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项目化教材建设初探

2014-01-05 13:22
河北职业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要求就业指导教材

姚 英

(南通职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7)

一、项目化教材建设符合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经验属性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教育部要求高校开设的公共课和必修课。高职院校开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材,经历了借用本科教材到自编具有高职特点教材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探索,该教材根据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学制特点,突出了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适应性。但是,受本科学科化教材影响,大部分教材都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传统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架构,理论教学内容和资料性强,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难以落实,还需从突出能力培养的角度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指出,这门课程“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它的经验课程属性更为重要。”[1]所谓经验课程,又称之为活动课程,美国在20世纪初提出的“经验课程范式”,目前已经成为受世界各国重视的“大课程观”,它是从育人的角度理解课程,把课程看作经验,认为课程是活动、是育人的结果,或认为课程是育人的计划、活动的计划,是获得经验的计划,活动是课程的中心。[2]它要求以学生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教材是课程的核心资源,也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和依据,因而要使这门课程真正体现经验课程的属性,就必须编写能体现经验性课程的教材。

高职院校在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对专业课程和教材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和教材建设,这种项目课程的逻辑体系是实践活动,它以实际的项目工作过程为主线来构建知识体系,彻底打破学科化教材按照学科逻辑结构形式组织课程教材体系的模式[3],体现了经验课程教材的特点。因此,借鉴项目课程的理念开发适合高职特点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项目化教材,将为突出其经验课程的属性提供有效的载体。

二、借鉴项目课程原理,构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项目化教材体系

1.从项目课程的联系论出发,确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材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项目单元

《教学要求》指出这门课程实际上可以细分为《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可以结合实际进行组合。高职院校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实践长、理论课时少、学制短等因素制约,一般将其整合为一门课程。我们在编写该课程项目化教材时,应当从学生未来职业工作岗位的行动特点出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重新确定教材的项目单元。

项目课程联系论认为,职业能力是指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纯粹的知识和工作任务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学生能够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能说具备了职业能力。[3]我们在编写这门课程项目化教材时,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思路,以《教学要求》规定的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后在学习和就业中必须转变的态度、观念和应该具备的技能为任务,在态度层面、观念层面和技能层面确定若干能力项目,确立若干项目知识和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并根据完成职业能力项目的工作任务来确定所需掌握的知识点的选用,从而完成项目单元的构建。笔者认为可以将《教学要求》中规定的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创业教育等6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从解析高职大学生职业规划、求职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必备的核心能力入手,按照就业能力分解为若干项目模块,构建自我和职业认知能力、职业发展规划能力、职业通用能力、求职就业能力、职场发展能力、创业基本能力等六个项目单元。

2.从项目课程的结构论出发,以工作任务引领工作过程中的知识结构关系重组教材项目单元的结构体系

项目课程的结构论认为课程结构指课程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一门课程内部知识的组织方式。我们借鉴其结构论的观点主要是研究编写该教材各项目单元内部知识的组织方式。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思路,将教材划分为六个项目单元以后,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教材中的章节改为项目单元,而是要研究按照工作任务逻辑关系重组教材项目单元的结构体系。

高职专业课项目课程的教材是以单个项目的形式来划分全书的结构,一般每个项目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导言、学习目标、若干个子任务、项目评价、项目小结和实训等内容[4]。我们在确立该课程项目化教材体系结构时,还要兼顾课程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特点,按照达到学习目的和实现工作目标(任务)的要求来确立项目(子项目)的模块类型和模块顺序,实现教材体系结构从学科结构向工作结构转变。教材的每一项目可以由“项目导言”、“学习目标”、“理论知识”、“案例分析”、“技能训练”、“拓展阅读”、“能力评价”和“项目小结”等8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都从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出发,赋予相应的学习任务,其中“案例分析”和“技能训练”可根据项目任务选择,各个模块之间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递进关系。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3.从项目课程的结果论出发,围绕各单元设定的职业能力重组教材项目单元的教学内容

项目课程的结果论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要指向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3]我们编写这门教材时可以理解为围绕各个项目单元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来组织教学内容。即,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操作知识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培养的任务。

我们在确定和组合该门课程项目化教材的教学内容时,不再按照《教学要求》规定的6个方面的学科知识体系编排内容。在各个项目单元中,知识由工作实际任务操作过程的需要引出,是实践的附属。首先,在各单元“理论知识”模块,按照适度、够用的原则来安排知识量的多少。每个单元中职业能力的培养,往往涉及到《教学要求》6个部分知识单元的学科知识,需要结合具体的项目重组理论知识体系,提炼出教材各项目单元的核心理论知识点,形成与项目能力实践匹配相应的理论。其次,为了防止打破知识体系造成的知识碎片化,解决好教材的实用性与知识系统性的矛盾,在各单元“拓展阅读”模块,应该提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拓展性知识或路径,对知识内容进行补充,以弥补知识系统性不强的缺点,引导学生形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再者,项目单元中按项目工作任务完成过程的顺序组织教材知识与技能内容。不仅仅知识与技能是教材的内容,而且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也是重要的教材内容。项目中学生的实践训练和应完成的项目工作任务(即应该达到的职业能力的学习评价)都应该纳入学习内容,从而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将理论知识与实训有机结合的内容特点,突出学生学习和就业态度、观念认知能力和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搭建多样化平台,拓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项目化教材的实施载体

项目课程教材具有综合性特征,我们编写的项目化教材,每个项目实际上都是理实一体化的项目,为教、学、做相结合创造了条件。在项目化教材编写中,还应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搭建各种活动平台,拓展项目载体:

一是研究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特点,在编写教材时要使各个项目模块在组合时既相对独立,又能构成有机整体,便于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形式多样地组织课程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二是将国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研究成果同中国国情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防止生搬硬套,堆砌概念,水土不服,力求本土化,增强实用性;三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通过“案例分析”和“技能训练”模块案例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教材中“案例分析”和“技能训练”模块活动要求,要与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职业心理测评和咨询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用团队活动、模拟情境训练、讲座、辅导、咨询来拓展实践性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四是教材中要增强电子教材,收录就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成功案例、求职文本、名言警句等教学内容,以便于及时更新供师生选用;五是针对高职院校相关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缺乏高职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实践经验的现状,通过教材内容牵动,加大加强教材中学生主体性活动内容的设计,强化师生教与学互动,教学相长,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1]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Z].教高厅〔2007〕7号,2007-12-28.

[2]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4]黄良永.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课程教材设计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22).

猜你喜欢
教学要求就业指导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新高考对“曲线运动”的考查特点及命题趋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