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良好实践
——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2014-01-02 08:45邹芳芳胡敏杰邹双全
关键词: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旅游者

邹芳芳,胡敏杰,邹双全

(1.福建农林大学 安溪茶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3. 福建农林大学 海峡创业育成中心,福建 福州350002)

善行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良好实践
——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邹芳芳1,胡敏杰2,邹双全3

(1.福建农林大学 安溪茶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3. 福建农林大学 海峡创业育成中心,福建 福州350002)

善行旅游是一种新的、值得推广的消费文明,旨在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为的有机融合,主要包括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善行”和旅游资源与活动的“善行”两个方面,对推动森林生态旅游的实践进程大有裨益。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发现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发展过程中存在旅游文化内涵缺乏、交通不便、科普功能较弱、环保意识欠缺、资源与环境压力较大等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从善行理念的塑造与善行理念的践行两个层面,认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应从文化环境的塑造、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善行实践等方面进行策略选择。研究证明,善行旅游是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良好实践。

善行旅游;森林生态旅游;旅游资源和活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可持续发展” 理念的深入和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国内外掀起了关于生态旅游定义、内涵与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1-2]。中国的生态旅游是从森林旅游开始的,1982年9月,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这在业界被认为是我国生态旅游活动开始的一个标志。1993年召开的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分会第一届年会,研讨了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生态旅游发展问题,这被认为是生态旅游概念在我国的正式确立。生态旅游作为一项强调保护、负责任、受教育和维护社区利益的旅游形式,其定义、对象和实现过程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焦点[3-4]。

随着生态旅游理论探索的深入,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旅游概念,诸如低碳旅游、绿色旅游等,但过于偏重理论的探讨,至今仍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在实践中运用的完善评价体系,这就限制了生态旅游实践化的发展。使旅游经营者感到生态旅游虽然很新,但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落到实处;旅游者也感到对生态旅游产品无所适从,难以辨认。在这一背景下,强调真实性、可持续性和实践性的善行旅游应运而生。善行旅游是对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理念的一种行为上的响应,其强调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伦理形态与生态旅游某些理念不谋而合,但其更强调实践性,着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指导与运用,是将理念转化为实践操作的一种旅游发展方式,有助于生态旅游实践化的发展。现今,善行旅游理念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

一、善行旅游概述

善行旅游是基于生态旅游的一种良好实践,是站在文化和道德的高度进行生态旅游实践化探索的有益尝试,是最可行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一)善行旅游的概念

善行旅游最初是由亚太旅游协会(PATA)于2011年4月在协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鉴于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选定为“善行旅游”项目试点旅游地之一。

善行旅游是一种新的、值得推广的消费文明,旨在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为的有机融合,它不仅形成了一种新的旅游消费观,它所反映的旅游者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可持续的生存关系是对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理念与内涵的最好诠释。善行旅游不仅仅是旅游和经济问题,它还涉及值观和道德观问题,即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和文化遗存所应拥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基于此,善行旅游的理念和内涵就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从旅游资源和活动的角度来看,其核心就是强调多元化旅游资源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的功能与价值,强调将资源与文化的真实性作为生态旅游的核心吸引力[5];从旅游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其核心是强调通过旅游促进旅行者和当地社区发展、促进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概括来说,善行旅游就是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6]。

由善行旅游的理念与内涵可知,善行旅游主要包括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善行”和旅游资源与活动的“善行”两个方面,如旅游者对遗产真实性的需求,将有利于推动各类遗产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旅游资源与活动的生态、可持续将有利于促进旅游者和当地社区环境意识和环保自觉。可见,善行旅游是旅游理念的又一次提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推广性。

(二)善行旅游与森林生态旅游的联系

善行旅游关于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于旅游业与人类发展关系的思考等都与森林生态旅游不谋而合,是实现森林生态旅游的一种可量化、实践化路径,有助于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推动森林生态旅游的实践进程。

1. 善行旅游与森林生态旅游在内涵上的联系

随着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公众休憩空间的功能逐渐加强,森林生态旅游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森林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和旅游学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以森林旅游资源为开发基础,以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为准则的新型旅游形式[7-8]。它强调的是旅游建设规模必须与旅游者规模相适应,强调在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社区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使旅游者通过旅游过程放松身心,了解旅游地的资源、环境与文化。但是,对于森林旅游地来说,旅游建设规模、旅游者的活动范围以及活动形式要达到一个怎样的度才不会造成森林生态系统和环境的破坏,至今仍没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和衡量标准。森林生态旅游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概念,是在理念上对森林旅游地建设和旅游者行为的指导。

