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浮石)客家方言的词缀研究

2014-01-13 01:47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客家话梅县南康

罗 毅

( 贵州大学 中文系,贵州 贵阳 550025)

南康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章江中下游,东临赣县、赣州市章贡区、黄金区,南连大余、信丰,西接上犹、崇义,北界遂川、万安,全市人口达80 多万人(2010 年末)。通行南康地区的主要方言是赣南客家话。赣南客家方言是赣方言的重要方言之一,主要通行于江西南部的17 个县市(包括南康、兴国、宁都、石城、瑞金、崇义、上犹、赣县、于都等县市)以及西北部的铜鼓县和万载、靖安、修水、武宁等县市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在800 万以上。

南康是一座有着1700 多年建县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称“南野”,又名“南安”,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置县,改名“南康县”。赣南客家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而通行于南康的赣南客家方言大约形成于唐宋之际。赣南客家方言非常有特色,各地间的差别相当大,不仅县与县之间,而且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甚至同村的上下屋场之间口音也不一定完全相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客家先民来自不同的祖籍和在迁徙的途中曾有过不同地点的滞留,因而各自承袭了先辈不同的口音。再加上赣南山区原本居住着苗、瑶、畲等少数民族对邻近的客家人的口音所产生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今天赣南客家方言整体统一、内部差别较大的局面。

词缀在构词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吕叔湘先生对词缀的界定是: “不单用,但是活动能力强,结合面较宽,有单向性,即只位于别的语素之前,或别的语素之后,或两个语素之间。这是所谓的‘前缀’、 ‘中缀’、 ‘后缀’,可以总的称为‘词缀’或‘语缀’。”南康客家方言作为客家方言大家庭中的一个小成员,其不仅在语音、语法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的客家方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词汇中依附在实词之后的词缀也是其中较显著的差异之一。现本文就以南康市浮石乡的方言为代表来研究其丰富的客家方言词缀系统。浮石乡位于南康市的西南部,东邻龙回镇,南连信丰县境,西与大余县毗邻,北界蓉江街道办事处和赤土畲族乡。本文的发音合作人有:

罗亨生,1965 年生,初中文化,浮石乡青云村人

罗亨光,1960 年生,小学文化,浮石乡青云村人

罗六生,1968 年生,小学文化,浮石乡青云村人

以上三人一直住在本籍,没有长时间的离开过家乡。

一、前缀

南康客家方言的前缀主要有“老、阿”两个,其主要用于构成称谓名词。

1. “老[lau31]”,是南康客家方言中使用最普遍的前缀,其主要用在称谓前面,构成称谓名词,“老”字作前缀最早来源于形容词。其最普遍的用法是加在一些称谓(亲属、亲戚称谓或某些指人的名词性语素)的前面,如“老妹”、 “老叔”、“老弟”等在唐代已经普遍使用。而其作前缀加在单音节姓氏前则是在唐代开始的,像“老罗”、“老张”。此外,从唐代开始,“老”字还可以加在一些动物名称的前面,如“老鼠”、“老虎”(宋代开始)、“老鹰”等。而最晚出现的是“老”字还可加在排行的前面,其例子在晚清已出现。南康客家方言的名词前缀“老”字沿袭了唐代以来的大多数用法,例如:

(1)用在称谓前:老公、老婆、老弟、老妹、老姐、老庚(同龄人之间的亲热称呼,指男性)、老爷、老表(表兄弟之间的称呼)、老侄(侄子)、老舅(舅舅)、老叔(叔叔)、老崽(长辈对晚辈孩提的昵称)等;

(2)用在单音节姓氏前:老罗、老张、老刘等;

(3)用在动物名称前:老鼠、老虎、老鹰、老吖(乌鸦)等;

(4)用在排行前:老大、老二、老三、老尾[mi44](排行最小的称呼)等。

在南康客家方言中, “老”字可以加在长辈、平辈、晚辈称谓或表示夫妻关系的名词前,如“老叔”、“老弟”、“老崽”、“老公”,而在广东梅县客家话中“老”字却不能加在长辈称谓的前面,只能用在平辈、晚辈称谓或表示夫妻关系的名词前。其他三种用法(用在单音节姓氏前,表示亲热之意;用在动物名称前;用在排行前)与梅县客家话并无太大的差别。

