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中国石油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需要而开设的专业,在全国石油院校中最早开办,具有海洋油气开采特色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实践,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依托“石油与天然气”一级学科和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石油主干学科,结合石油工业和船舶重工两大行业的背景和需求,在学生培养等方面形成了一条特色发展的路子。目前已经具有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培养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的学生主要在各大油田、海洋石油公司、海洋工程公司、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船舶重工等单位就业,也有部分去了贝克休斯、斯伦贝谢等外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普遍得到用人单位好评,社会声誉良好,已逐渐在我国石油工业和船舶重工、海洋工程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用人单位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必要进行革新[1-2]。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正向着“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学校秉持“育人为本、人才为本、学术为本”的办学理念,突出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宗旨,实行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策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制定了“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为基础,以海洋石油工程为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力争把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专业,形成海洋石油工业紧缺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我国海洋石油资源战略的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与人才支撑。
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掌握现代海洋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技能,毕业后能从事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施工、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需具有科学、工程和人文三方面的综合素质。学生主要学习船舶与海洋工程及海洋石油工程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以海洋石油开发为依托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获得科学运算与科学实验、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方面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石油工程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体说来,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②具有扎实的船舶与海洋及海洋石油工程基础,并具有数学、力学、机械设计、地质学、油田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书刊,并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③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工程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初步了解本学科科技发展的趋势及应用前景以及与海洋石油工业直接相关的知识领域,包括船舶工程、船舶强度结构设计、海洋结构动力学、海洋平台工程、海洋钻井工程、海上油气开采与集输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等。④接受严格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方案初步设计的能力,分析和解决海洋油气开发过程中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技术改造、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初步能力。⑤掌握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具有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观念以及对技术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团队工作精神,以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国际化战略发展需要的能力。⑦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⑧具有良好的安全、环境、职业健康意识。
以海洋石油工程为特色,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习有关海洋钻采、油气集输的课程。然而学生的学时有限,现在的必修学分已经超出了教育部的要求,增加石油工程课程必然会导致船舶与海洋课程的减少。虽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也导致学生的专业基础较国内同类院校的学生稍弱。怎样理顺船舶与海洋类课程和石油工程类课程的关系,使二者得兼,这是培养方案修改中面临的一个问题。
目前的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明显不足。教学改革也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的主导地位一直没能得到体现。教学手段、考试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体系都需要进行创新性的探索。比如,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验实践条件还是遵循传统做法,学生都是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开放式实验较少,实验室还不能真正对本科生开放。
有些毕业生反应,工作后发现在大学所学的东西根本没用。
这一方面跟学校通识教育理念有关,另一方面是专业课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致。毕业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能马上投入使用,学生工作后需要接受企业的实用技能培训。因此,要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用技能方面进行教学和培训,在大三大四阶段开设相关的课程。以英语为例,大学四年都有英语课程,可是大部分毕业生都是哑巴式英语,这对于对外打交道比较多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鉴于以上问题,借鉴国内外高水平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海洋石油行业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要求的调研,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理论、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思路,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新的培养方案体现“五项原则”:
①“体现特色”的原则,根据自身的定位与特点设计课程计划和培养环节,以体现人才培养的“海洋石油特色”;②“整体优化”的原则,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培养、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继承性教育与创新教育等关系;③ “强化实践训练”的原则,增加实践教学的项目和学时;④“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通过开设选修课,实施因材施教和分类培养,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⑤“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手段上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新的培养方案拟体现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能力发展的协调性、素质培养的综合性,符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3-5]。具体的调整计划如下。
1)以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为指导,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理论、重实践"的方针,根据就业和社会对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继续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重点突出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