善行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通过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阶段,通过旅游资源、对象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生态、节能、环保的旅游形式。其内涵是强调站在文化和道德的高度,将价值观、道德观融入旅游建设和活动过程中,倡导在旅游中“内有向善之心,外有向善之行”。通过明确旅游者和旅游活动“善行”的具体表现和衡量尺度,使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可以了解自己所采取得旅游方式或正在进行的旅游活动将产生怎样的结果,是否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否践行了“善行旅游”,从而在思想上加强旅游行为的约束与管理。同时,对旅游资源与活动的“善行”化,可以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活动的设计提供合理化、科学化的标准和建议,以维护资源的永续利用,推动旅游活动的健康化设计。可见,善行旅游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化的措施,是对森林生态旅游内涵的诠释,在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中大有用途。

2. 善行旅游与森林生态旅游在目标上的联系

森林生态旅游强调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森林的自然与保健等功能,使旅游者通过森林旅游,真正实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环境,并且在森林生态旅游过程中,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使旅游者接受生动、具体的环境教育,以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9]。而善行旅游是强调“行善”环境的营造,着眼于“行”,提倡通过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技术的革新来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目标。从这点来看,善行旅游与森林生态旅游目标是一致的,但善行旅游比森林生态旅游更具应用性和实践性。

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简况

(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社会环境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是一座集科学研究与观光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园内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山林、水体相映成趣。植被类型范围广,有草坪、花圃、森林、特种林和专类园等。水体景观穿插其中,与植被景观完美搭配,有水面宽阔的八一水库、蜿蜒曲折的龙潭溪和飘逸秀美的各式瀑布等。园内气候舒适,四季分明,空气质量高,适宜开展旅游等户外运动[10]。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不仅自然景观优美,其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极为浓厚,至今仍保留着宋崇宁初年的古驿道,还有林则徐长女婿刘冰如和闽王王审知的古墓。公园是福建省政府接待中央领导和外宾的重要接待点,胡锦涛、吴邦国、朱镕基等40多位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园内视察。园内开展了多种现代休闲活动,旱地雪橇、鸟语林、烧烤大王等丰富了游客们的旅游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目前,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已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森林公园。

(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缺乏旅游文化内涵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致力于打造都市休闲旅游景区,但其缺乏旅游主题和文化内涵的现状又制约了这一目标的实现。从旅游目的来看,旅游活动应是游客文化素养提高的过程,在他们欣赏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的过程中,心灵和情感得到升华。因此,文化是景区的内在生命力和发展驱动力,不仅可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也是景区长效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景区发展至关重要。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目前仍以自然景观为主,以户外休闲活动为旅游吸引物,没有能够展现地区特色的人文景观,缺乏文化的支撑,这个问题将在长久上限制森林公园的发展。

2.交通不便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座紧邻城市的森林公园,距离市区仅7 km,但前往公园的交通通达度较低,公交线路也较少,仅有5条,且其中2路公交车为小型中巴,车次少。一到周末或节假日时间,通往学区和生活区的公交车线路则异常拥挤,大大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使得游客重游率低。由于园内范围较大,且电瓶车供应不足,许多游客为了出行方便,将私家车开入景区,私家车带来的尾气对公园造成一定的影响。

3.科普功能较弱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以森林动植物资源发展起来的公园,原本其最吸引人的景观应为各种珍奇动植物资源,但是经过以往学者的调查发现[11],大部分的游客来公园的主要目的是烧烤和健身,而对于园内的各种珍奇动植物资源只是走马观花,并未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同时,园内解说系统不完善,未配备专业的讲解员,使得有兴趣的游客也无法进一步了解,因此森林公园的科普功能未得到较好发挥。

4.环保意识欠缺

公园内游客量较大的地区,如烧烤、游乐场等出现游客随意乱扔垃圾和吐痰的现象。一些游客为了拍照,践踏草坪和攀爬树木,有的甚至在树木上刻字留念,使得公园内绿化、草坪受到损害,环境卫生状况恶化。过度喂养金鱼,投掷垃圾吸引金鱼,使得金鱼的自然生长环境受到破坏。种种缺乏环保意识的行为对公园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给管理和维护带来困难。