2. “阿[A44]”,作为前缀,其在客家方言中使用较为普遍,在广东梅县客家方言中附加于长辈或平辈(排行比自己大)的称呼之前,构成名词,如“阿公”、“阿哥”、“阿舅”、“阿爸”、“阿姑”、“阿嫂”等。然而在南康客家方言中,“阿”字的这种用法盛行于七十年代以前,现在则使用较少,只在个别村落中的少数客家人还使用这个前缀,而且只限于“阿公(爷爷)、阿婆(奶奶)”这两个称呼,可见,受赣方言和普通话的影响,“阿”缀在南康客家话中已有消失的迹象。

二、中缀

南康客家方言词汇中的中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概率较小,常用的中缀有“晡、打、子”三个,其主要用法如下:

1. “晡[pu4 4]”常嵌在时间名词中间,例如:

昨晡日(昨天) 昨晡夜(昨天晚上)

夜晡头(夜晚)

今晡日(今天) 今晡夜(今天晚上)

昨晡墟(上个集市的日子)

前晡日(前天) 前晡夜(前天晚上)

前晡墟(上上个集市的日子)

介晡日(那天) 介晡夜(那天晚上)

介晡墟(那个集市的日子)

“晡”作为中缀用在时间名词中间的用法和广东梅县话大同小异。值得一提的是,在广东梅县话中“晡”字还可用于时间词后作词尾,如:黄蚊晡(傍晚)、暗晡(晚上)、夜晡(夜晚)、朝晨暗晡(或早或晚)等。但在南康客家方言中,除了会说“夜晡”外,其余都不如此说(如“傍晚”一般说“捱夜边子”),可见“晡”在南康客家话中一般是不作词尾的。

2. “打[ta4 2]”,构成“A 打A”的形式,一般用于表示和强调数量相当多,在句中可充当定语、状语、谓语和补语。例如:

⑴百打百(将近一百/一百又一百)

千打千(将近一千/一千又一千)

万打万(将近一万/一万又一万)

亿打亿(将近一亿/一亿又一亿)

⑵日打日(一整日)

月打月(一整月)

年打年(一整年)

工打工(一整天)

⑶杯打杯(一整杯/一杯杯)

碗打碗(一整碗/一碗碗)

盘打盘(一整盘/一盘盘)

只打只(一整只/一只只)

堆打堆(一整堆/一堆堆)

斤打斤(近一斤/一斤斤)

亩打亩(近一亩/一亩亩)

阵打阵(一阵阵)

里打里(近一里)

回打回(每一回)

次打次(每一次)

下打下(每一下)

⑷实打实(实实在在)

硬打硬(一定)

直打直(直来直去)

⑴组A 为数词,一般来说,所用的数词要求是百位以上亿位以下的整数,在广东梅县话中还有“十打十万”(“十万打十万”的省略形式)、“百打百万”、 “千打千万”之说法,这在南康客家方言中则一般不用。此外,南康客家方言中这类形式的词的词义也与梅县话中的词义不同,且丰富得多,广东梅县话此类形式的词一般译为“好几百、好几千、好几万……”的意思,而南康客家方言则译为“将近一百/千/万/亿”和“一百/千/万/亿又一百/千/万/亿”,如:

百打百块钱,你丢嘚喺里倷子?将近一百块钱,你丢哪里去了?(作定语)

你甘子把钱千打千给[ki5 3]放到介子,唔怕人家偷了啊?你这样把钱一千又一千地放在这里,不怕人家偷了呀?(作状语)

⑵组A 为时量词,意思为“一整天/月/年”,用来表示时间之长久。其中“工打工(一整天)”与“日打日(一整日)”之间只是说法上的不同而已,意义和用法并无较大区别,都可以单独使用,有时为了强调时间之长,两者可以连用,只是在连用时“工打工”必须用在“日打日”之前,如:

一滴子饭食了工打工、日打日。一点儿饭吃了一整天。(做补语)

佢年打年都在外面做工。他一整年都在外面做工。(作状语)

⑶组A 为物量词和动量词,用来强调数量和次数之多。如:

该颓上筛到给[ki5 3]酒碗打碗。这桌上倒的酒一碗又一碗。(作谓语)

你碗打碗给[ki5 3]酒拿起来食,会食醉。你这样一整碗的酒拿起来喝,会喝醉的。(作定语)

