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灵芝
(凤庆县第一中学,云南 凤庆 675900)
动量守恒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问题,在各地高考试题中均有出现,对学生而言,这一问题却是难点.尤其在理科综合考试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因时间过紧而导致该题不能得分.因此,快速、准确地解题成为得分的关键.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总结,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构建动量守恒模型.
碰撞和爆炸过程往往也属于动量守恒过程范畴,由于碰撞、爆炸过程时间较短,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其过程,若能将碰撞、爆炸过程迁移到弹簧模型,便可延长作用时间,更为直观地理清运动过程,理解起来难度就将大大地降低;反过来弹簧模型中能量变化过程又能加深学生对碰撞、爆炸过程的能量转化的理解.不仅如此,对于有些动量问题,系统动量不守恒,仅仅只是在某一方向动量守恒,若能引导学生正确构建动量守恒中的碰撞、爆炸模型,应该能够较为轻松地解决问题.
下面是笔者对动量守恒过程中能量问题的教学思路.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动量守恒中的碰撞、爆炸过程.
如图 1、图 2,设水平面光滑,两小球质量分别为m1、m2,两小球发生弹性碰撞,两小球碰前速度分别为v1、v2,碰 后 速 度 分 别 为v1'、v2'.
系统动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
图1
图2
如图3,设水平面光滑,小物块的质量为m1,长木板的质量为m2,初始时小物块的速度为v1,长木板的速度为v2,小木块与长木板分离时速度分别为v1'、v2',分离时小物块相对长木板的位移为L,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
系统动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
图3
如图3,设水平面光滑,小物块的质量为m1,长木板的质量为m2,初始时小物块的速度为v1,长木板的速度为v2,长木板足够长,小木块与长木板最终未分离获得共同速度v共,小物块相对长木板的位移为L,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
系统动量守恒:m1v1+m2v2=(m1+m2)v共.
系统动能损失最大、内能增加:
如图4,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爆炸后分成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块,速度都沿水平方向大小分别为v1,v2.(不计爆炸过程的质量变化,即m=m1+m2)
系统动量守恒:0=m1v1+m2v2.
图4
我们把上面分析的碰撞、爆炸过程迁移到弹簧模型.如图5,一轻质弹簧两端连接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块,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给两小物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分别为v1,v2.令m1>m2,v1>v2.弹簧将经历从原长到被压缩至最短;又从最短恢复至原长;从原长到被拉至最长;再从最长恢复到原长(即恢复到题目的初始状态),往后将如此反复.
将弹簧从原长开始到被压缩至最短视为第1阶段;将弹簧被压缩至最短到第1次恢复原长视为第2阶段;将弹簧第1次恢复原长到弹簧被拉至最长视为第3阶段;又将弹簧被拉至最长到第2次恢复原长视为第4阶段,4个阶段完成一个周期.将弹簧变化过程与以上的碰撞、爆炸过程进行类比,分析弹簧变化的一个周期内系统动量、能量的变化情况.利用碰撞、爆炸过程来理解弹簧的压缩、拉伸过程,反过来弹簧压缩、拉伸过程的能量变化又会促进学生对碰撞、爆炸过程能量变化的理解,构建学生头脑中的碰撞、爆炸模型,具体如下.
图5
图6
第1阶段:从初始状态到弹簧第1次被压缩至最短,即从图5至图6,系统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两物体获得共同速度v共,相当于一次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
系统动量守恒:m1v1+m2v2=(m1+m2)v共.
图7
第2阶段:从弹簧被压缩至最短到第一次恢复至原长,即图6至图7,系统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此时两物块速度分别为v1',v2',相当于一次爆炸过程.
系统动量守恒:(m1+m2)v共=m1v1'+m2v2'.
系统动能增加,弹性势能达到最小:
由以上过程可知碰后v1'<v2'.
第1阶段、第2阶段合并:弹簧由原长又恢复至原长,即从图5至图7,相当于发生一次完全弹性碰撞.
系统动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
由以上过程可知碰后v1'<v2'.
第3阶段:从弹簧第1次恢复原长到弹簧第1次被拉至最长,即从图7至图8,系统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相当于一次完全非弹性碰撞.此时,两物块再次获得共同速度v共.
系统动量守恒:m1v1'+m2v2'=(m1+m2)v共.
系统动能损失最大、弹性势能达最大:
图8
第4阶段:从弹簧第1次被拉至最长到第2次恢复原长,即从图8至图5,系统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相当于一次爆炸过程,弹簧的长度、两物块的速度都恢复到初始状态图5.
系统动量守恒:(m1+m2)v共=m1v1+m2v2.
第3阶段、第4阶段合并:弹簧由原长又恢复至原长,即从图7直接到图5.相当于发生一次完全弹性碰撞.
系统动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
在动量守恒中,有的问题系统动量守恒,有的问题仅仅只是某一方向动量守恒,这样的问题学生分析能量转化时就更为吃力,同样可以理解为以上的弹簧变化过程.
如图9,小球质量为m1,上表面为弧形的滑块质量为m2,弧形滑块足够高,初始时小球速度为v1,滑块质量为v2,且v1>v2.小球与滑块相互作用过程滑块不翻转,不计一切摩擦.
分析: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第1阶段:从图 9至图10,小球从初始状态至上升至滑块最高点,系统的重力势能达到最大,水平方向获得共同速度v共,相当于发生一次完全非弹性碰撞.
图9
图10
图11
第2阶段:从图10至图11,小球从滑块上最高点相对滑块返回初始位置,将分离时小球、滑块速度分别为v1'、v2',相当于一次爆炸过程.
将第1阶段、第2阶段合并,相当于一次完全弹性碰撞过程.动量、能量方程和弹簧变化过程完全一样.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若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将碰撞、爆炸过程与弹簧模型联系起来,构建起碰撞、爆炸模型,则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花去一定的时间,但若能建立起相应的模型,则可摆脱茫茫题海,解决起问题来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