5.游客剧增带来潜在压力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在2008年5月1日之前是要收门票的,其平均年游客量在40-55万人次之间,在免费开发之后,游客量急剧增加(见图1),游客量的增加对生态环境和接待设施造成一定的压力。任何一个生态环境都有自己的最大环境容量,一旦开发超过该地区的环境容量,势必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大力开发森林旅游的同时,要注意游客量的控制,这样才能使森林旅游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达到统一。由于实行免票,游客量的增加也使得公园的维护成本也增加。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居民的休闲能力提升,森林公园的游客量势必会增加,因此要谨防游客增加对森林生态造成的破坏。

图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2009-2012年游客量

以上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福州森林公园,其也普遍出现在我国众多的森林公园当中。对案例地善行旅游策略的探讨对于其他森林公园亦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三、基于善行旅游理念的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策略选择

善行旅游作为一种理念与实践相统一的旅游新概念,对于解决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基于善行旅游相关理念,可以从善行理念的塑造和善行理念的践行两个角度来推进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开发。

(一)善行理念的塑造

1.善行文化环境的塑造

旅游本质上是文化问题,这在中国表现的尤为突出,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古代先哲从来都是把旅游与文化、修养放在一起考量的。因此,在谈论旅游问题时,我们是无法避开文化而单独谈论旅游的,只有站在文化的高度,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善行旅游”就是从文化的高度来谈旅游,寻求回归旅游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开展善行旅游必须进行善行文化的塑造。文化旅游资源强调将文化的真实性、丰富性作为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强调通过旅游,促进旅游者的人生发展、促进旅游社区发展、促进旅游业者的素质提高。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发展也要以善行文化为核心吸引力,挖掘区域文化,结合正心寺的佛教文化、宋古驿道的建筑文化及水杉等珍稀动植物文化等,构建属于自身的善行文化体系。打造具有福州文化特色的综合性绿色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品牌,以文化带动生态经济发展。

2.善行自然环境的保护

“善行旅游”极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对生态友好的旅游方式,更应该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保护自然,培育景区吸引力的重要环节。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园区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拥有中国第一批以森林为主题的专类博物馆,内有诸如水杉、金茶花、桫椤、秃杉等珍稀植物,以及拥有世界各地150多个品种珍稀鸟类的“鸟语林”,这些动植物资源也成为当前森林公园最主要的旅游吸引物。未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应在继续保护园区的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动植物新品种,使其成为园区生态旅游的持续吸引力,和对环境友好的旅游方式。

(二)善行理念的践行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旅游者、政府部门、旅游经营者和当地社区四个层面。推行善行旅游只有从这四个层面出发,思考旅游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才能把理念转化为实践,为公园的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一个友善的社会环境。

1.旅游者对善行理念的践行

实现善行旅游,关键是旅游者的“善行”。一切旅游活动的开展都源自旅游者的需求。如旅游者对生态、环保等旅游方式的选择,将影响旅游服务的供给方式;旅游者对多元化旅游资源的推崇,将影响旅游产品的开发理念。同样,具有新消费观的旅游者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旅游目的地社区和旅游业者。

对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发展而言,要想践行“善行”理念,首先要从旅游者与自然的关系角度出发,应实行三个“最”:以最小能源消耗抵达目的地,以最少废弃物完成整个旅游经历,以最小生态损耗获取最大旅游收获;其次是从旅游者与社会关系角度出发,做到三个“爱护”:爱护文化遗产、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公共秩序;最后从旅游者与其他主体的关系角度出发,应做到三个“遵守”:遵守公共礼节、遵守道德风俗、遵守主体文化。旅游者的行为对生态旅游景区的影响是极大的,旅游者只有遵从以上三个方面的“行”,才能真正实现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善”。

2.政府部门对善行理念的践行

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行为,而且这种行为由政府牵头。政府部门应当是善行旅游的引导者、监管者和推动者。政府部门首先应为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展提供政策支持,有了政策导向才能使“善行旅游”真正落到实处,在森林旅游服务、设施标准等方面都要制订相关政策;其次是推动文明旅游新风尚的形成,如制定森林旅游者的文明行为公约、文明素质标准,森林旅游经营者的合理经营规模等,形成文明旅游、文明经营的良好舆论氛围;最后,森林旅游作为一种生态产业及经济产业,政府要协调两个产业的发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此才能使森林生态旅游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旅游经营者对善行理念的践行

