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勇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江苏 南通 226151)
地理课堂微实践活动初探
王志勇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江苏 南通 226151)
地理课堂微实践活动是相对于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活动而言的,是指在地理课堂45分钟时间内针对所学内容在附近小区域进行的微型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与需要较多时间的社会实践相比,课堂微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调查耗时短
一般利用上课前的5分钟集合,课堂利用5-10分钟时间即能完成的实践或调查任务。
2.调查范围小
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的范围一般在学校内,最远也不超过学校周边500米范围的小区域内进行实践调查。
3.调查内容简洁
进行调查的内容比较单一,不需要访谈等前期准备工作,一般是只需要粗略的观察或对某些内容有感性认识即可。
4.调查对象“活”
调查的对象一般是学校内的地理事物,对学生来说亲切、真实,具有鲜活性的特征。
5.内容即用性强
调查的内容是本课所对应的学习内容,而不是上一节课或者后面的学习内容,针对性、适切性强。
地理课堂微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开发利用了学校和社区等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沟通了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性和综合性问题、现象、事件等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地获取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课堂微实践活动又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的学习习惯,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地理课堂微实践活动由于在课堂上进行,与平时的野外实践活动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受时间限制大。因此,实践活动的各项内容应有严格的规定性,从而使整个活动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课堂的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对地理学科来说,课堂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课外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再安排其他时间来弥补,必须要在当堂课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实施前设置必要的预案、确定可行的操作步骤十分重要。
1.预案设置
(1)确定主题:在每次活动之前要向每个学生明确课堂微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什么,涉及的主要知识有哪些,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这些必须交待得非常清楚,它对微实践活动起着引领作用,另外对涉及到的一些概念或知识要作一些必要的铺垫介绍,这些直接关系到课堂微实践活动的成败。在设计课堂微实践活动的主题时宜从小处着眼,选择小而精、易操作的活动,要能挖掘实践活动背后蕴含的深层次的价值,如规律、原理等。实践证明,活动的切入点越小、聚焦度越高,活动的目标达成度和实施的效果越好。
(2)活动地点与线路的安排:一般活动的地域选择在校园内,也可以选择在校园周边比较近的地区,但最远不超过校门外500米范围。活动实践范围最好控制在50米的范围内,不宜过大,否则耗时过长。在活动前教师要进行预先观察,设计好学生实践活动的线路。
(3)实践方法预设:即用什么方法去完成这个实践活动,要不要做好相关的记录,怎样做记录,谁来做记录。这些必须要考虑周到,让每一个学生担任什么任务都应十分明确,从而确保实践活动有条不紊,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好。
(4)活动时间安排:一次活动要花费多少时间?是放在课堂开始之前还是在课堂结束之前?从以往的实践活动情况来看,一般设置5~10分钟的时间为宜,放在课堂开始之前比较好,既可增强兴趣又可以调控实践用时和调节课堂节奏。在活动过程中要强调时间观念,不能拖沓。
2.注意事项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根据平时操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实践活动在学校内部或者在学校周边地区,但安全问题不能忽视,而且要十分强调,有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打闹或者不小心都会出现意外。
(2)在活动过程中,要做到有条不紊地进行,分组活动是必须的,要任命责任感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协调好整个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要全程参与,不能因为就一会儿时间而且在学校内就疏于管理。
(3)为了使整个活动快速、有效完成好,引入组间竞争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竞争机制,一些好奇心强、探索欲旺盛而自制力又差的学生就会非常松懈,正好乘机会游览校园内外。
(4)在活动完成后,迅速要求各组讨论汇报展示实践成果并进行评比。
3.总结反思
(1)教师层面的反思:①在探究活动中要反思设计的活动方案是否可操作,能否得出可靠的结论。②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反思这是我预期的结果吗?这种方法或步骤有问题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有没有更好的使学生加深体验、提高自主性的方法?
(2)学生层面的反思:①我获得了实践活动应该达到的目标了吗?②在这个活动中我哪些方面得到了锻炼?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外力作用与外力地貌
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外力作用与外力地貌
探究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比较分析地形坡度的大小、植被类型及疏密对流水地貌的影响。
(2)活动地点:学校办公楼前绿地
今年上半年学校的绿地刚完成改造,办公楼前的绿地地形有起伏,而且不同区域栽种了不同的植被,有灌木、花卉、草皮等,由于地形起伏和植被不同对流水侵蚀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侵蚀现象,而且不同地区流水堆积形态也不同。
(3)活动时间:上课前5分钟到上课后5分钟结束。
(4)活动分工:根据平时班级内分组安排和分工,组长要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工作,积极、认真参与整个过程并做相关记录。
①活动过程:上课前5分钟学生到活动地点集合,交待实践活动的任务、方法和要求,介绍相关的概念如堆积作用、侵蚀作用等。开始观察实践活动,观察结束后到教室展示活动结果。评比办法是参与度占20%、速度占30%、成果占50%。还要强调注意事项:按照平时的分组和组内分工布置任务;注意观察活动的安全、不破坏绿地。
②活动小结:本次活动全体学生都认真参与,第1、5组两个小组速度最快,第3、5组两个小组展示的流水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相对最全面。第4小组有2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是很认真,希望后面的实践活动中不要出现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