课堂教学导致了我们的学生善于解决问题,却不善于提出问题。
学生不能发问的课堂教学就像按着学生的“脖子”,学生的思维就处于半封闭状态,此时的学生无法完全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教师提问,学生在跳教师设下的“陷阱”,教师成了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可见,学生不提问,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摆正心态,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案例】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
在分析“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时,我让学生说出该图的太阳能分布规律。
一位同学站起来指着图说:“我国太阳能分布规律是西部多,东部少。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加。”
另一位学生立刻站起来反对:“老师,我觉得他说错了,或者是地图搞错了。你看,青藏高原海拔很高,您说过,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而且那里是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而图中显示那里的太阳辐射量最大,这不是很矛盾吗?所以,我觉得说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方,一定是弄错了。”
我对质疑的学生说:“你提出的问题很值得研究。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很善于思考。同学们,我们来一起讨论,看看书上的图是否弄错了。”
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接着,我引导同学们从青藏高原的地势、大气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青藏高原的大气比较稀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被反射、散射较少,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另外,青藏高原地势很高,大气太稀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所以就比较冷。
最后得出结论: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区,没有错!
引导至此,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让学生继续分析四川盆地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量最低的地区的原因……
以上案例把“教师之问”与“学生之问”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实际存在的知识困惑,攻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当然,并不是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有价值,教师必须敏感地捕捉那些有价值的问题,以一种亲切平和、宽容民主的心态,保护好学生的提问情感。若学生提出的问题较深,教师在备课时并无准备,可以说:“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们下课一起来研究好吗?”这既能化解课堂中的尴尬,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提出问题的价值;若学生提出了脱离教材且属个性而非共性的问题,可在课后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单独解答;若学生提出了较为离奇古怪的问题,也不批评责怪,也许这个问题中蕴含着创造的思维火花。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其实质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探究、合作、实践中互学共进。面对“学生之问”,教师充分鼓励、正确引导,不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质疑、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的勇气、方法与能力,使学生“敢问”、“乐问”和“善问”,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