旅游经营者作为“善行旅游”的产品提供者,在整个森林生态旅游开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旅游经营者的“善行”首先表现在,要懂得如何利用产品的导向性开发旅游资源、设计旅游活动,即通过产品设计、项目规划来引导旅游者开展有利于环境的旅游过程,如森林生态旅游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并在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旅游者进行环境教育。其次旅游经营者的“善行”也表现在,要注意消费的导向性,即经营者设计的消费性活动,直接决定了旅游者的消费选择,比如落实到森林生态旅游区就是经营者通过价格因素,对一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项目实行低收费或免费策略,从而吸引旅游者参与,保护景区环境。在这两个导向的作用下,旅游经营者的活动会自觉起到弘扬文化、保护遗产的社会作用。

4.当地社区对善行理念的践行

当地社区“善行”的实现,是以其良好的生活环境,幸福的生活为前提的,为了维护生存环境,他们会积极投身到旅游区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中去。社区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环境和旅游者友好的态度,都决定了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只有社区对旅游者采取友善的态度,才能促使和谐旅游环境的形成,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森林生态旅游实践是从人的角度进行“善行”的实施,只有政府、旅游者、经营者和社区居民都主动参与到森林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行为约束、意识自觉中,森林生态旅游才能真正成为善行旅游、低碳旅游、可持续旅游。

四、小结

善行旅游的综合性、社会性、文化性、广泛性为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基于善行旅游的森林生态旅游大有可为,文章从善行理念的塑造和善行理念的践行两个角度,做出了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策略的选择。在文化和道德的高度,将“善行”的教育性、科学性和文化性等内容融入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和活动过程中,是对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有益尝试,希望对国内同类型旅游产业实践有所裨益。

[1] 程占红,张金屯. 生态旅游的兴起和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1,21(1): 110-113.

[2] 全 华. 生态旅游研究方法综述[J]. 生态学报,2004,24(6):1267-1278.

[3] 程占红,张金屯. 生态旅游的兴起于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1,2(1):110-113.

[4] 卢小丽,武春友. 生态旅游概念识别及其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6,21(2):56-61.

[5] 胡敏杰,邹芳芳. 基于SWOT分析的福建省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6):70-73.

[6] 善行旅游:站在文化和道德的高度[EB/OL]. (2012-01-04)[2013-5-22]. http://theory.gmw.cn/2012-01/04/content_3315627.htm.

[7] 吴相利, 臧淑英. 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J].经济地理,2006, 26(6):1071-1075.

[8] 吴楚材,等. 生态旅游定义辨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 29(5):1-6.

[9] 姜素红,程 真.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47-50,54.

[10] 邹芳芳,甘萌雨. 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气候舒适度评价与应用[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1,7(2):118-123.

[11] 王 琦,黄义雄.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容量评估及其管理策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170-175.

Well-doing Tourism: A Good Practice of Forest Eco-tourism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in Fuzhou National Forest Park

ZOU Fang-fang1, HU Min-jie2, ZOU Shuang-quan3
(1. Institute of An Xi tea,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350002, Fujian, China; 2.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Fujian, China; 3. The Strait Incubation Center,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350002, Fujian, China)

Well-doing tourism is a new kind of consumption culture which is deserved to promote, aiming at promoting the combination of idea and act of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well-doing” of stakeholders and tourism resources and activity, it is helpful to drive the practice process of forest eco-tourism. The paper takes Fuzhou National Park for example,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it f i nd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like lacking of tourism culture connotation, inconvenient traffic, low science function, lacking of tourism culture connot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essure and so on. At last, the paper makes the eco-tourism strategy selection of Fuzhou National Forest Park from views of making idea and practicing idea, including shaping of culture environment, protecting culture environment and practice of welldoing tourism. The study proves that good tourism is a good practice of forest eco-tourism development.

well-doing tourism; forest eco-tourism; tourism resources and activities; Fuzhou National Forest Park

F590.7

A

1673-9272(2014)01-0006-04

2013-10-23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增汇技术研究与潜力评价”(编号:201304205);福建省教育厅科技基金项目:“长汀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与旅游开发研究”(编号:JA13469)。

邹芳芳(1988-),女,福建莆田人,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助教,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旅游者
森林公园历险记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基于文本挖掘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论岘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历史由来和文化特色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