该只鹅子斤打斤重。这只鹅将近一斤重。(作定语)

灶下给[ki5 3]香气阵打阵给传来。厨房里的香气一阵阵地传来(作状语)

佢回打回都喺甘子,老喺教唔到。他每一回都是这样,总是教不会。(作状语)

⑷组较为特殊,A 是由单音节形容词充当,这种例子非常少,而且,在句中它们只作状语、谓语。如:

你话事要转滴子弯,唔要直打直。你说话要婉转一点儿,不要直来直去。(作谓语)

男子人(男人) 女子人(女人)

介子人(那里人)

两子爷(父子俩) 两子娘(母子俩)

两子嗲嗲(祖孙俩)

两子伯爷(侄子/女与伯父的关系)

两子家官(儿媳妇与公公的关系)

两子家婆(儿媳妇与婆婆的关系)

由此可见,“子”作中缀一般是嵌于称谓词或亲属关系词之间,“子”的这种用法有几点我们值得注意一下:

(1) “子”字,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儿子”、“女儿”、 “孙子/女”之意,因为除“两子爷”、“两子娘”、“两子嗲嗲”的说法外,还可以说“两子伯爷”、 “两子家官”、 “两子家婆”等等。可见,从表面上看, “子”字好像是一个名词,但从整体来看,其性质仍是一个词缀,可以理解为暗含“晚辈”义的类词缀。

(2)“子”用在亲属关系词中间时一般表示的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同辈之间很少使用,只有“两子嫂(其他人对两兄弟媳妇的称呼)”等几个为数不多的说法。

(3)在“两子爷”、 “两子娘”、 “两子伯爷”等词语中的数词不能是“一”,只能是“两、三”等比“一个”大但小于“十”的个位数,如:“三子娘”、“四子爷”等,由于现在的子女普遍很少,所以“四”以上的个位数在日常生活中已极少使用。

(4)含“子”作中缀的称谓词或亲属关系词一般不单说,常用于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后。如:

你人两子爷去倷子?你们父子俩去哪儿?

佢两子娘喺里做客。他们母子俩去做客了。

该两子娘连青菜都吃唔起。这母子俩连青菜都吃不起。

该两子嗲嗲去赴墟。那祖孙俩去赶集了。

三、后缀

常见的后缀主要有“子、佬、头、崽子(崽)”等。

(1)用于名词后

①用于单音节词后:

蒜子(大蒜) 鹅子(鹅) 雕子(鸟)

葱子(大葱) 料子(木材或布料)

窗子(窗户)

格子(一格的空间) 鱼子(鱼)

疤子(快好的伤疤)

②用于双音节词后:

后生子(小伙子) 老婽子(老太太)

老头子(老头)

酒娘子(未加水的米酒) 哑巴子(哑巴)

飞蛾子(飞蛾) 鱼干子(烤或晒干的鱼)

铁线子

(铁丝) 人公子(人物画)

水果子(水果) 汗衫子(背心)

蛋球子(乒乓球)

夫娘子(妇女) 毛绳子(毛衣)

老鼠子(老鼠)

③用于三音节词后:

白石狗子(石斑鱼) 老人公子(人头画)

灯笼泡子(野草莓)

老鼠骨子(炸果名) 擦菜干子(干腌菜)

狗婆蛇子(四脚蛇)

可见“子”尾可用于单音节、双音节和三音节名词后。在南康客家方言中,一般名词的后缀“子”都没有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但如果“子”尾用于人名(不论男女)之后,一般用在平辈之间或长辈对后辈的称呼,含有亲切之意。比如“桃英子”、“石娣子”、“富盛子”。

④用于“牯、公、婆”等表示雄、雌性动物的词语之后:

“子”附着在意义稍微实在一点的“牯、公、婆”等表示雄、雌性动物的词语之后,已具有“小称”功能,可以表示小的意思,是一个比“牯、公、婆”等词的意义更为虚化的语法标记。如:

狗牯子 猫牯子 牛牯子

矮牯子 聋牯子 哑牯子

鸡公子 鲤公子 雕公子牛婆子 猪婆子 狗婆子

在南康客家话中,“牯”还经常用于生理缺陷词后,用于称呼有该缺陷的男子,如“矮牯”、“聋牯”、“哑牯”,一般含有鄙视义。但“牯”后若再加上“子”尾,如“矮牯子”、 “聋牯子”,在语义上就不仅没有鄙视义,有时还暗含埋怨义(一般是长辈抱怨晚辈时,且不是真正的聋、哑等)。“婆”亦如此。比如:

