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良
(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江苏 苏州 215228)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与规律.除了课本上列举的演示实验外,我们还应提倡通过自制教具或改进教具来进行演示,这样不仅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还进一步提升了教与学的探究空间.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可见,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有多么重要,正确地掌握物理实验的探究方法,有助于揭示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下面笔者针对高中物理必修2中“动能、动能定理”一节,阐述如何通过自制教具来提升演示实验效果.
众所周知,动能是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运动物体可对外做功,质量和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也越强.所以说动能表征了运动物体做功的一种能力.另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我们可以通过做功来实现能量的转化.动能及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点内容,是用能量观点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之一,并且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去通过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探求并接受新的知识.
课本上动能探究实验方法如下:如图1所示,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当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那么,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第1次的2倍、3倍……如果把第1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记为W,以后每次做的功就是2W、3W……
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速度的数据.
图1
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以第1次实验时的功W为单位,作出W-v曲线,即功-速度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因小车动能的多少可通过橡皮筋给它做功的多少来得到,所以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得出动能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此方法在定量测量上有它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1)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未能获得,但可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来进行弥补;(2)实验用时较长,往往需一课时才能完成;(3)实验误差较大,因小车与木板间,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存在摩擦且较难抵消;(4)实验器材较多,不便携带,灵活性不够,及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橡皮筋等,在只需定性了解动能与质量、速度间关系时体现不出优势.
如何快速并较准确地探知动能与质量、速度的关系,让它成为课堂上的一个重要探究点,笔者利用实验室零散器材组装了一个动能探究仪(如图2、3所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为一个亮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材料:可调水平的底座、双杆支架、长方体物块、可定位指针、钢球、塑料球、示教量角器、线等.
制作:如图3所示,将示教量角器倒立固定于双杆支架,长方体物块做成四线摆形式,钢球和塑料球均采用双线摆形式.
图2
图3
注意点:底座应具有调水平功能,以便在不同实验地点进行水平调节.双杆支架可有效固定量角器和上端悬挂平台,稳定性好,优于单杆支架.物块端面应平整,采用四线摆形式,四线上端有可调高度螺母,可随时调节物块状态,确保有效碰撞并能平稳摆动.钢球和塑料球均采用双线摆形式,使其摆动在一个平面内,并使二球球心位置与物块端面中心点位置对应.指针必须具有定位能力,可在转轴中加弹簧,调节螺丝至松紧适度即可,太松会导致不能定位,太紧则会影响转动.
原理及方法:利用物体具有能量的特征是能对外做功,且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所以想要知道物体动能的大小可通过它对外做功情况来判定.利用转换思想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步骤:先保持质量不变,即用同一个球(如钢球)从不同摆角处下摆至最低点与物块碰撞,观察物块的摆动幅度,摆动幅度可由定位指针显示出来.结论:小球摆角越大,则被撞物块摆动幅度越大,说明小球对它做功越多.进一步说明小球摆至最低点时动能越大,即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再保持摆角相同的情况下,确保摆至最低点时速度相同,用不同的摆球(钢球和塑料球)分别去撞击物块,观察物块被撞后的摆动幅度.结论:钢球(即质量大的球)撞击后物块摆动幅度明显大于塑料球撞击后物块的摆动幅度.进一步说明了钢球摆至最低时的动能大,即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结论: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同时,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优点:(1)灵活性高.所有器材安装在同一基座上,整体性好,携带方便;(2)操作方便.每位学生均能操作,无须过多指导;(3)成功率高.在调整好基座的前提下正确操作,成功率接近100%;(4)可视性强.现象明显,通过可定位指针的摆角大小可直观地比较出动能的大小;(5)实验用时短,可反复进行,无耗材等.当然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如用于定性讨论效果好,若用于定量研究则误差较大(通过摆角可计算速度).
拓展:(1)动量守恒演示.只需去掉物块,改为摆球间的碰撞即可演示动量守恒实验,双线摆保证了摆球的对心碰撞,可定位指针可直观地反映出摆球的摆动幅度(即速度大小),对相同小球间的速度交换实验,效果尤为明显;(2)探究单摆周期的影响因素实验.可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可比较同摆长时不同质量摆球(钢球、塑料球等)的摆动周期,也可比较同一摆球在摆动幅度不同时的周期关系,还可在摆球(用钢球)下方放置磁体来等效改变场力来比较周期的变化等.
通过实验探究动能影响因素的方法还有很多,下面再列举一种有较好效果且已被一部分教师采用过的方法.
图4
如图4所示,让小球从光滑的导轨上滚下,获得一定的速度,再与静止的木块相碰,推动木块做功,从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得出小球动能的大小,较果也较好.
第1种情况:让同一小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可以看到,高度大时小球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说明高度越大,滚到底端时速度越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速度越大,对外做功的本领越强,说明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越多.
第2种情况: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可以看到,质量大的小球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说明相同的高度滚下,具有的末速度是相同的,之所以对外做功的本领不同,是因为小球的质量不同,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越大,对外做功的能力越强,也就是说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越多.
从而可以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及运动速度有关,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动能越大.
此实验的不足之处:小球及木块的运动方向较难控制,碰撞往往不发生在端面中心,导致木块运动方向偏离.误差很大.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充分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实验技能、技巧,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这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物理教师应摒弃让学生只限于接受公式规律和机械运算的教学,而应尊重物理学科的特点,从学科本身出发,重视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教学的逻辑结构,注重知识传授同时重视过程教学,真正体现物理学科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