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影
(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利用地球仪突破教学难点
王 影
(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利用经纬网定位”一课是“地球和地球仪”内容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难点,又是今后地理学习中必备的基础知识。教材选择报道中“梅花”的具体位置,说明经纬网定位的作用。并通过叙述地球仪上“交织”的经纬网,明确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方法。
本课要围绕着知道经纬网的用途,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的教学主线开展教学。由于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理解,需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所以在教材处理上,力图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借助地球仪,突破难点。
1.基础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没有涉及“利用经纬网定位”方面的知识,对于这方面的内容知之甚少。但是,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分布规律与排列规律,并且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线、纬线或者在经线、纬线的分布图上确定某一地点的经度、纬度,具备了学习“利用经纬网定位”的基础。
2.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较为抽象,而初一阶段的学生空间思维水平及想象能力都比较低,难于理解“利用经纬网定位”这种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尤其是刚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数学课还没有涉及到坐标轴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解经纬网定位构成了思维障碍。
3.学习能力分析
刚上初一的学生还没有掌握常规的地理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遇到问题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从地理的视角去解决问题,需要教师在学习方法上加以引领。
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通过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从生活经验入手,增加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引领下,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熟练地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确定任意一点的经纬度,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经纬网的用途。
(2)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2.过程与方法
(1)灵活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分析新知识。学会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确定任意一点经纬度的方法。
(2)充分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定位。给出几个地名,在地球仪上读出每个地点的纬度、经度,并学会标注经纬度;给出经纬度,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应地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形成读图用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地球仪上确定任意一点的经纬度。
教学关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判读某地点的纬度、经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地球仪,经纬网地球仪,教师自制powerpoint课件,小红旗等。
(一)引导点拨
师生互动,解决问题。通过师生互动、提供教学资源等形式,点拨、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并肯定、鼓励学生,及时评价。
1..导入新课(以竞赛的方式复习前一节课学过的主要内容)
(1)复习纬线、经线、经纬度及其排列规律等。(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前提)
(2)复习南北纬、东西经的判读方法。
22..新授
(1)什么是经纬网?(强调纬线与经线“交织”成网,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
(2)经纬网的用途。(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知道为什么学习)
(3)经纬网定位的方法。“找座位”游戏--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号(排和列的交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纬线、经线的交点)。
(二)交流展示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于学生现有水平的内容,设置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以下问题,然后交流展示研讨结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1.怎样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经纬度
(1)经纬网定位练习。给出一个地名,先后在地球仪上读出这个地点的纬度、经度,并依次写出该地点的经纬度;再给出某地点的经纬度,在地球仪经纬网上找出相应的地名。
(2)归纳经纬网定位的方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总结出判读一个点经纬度位置的方法。一般先在地球仪上找出该点所在的纬线,读出纬度数并确定是南、北纬(S或N),写出该点的纬度数;再找出它的经线,读出经度数并确定是东、西经(E或W),写出该点的经度数;并把该点所在纬度数和经度数依次标注在一起,就是该点的经纬度位置了(强调纬线、经线的交点)。
2.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进行知识迁移,强化训练,突破难点,实现立体到平面的转化
(1)利用地球仪强化训练。在地球仪上给出几个点的位置,学生分组设计经纬网,要求经纬网中要含有重要的标志性经线-0°经线或者纬线-赤道,再将地球仪上各点标注在自绘的经纬网中,并说出各点的半球位置。
(2)利用座位强化训练。以教室座位的横竖排为网格状的经纬网,教师提出角色扮演的规则和要求,确定教室座位行列所代表的经纬度数及赤道、0°经线,然后教师随意点出某一学生,让其说出自己的经纬度位置,答对后再由该学生指定任意一名参与游戏的学生,说出所在的经纬度位置,这样依次报出各自的经纬度位置,进行反复练习。
(3)运用地球仪,做教科书上的活动题(可结合时事等替换几个点,如“神十”着陆点、首都北京、学校所在地等),进行知识迁移。
(三)小结提升
针对出现的共性的、预设的和生成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归纳、提高,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与学生一道总结归纳本节知识网络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
(四)达标检测
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在当堂检测中巩固自己的所学,加深对课堂所学重点难点的理解,找到知识的遗漏点,在矫正、总结中提升素质,达成学习目标。
1.地球仪经纬网定位
通过设计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定位的试题,落实本节课教学目标,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例题1:读图2回答问题。
图2
(1)A点的纬度是____、经度是______;A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 ;
(2)B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3)C点在______ 带(五带);
(4)D点在 ________ 半球(东、西半球);E点在_____
半球(南、北半球)。
2..拓展思考
由立体到平面的转换。由“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的定位”过渡到“北半球的弧形经纬网”的认读,再到“方格状的经纬网”的落实。
例题2:读图3回答下列问题。
图3
(1)A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 ;
(2)③点、④点都在 _______ 经线上。
(3) _______ 点位于西半球;
(4)位于北温带的点有______ ;_____ 点地处低纬度地区。
例题3:读图4回答下列问题。
图4
(1)A点的经纬度是______;
(2)B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 ;
(3)A点在_____ 半球(东、西半球)、____ 带(五带)。例题4:读图5、图6,完成下列要求。
图5
图6
(1)写出A点的经纬度位置:______ ,它位于东西半球的 _______ 半球。
(2)将图5中的A点,标注在图6对应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