该介聋牯听滴事都听唔到。这个聋子听点儿事都听不到。(真聋子,含鄙视义)

该滴子聋牯子哦,听滴事都听唔到。这个聋子哦,听点儿事都听不清。(因未留心,所以没听到事,是假聋子,含埋怨义)

你看该介哑牯,就晓得食饭。你看那个哑巴,就知道吃饭。(真哑巴,含鄙视义)

该滴子哑牯子哦,就唔晓得话滴子事。这个哑巴子哦,就不知道说点儿话。(不爱说话,所以跟哑巴一样,含埋怨义)

比较特殊的是,“矮牯”是指年龄较大而身材矮小的人,而“矮牯子”则一般用于小男孩,含亲切、喜爱义。如:该滴子矮牯子还蛮讨人欢喜哦。这个矮矮的小男孩还蛮讨人喜欢呢。

同时,“公[keη4 4]”一般用来表示禽类雄性动物,如“鸡公”、“鸭公”,其一般都是表示大的禽类。这种用法的“公”后面还可以加“子”,如“鸡公子”、“鸭公子”,而在意念上往往有了“小”的意思,比如“鸡公子”是指“小的还未长鸡冠的公鸡”,但“雕公子”则是对雄性的鸟的通称,没有大小之分。但用于非禽类的通称时,则不表示任何意义,已虚化为后缀了,如“虾公”、 “鼻公”、“手指公”“猫公”等。比如“猫公”,指的并不是雄性的猫(猫牯),而是对整个猫类的称呼。

⑤用于名词“边[bian4 4]”之后,表示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某物或某时。如:

天光边子(接近天亮的时候)

放假边子(接近放假的时候)

捱夜边子(接近晚上,即傍晚)

莳田边子(接近插秧的时候)

过年边子(接近过年的时候)

侧边子(接近边缘的地方)

在南康话中“边子”是不能单独使用的,从以上各例可以看出,“边子”常用于动词性词组或方位名词后有“接近……”的意思,表示时间或地点。如:

佢到哩过年边子才会转来。他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

走到侧边子来,该马路上蛮多车。走到路边上来,这马路上很多车。

(2)用于形容词后

如矮子、胖子、雄子(一种鱼)等,这和普通话中的“胖子”、 “瘦子”等的形式是一样的,但比较特殊的是,南康客家方言常于形容词的重叠式后加“子”尾。

①“AA 式+子”例如:

小小子 浓浓子 轻轻子

高高子 辣辣子 多多子

乌乌子(比较黑) 快快子 冷冷子

香香子 早早子 暗暗子

此处“子”尾具有“弱化程度”的作用,也就是将程度高的词往低处说,而将程度低的词往更低处说,比如“小小子”是指比“小”还要小些的意思;而“高高子”却指比“高”要显得矮一些的意思。比如:

该只香香子给[ki5 3] 盒子里装嘚介喺香料。那个有点香的盒子里装的是香料。

该蔸树高高子。这棵树一般高。(不算很高)

该只小小子给[ki5 3]瓶子拿来装水。这个小点儿的瓶子用来装水。

②“AABB 式+子”,如:

大大方方子 漂漂亮亮子

马马虎虎子 慌慌张张子

你慌慌张张子去倷子?你慌慌张张地去哪儿?

该介大大方方子的妹崽子生得蛮靓。那个大大方方的女孩子长得很漂亮。

③“A 里AB 式+ 子”,不会改变“A 里AB式”的贬义的语义特征。如:

妖里妖气子 怪里怪气子

土里土气子 傻里傻气子

需特别说明的是,②③中“子”尾无义,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如:

佢做木匠做得马马虎虎子。他做木匠做得马马虎虎。

该只妹崽子生得妖里妖气子。这个姑娘长得妖里妖气。

(3)“子”用于动词后

如锯子、刨子、担子、拐子等,但在南康客家方言中,还有一种更为特殊的用法,即“A +啊+A+子”的形式,其中A 必须是单音节动词,比如“看啊看子”、 “走啊走子”、 “叫啊叫子”等,此形式往往使得该动词附带有不投入、不专注或目的性不明确或出于下意识等附加意义,例如:

佢看书给[ki5 3] 时候,脚总喺欢喜酿啊酿子。他看书时,脚总喜欢抖啊抖。

你爸爸得闲给[ki5 3]时候,总喺在屋场里走啊走子。你爸爸得空的时候,总是在村子里走啊走。

有时也可表厌烦之义,如:

一到夜晡头,拐子就在田里叫啊叫子。一到晚上,青蛙就在田里乱叫。

你嬷嬷总喺欢喜甘子喊啊喊子。你妈妈总是喜欢这样乱嚷嚷。

2. “佬[lau3 1]”

(1)经常用来指生理上有某种缺陷或疾病的男性,含有鄙视、厌恶的意味。如“冇牙佬(没有牙齿的人)”、“大舌佬(说话结巴的人)”、“拐脚佬(腿瘸的人)”、“麻风佬(有麻风病的人)”、“哑佬(哑巴)”。这一用法与“牯”相似,但其所搭配的词根是不能混用的,如“麻风佬”不能说成“麻风牯”, “聋牯”也不能说成“聋佬”。只有少数词根可混用,如“哑佬”又可以说成“哑牯”,其词义和用法都没有任何区别。

(2)用来指称从事某种低贱职业的人,如“杀猪佬”、“打铁佬”、“算命佬”“讨饭佬”、“剃头佬”,带有明显的鄙视色彩。

(4)用于称谓词后,如“叔佬”、 “舅佬”、“爷佬(父亲)”、“丈人佬”等,这类词不含贬义的色彩,反而表示亲密关系,带有褒义色彩。

3. “头[t□ou3 5]”

(1)用于处所词后,如“角落头(角落)”、“墙角头(墙角)”、“壁头(墙壁)”、“灶头(灶上面的平台)”;

(2)用于时间词后,如“夜曝头(夜晚)”、“日里头(白天)”、“暗昼头(中午)”、“早晨头(早晨)”;

(3)用于方位词后,如“前头”、 “后头”、“背头”、“上头”、“外头”等;

(4)用于某些特定的名词或动词之后,构成新的名词。如:

名词+头:

日头(太阳) 砖头(砖块)

芋头(大芋子) 锁头(锁)

调头(架势) 尺头(尺码)

圩头(赶集的日子)

动词+头:

扣头(折扣) 食头(值得吃的东西)

看头(值得看的东西)赢头(值得去争取的东西)

(5)在“公”、“牯”后面加上“头”尾,形成“公头”“牯头”复合词尾,特指用于配种的雄性动物,以区别于一般的雄性动物,如“鸡公头”、“猪牯头”。

鸡崽子(小鸡) 雕崽子(小鸟)

鸭崽子 鱼崽子(小鱼)

牛崽子(小牛) 狗崽子(小狗)

猪崽子 马崽子

杯崽子(小杯子) 碗崽子(小碗)

间崽子(小房间) 院崽子(小院子)

妹崽子(小姑娘) 细伢崽子(小孩子)

从上例可见,不论是人、物、禽、畜都可加上“崽子”词尾,表示同类中的“小”事物,由此可知,南康客家话中真正的、常用的表“小”义的后缀为“崽子”,而不是“子”。

以上便是对南康客家方言中三类词缀的详细分析和举例。词缀只是南康客家方言中的一个小部分,通过对南康客家方言与广东梅县话的对比,我们发现南康客家方言的词缀与梅县话的词缀不尽相同,有着南康客家话的独有特色。当然本文对南康客家方言的研究只是冰山一角,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能不断丰富,为完善客家方言语法体系做出一定的贡献。

[1]侯精一.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袁家骅. 汉语方言概要[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3]仇宝如. 汉语方言常用词词典[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4]温昌衍. 客家方言[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5]刘汉银. 南康客家方言语法研究[D].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6]黄家教等编. 汉语方言论集[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7]李荣. 梅县方言词典[S].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8]刘纶鑫. 江西客家方言概述[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9]罗香林. 客家研究导论[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客家话梅县南康
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展
广西客家话持续体标记的主要类型及历史演变
南康区:“三融合” 振兴美丽乡村
南康漳州龙
有趣的客家话
石板滩客家话与成都话的对比
梅花知音
浅谈广东惠州客家方言的变调
南康区2018年青少年网球锦标赛收官
梅花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