2)加强2个“课程群”的建设。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2个课程群。①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包括:船舶工程、船舶强度结构设计、海洋学、海洋工程环境、海洋结构工程、物理海洋学、海洋结构物定位、海洋平台仪器仪表、岩土力学、海洋平台强度分析、海洋平台工程等核心课程。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海洋石油类课程群,包括:海上石油工程、海洋钻井工程、海上油气开采与集输工程、油气井工程测量理论与方法、油气田开发工程等,体现专业的“海洋石油特色”。
3)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专业建设中把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地位,做到了大学4年学生实习不断线,结合国家“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方案进行探索。一方面强化实习实训,通过课外的观察与实践,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增加实验课,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研意识;再者,加强毕业设计与科研和生产的联系,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工作后更快的上手做好铺垫。
4)与海洋石油石化行业相结合,争取把“订单式”培养落到实处。
5)在船舶与海洋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将继续加强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的层次和水平,将进一步丰富其内容,邀请知名学者为主讲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开拓学生的视野。
6)增加人文和素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参加人文讲座。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情况,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石油特色,把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定位于海上油气工程,主要由海洋工程、船舶工程和石油工程三大模块构成。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应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应的更新和优化,建立以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培养模式,一、二年级加强通识课的教育,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渐进式的进行专业认识实习,三年级主要通过专业方向模块课和专业选修课,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体现个性特长,适应就业需要,四年级通过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过程,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项涉及海洋工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同时涉及到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实践以及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1)注重课程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以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将经典的理论和现代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2)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注意知识内容的相互渗透和配合,避免内容重复。将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海洋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等)作为先行课程,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作为对先行课程的实践和巩固。
3)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课内课外紧密结合,以此增进学生工程意识、素质和能力。通过实习实训,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实验课学习,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研意识;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工作做好铺垫。
4)注重邀请国内外同行专家和校内知名教授定期做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指明方向。
5)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虚拟实验室和网络教学软件。
6)注重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学习,保持与上海交大、哈工程、大连理工、天津大学等国内院校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目前高校招收的20多个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中,只有我校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以海洋石油工程为专业特色。这样一个学科发展方向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很多现有的教材不能满足本学科的教学需要。为了满足教学要求,教师自己编写了大部分教材,如:《海洋学》、《海洋法》、《海洋施工与安全》和《海上油气设施腐蚀与防护》等。教材体系的建设应以“加强基础、精选内容、有所创新、有利教学”为原则,完善文字教材、电子教材、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配套的教学用书,提高专业课程的教材选用率,在教材建设上加大力度,争取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材立项或优秀教材奖。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建成一支教学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稳定的师资队伍。以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海洋油气井钻完井理论与工程” 创新团队为平台,不断扩大对外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家和企业的科技攻关,密切结合海洋石油工程中工艺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丰富和更新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外的知名高校进修,开拓视野,提升教学能力;全力推进教师引进计划,力争再引进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验室隶属于我校石油工程学院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承担着本专业和相近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学校每年投入百万余元进行建设。本专业还与多家单位合作建立实验室,坚持对外开放和产学研结合,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在国内与国际上形成了一定影响力,具有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该中心已经实现了网上预约、网上提交作业,网上批改作业,网上视频等先进的功能。拟增设一批提高型和创新型实验项目,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实行全天候开放,改革专业实验考试办法。
本专业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以产学研一体为基础,加强与企业联合,坚持为企业培养实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办学理念,建立了近20个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理优势,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青岛开发区海工基地、中石油青岛开发区海工基地、青岛北海船厂、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生产实习基地,在胜利石油海洋钻井公司建立了认识实习基地。这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大拓展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空间,加快了理论知识向实用知识转变的步伐。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毕业生的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结合自己的发展优势和特色,制订出切合行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同时在师资、软硬件环境方面加强建设,保证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
[1] 谢永和,王 伟.地方性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4):457-461.
[2] 刘 旸.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与兴趣教学方法研究[J].船海工程,2011,40(4):74-77.
[3] 杨 启.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研究性教学改革初探[J].船海工程,2011,40(4):8-11.
[4] 王丽铮,袁 萍,刘祖源.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船海工程,2008,37(4):150-152.
[5] 袁 路,颜云榕,安立龙.创新型海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