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海口 571126)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关键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以上三者相互作用,尤以第二点最为关键。好的教师队伍能建设更好的实验、实训场所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还关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的成败。可以肯定地说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其所在学校毕业生质量的优劣。
1)从社会角度看。加快教师队伍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十一五”期间,航海教育规模增长迅猛,教育培训机构数量增加了近80%,达115所,到2012年全国航海院校(不统计未招生的院校)共计74 所,其中本科、高职/高专、中职/中专分别为15 所、28 所和31所,招生占比分别为18.7%、34.4%和26.1%,2年制、非航培训、函授等其他招生占比为20.8%。在校生数量翻两番,达到近5万人的规模[1]。到“十一五”末期2010 年招生规模为53996人,与2001年的5 913人相比,10年间增长了813%,航海教育规模的显著变化为解决本世纪初船员短缺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截至“十一五”末期,从数量上看,平均生师比达到32 ︰1(其中, 本科为31︰1,高职/高专为30︰1,中职/中专为35︰1)。另外这些航海类教师同时承担约3万人次/年的船员培训任务,而2006 年平均生师比为23︰1。也就说教师队伍几乎没有增长,而学生人数猛增。这几年大量的毕业生海证考试通过率没有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无好的反馈消息。从双师型队伍建设来看,在持证结构方面,航海类专业师资船员适任证书总持证率达到62.54%,其中持有船长、轮机长适任证书的教师占19.5%(其中,本科院校持证率为55.74%,持船长、轮机长证书17.5%;高职/高专持证率为59.52%,持船长、轮机长证书占比17.15%; 中职/中专持证率为72.27%,持船长、轮机长证书占比23.81%)。整体上总持证率过半,然而许多的持证教师从事航海专业教学教龄并不长。
2)从家庭角度看。如今教育在家庭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家长都希望将自己的子女放在优秀的学校求学,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航海类专业有些学生学费(尤其是那些入学门槛低的)远远高出国家一般高职学校,家长期望高投入能够高回报。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家长的呼声。
3)从学校角度看。如今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这两年航海类高职院校招生竞争越来越残酷,现在是学生挑学校(今后还将如此),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而决定学校发展的真正力量是教职工队伍,尤其是教师队伍。公办院校的师资属于固定人事劳动关系;其他形式办学的院校,大部分建立了劳动人事关系,少部分教师属于外聘形式。师资力量薄弱是新建培训教育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阻碍。另外,个别院校的部分教师为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或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在职高级船员。前者既缺少实践经验又缺少教学经验,后者缺少教学经验,他们需要相应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打造一支理论知识全面、实践技能高强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
4)从教师角度看。教师首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品德,以自己的人品修养感染学生,产生重大的向心力,学生才会因喜欢你而喜欢你教的科目,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机电合一、驾机合一的许多设想已经实现,有些国家的船厂、船研所、大学和航运公司开始共同进行“高信赖度智能化船”的研制开发,这一船型的自动化系统将包括综合航行管理系统(海上自动航行系统与港内自动航行系统);最适航路计划系统;自动靠离泊系统;气象海况状态监视系统;装卸系统及船体状态监视/姿势控制系统;船舶智能化柴油机等。类似船型无疑对船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一行业的教师要求随之更高,不善于学习与提高的教师注定被淘汰。
所谓“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指由具有教师、工程师或经济师等两种职业资格的教师组成的队伍;以及由教师和工程师、经济师等组成的教师队伍。新办航海类高职院校一般都重视第一种队伍的组成建设,即把教师培养成拿双证的双师型教师,以为“教授+船长/轮机长”就是最好的。操作上就是短时间内引进一批管理级和操作级的船员,并迅速的加以培训上岗,以符合国家海事局对师资方面的要求。这样做的结果有如下隐患、问题[2]。
1)资金矛盾。毫无疑问,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知识的船长、轮机长加入教师队伍能迅速提高学校影响力,如果他们真能把理论、实践知识教给学生,使学生既有理论,又懂实操,这类教师是深受欢迎的。但是他们的工资及报酬太高(相对于船上又很低),人数越多支出越多,学校负担更重。因此,学校就会采取高、中、低搭配,也就是更多的二副、三副/二管、三管招进学校。高级别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就相对减少。
2)引进过程控制不到位。多数的新办航海类高职院校招聘船员当老师的时间短,范围有限。有的从网上发布信息,有的从航海运输企业招募,也有熟识朋友推荐等。这批人员一到学校就试讲,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汇总,作出评价与结论。如果学校极缺教师,会从中挑选上岗,然后再一边教学,一边培训、通过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以及航海类相关的教师资格证。理论教学岗与实训教学岗如何区别对待,这些船员的教学能力怎样,怎样知道这些船员性格、素质、能力是否适合教师岗位等等问题都没有解决好。
3)船舶是生产经营实体,船员完成具体的货物运输活动,与高职教育教学有很大的不同。这些船员下船前一直在船上,很少到学校兼职教学,短期内(一、两年)转变成合格教师的船员数量上占到招募总数的很小比例。航海类专业学生毕业时面临国家级别的统考,科目多、时间短、难度非常大。自从“11规则”(STCW78/95公约2011年马尼拉修正案)实施以来,很多学校考试通过率(一次性)都不高,学生、学校、海事局意见都很大,不难想象由船员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所面临的压力很大。
4)留得住,教得好的问题。持证船员一般在校3年以上就要到船上实践1年左右,三副/三管、二副/二管操作级的船员上船次数还要频繁。他们刚刚熟习教学环节又得离开教学岗位去上船,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的船员在学校经过1~2年教学磨练、考核、评比等还不能胜任,面临转岗或淘汰。另外有的船员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感受压力过大,收入也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提前退出教学。以上三种情况都会给学校教学造成麻烦,尤其是教师数量不充裕的学校又得重新招募,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
根据新的“11规则”(STCW78/95公约2011年马尼拉修正案)要求,国家海事局制定的理论考试大纲、评估考试规范都已全面落实,全国统一考试已于2011年12月份开始实施。高职生和本科生从考试大纲、到考试试题都是一样的,但高职学制比本科短,学生入校基础也相对较差,航海类高职院校必须把应试教育、实践技能、专业素养有机融合,还要立足现实,目标明确,以使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高职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新公约的适任标准。让教师完全达到既是“教授/讲师”又是“船长/大副”的要求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在职称评定上他们往往只能占一头,而另一头则与标准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双师型”师职队伍中,即是“船长”又是“教授”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是“双师型”结构的教师队伍:教授一部分、船长占另一部分更符合现实[3]。
1)从招募教师开始,高职航海类院校要像组建“海豹突击队”那样,建设自己的教师队伍。每一个新进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突出特色”,要依据学校实际所缺的岗位,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每一个教师要能胜任自己的任务,要出色地完成任务。因此招聘工作要做足功课,时间跨度可以长一点。其一,知名本科院校优秀毕业生是重点招募对象,他们的特长是善于学习(学习成绩优秀),善于考试,这点对于训练高职学生应试考题成绩很有帮助。这些优秀本科生今后再深造、做课题的理论基础要比许多高级船员强,可以不强求他们再去走船长/轮机长之路,而要在不离教学岗位前提下,专心教学事业,不断晋升职称、直到教授。其二,引进操作级的二副/二管轮必须是动手能力特强,对于其船上的业务非常熟练,甚至精通。让他们带领学生实操训练,专心于实训教学。引进的教授、船长/轮机长也要发挥其特长,有科研,课题的继续做研究;管理经验强的作管理,有的多做实训室建设与发展规划等等。
2)既要有稳定的人事、薪酬政策,也要有灵活的奖励机制。干部聘任能上能下,教师职务聘任能高、能低。更进一步,淘汰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在职教师(理论、实训)“走人”系统,则学校的“留人”管理是不全面的,是不完善的。在一个未建立起良好退出机制的队伍中,当绩效不佳的员工没有被有效地淘汰的时候,离开的将是绩效好的教师。有效淘汰机制有如下好处。①刷新原有氛围,利于形成新气象、新风貌;②裁减闲余人员,节约人力成本,用于奖励优秀教师;③提升团队效率;④提高管理水平。
3)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持有高级船员证书的教师到航运企业、造船厂和其他院校进行工作实践和交流学习,这其中还有国家海事局必须的培训,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和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年轻二副/二管晋升职位。对于专心理论教学、研究的教师也要有相应的政策和激励,让他们也能快速成长与发展,对前途有信心、希望。这两种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步提高,同时完善实习、实训基地,这样既有好的教师又有良好的实训条件,真正让学生接受“理论+实训”教育。
4)高职院校要发展,必然要扩大规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可能会因设备、师资的暂时不足而影响质量。但从长期看,如果规模上去了,加上科学化管理,就一定会产生巨大的效益,进而加大教学投入,打造一支真正优秀的、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使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刘正江.把握航海教育发展新形势全面提高航海人才培养质量[J].航海教育研究,2013(3):13-18.
[2] 汤国杰.航海职业教育发展中几个亟须关注的问题[J].航海教育研究,2012(1):48-50.
[3] 杨泽宇.发挥高职品牌优势培养船海运用人才[J].船海工程,2011(4):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