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明,陈亚萍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2.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200)
基于一体化的体育旅游价值链整合及产业融合发展的范式创新
刘晓明1,陈亚萍2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2.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200)
体育旅游基本价值链上下游不清晰、主次不明显、任务分工不明确。根据波特的价值链模型,从管理、经营、营销和服务四个环节对体育旅游现有的价值链进行整合开发,合作信任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资本运作机制、高端优化机制和进入退出机制有利于体育旅游的价值链升级优化。在一体化合作系统框架和一体化路径选择的基础上,近(远)期管理机制、资源与产业两大类开发模式、渗透型融合、重组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等多种融合范式是对体育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范式的创新。
体育旅游;价值链;一体化;产业融合;创新
体育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旅游形式,更是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它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业和旅游业虽相对独立,但从产业构成、资源开发、产品生产等方面分析,两者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都以满足消费者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都以文化产品作为产业的核心产品。随着体育业、旅游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两产业的相互融合进一步增强,新兴体育旅游行业的管理体制长期没有理顺,“多头管理、无人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体育旅游这一朝阳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该行业所面临的管理规范、融合模式、一体化路径、价值链的整合等问题,业已成为全国亟需研究的重大问题。
国外对体育旅游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体育旅游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二是旅游者的需求、特征、行为与市场[1-4]。
1.体育旅游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影响的研究
国外学者非常重视体育旅游的实证与定量研究,并对体育旅游影响进行细化分类,如丹尼尔斯(2007)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研究体育旅游影响的空间差异,T.Lasanta(2007)则主要研究滑雪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对比利牛斯山区域的社会经济的影响,迈克尔(2002)调查了奥克兰举办美洲杯帆船赛对旅游目的地犯罪率的影响等。
2.旅游者特征、需求、行为与市场的研究
国外对于体育旅游者特征的研究较早,且研究方法多元,多采用构造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视角丰富,从多角度进行跨学科分析。如Pyo S(1988)研究1964开始的连续六届夏季奥运会期间,影响游客现场观看比赛的阻碍与激励因素以及游客的行为偏好等。凯特(2002)认为,参与者从事探险旅游活动主要是为了追求恐惧气氛与快乐感。
1.体育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研究
国内体育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研究大都为定性描述、分析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政府导向性、实用性特点非常明显,共有20 多篇论文分别涉及国家层面、西部地区、长江三角洲、环太湖地区等区域,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陕西、新疆、内蒙古等省[5-7]。
2.体育旅游经营与管理的研究
主要内容包括:①体育旅游经济效应的分析。②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功效探析。③滑雪体育旅游顾客的价值链研究。④民营企业投资体育旅游的问题探析等。从宏观政策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8-11]。
总之,学术界的认识和研究尚处于由零散走向整体、全面化提升的阶段。目前尚缺少从宏观角度和政府管理角度将体育与旅游两大行业的深度融合,以及融合模式、一体化路径、价值链的整合等研究。
体育旅游的价值研究主要涵盖三个问题,即体育旅游的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
1.社会价值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很好地迎合了当前人们的健康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提高劳动者身心健康、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调整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和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人文价值
体育与旅游虽然看起来不太相关,但就其本质来说,都是不断追求精神与身体的健康与美好。体育旅游能使人自然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使人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品性崇高,产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高级精神满足,同时也利于强健体魄,磨炼意志、提升涵养、提高劳动效率。因此,体育旅游对人文环境、人文艺术、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四个环节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人文综合大环境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经济价值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兴增长点,在满足人们健身需求的同时,也客观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结构,拉动了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通过增加国家创汇,改善投资环境,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化的进程,丰富了旅游产业链的内容,提升了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功能分析是体育旅游价值工程的核心。体育旅游的健身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对促进我国城市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体育旅游的健身功能
运动使新陈代谢旺盛,能使运动者的大脑能获得更多的营养,增强心肺功能,使整个机体会处于较理想的机能状态,人的创造力也会相应提高。体育旅游相对观光旅游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有深度的旅游,通过亲自参与某项冒险、健身或者观战类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健美强身、增强体质,还可陶冶情操,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水平。经常参加体育旅游,可使人的创新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可以起到提升国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2.体育旅游的文化功能
体育旅游是广泛传播体育文化,提高体育社会化程度的有益选择。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全世界旅游群体中,以消遣娱乐、健身康复为目的的旅游者所占比例最大。体育旅游为社会体育架起了一座传播国际体育文化和精神,促进世界各民族之间体育文化发展与交流的桥梁。
3.体育旅游的经济功能
“我可没说不管,这不正在协调吗?依我看,开发商说的不是没有道理,防盗门是从经销商那儿买的,经销商不负责谁负责?”
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需求的日益突出,大众体育活动蓬勃兴起。随之,以观赏和参与各类体育竞赛、体育健身、探险、娱乐、康复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在全球迅速得到发展和普及。体育旅游为社会体育开辟了一条发挥经济功能、谋求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也为众多经营不善的传统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或体育比赛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改造思路。因此,体育旅游在增加国家创汇,提供就业机会,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经济功能逐渐被社会所认可。
价值链最早由迈克尔波特作为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提出。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应系统地按照“链”的特征来改进、优化体育旅游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12]。
随着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逐步发展,其关联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旅游产业链条也不断延长,但产业链条的协同性不强、产品开发品质不高等问题都制约了体育旅游产业的完善和发展[13]。研究发现,我国体育旅游价值链可分为四个基本环节:设计、经营、销售和服务(见图1)。不难看出,该价值链上下游不清晰、主次不明显、任务分工不明确。在这种价值链的作用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极易出现多种症状,如“经营管理粗放、服务品质低劣、要么多头管理、要么无人管理、要么重复设计、要么无人设计”等,因此,我国体育旅游产业亟需进行价值链的梳理与整合。
图1 体育旅游价值链解析
在对体育旅游的价值与功能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波特的价值链模型,整合出四条有关体育旅游开发的核心价值链[14],即管理价值链、经营价值链、营销价值链和服务价值链,每条价值链自成体系又相互作用,构成了体育旅游价值链开发的核心内容(见图2)。
1.管理价值链的核心开发
管理价值链的研究重点是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融合模式和行业管理三个环节。体育旅游业的动力机制包括基础动力机制、市场机制和主导动力机制等,这是体育、旅游、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融合模式的研究是长期困挠政府和业界的命题,跨部门的可操作的协作发展模式既要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和行政体制,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行业管理主要是针对目前体育旅游产业的“重复管理期”到“品牌共建期”再到“大部制管理期”,分阶段提出的较为理想的管理模式,即从近期、中期、远期提出适合本行业特点的管理机制。
2.经营价值链的核心开发
3.营销价值链的核心开发
营销是企业行为,但政府也可以有所作为。政府应该运用其影响力,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调动有效资源,宣传城市形象,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同时,做好市场调研、指导、管理、服务于企业,努力使营销工作高效、科学。政府参与体育旅游营销的目的应区别于企业的短期营销行为,而要树立旅游地的中长期形象和战略发展目标,重视全局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营销投入,制订科学完善的体育旅游营销对策,塑造和宣传本区域体育旅游品牌。
4.服务价值链的核心开发
服务价值链的管理包括对外服务和对内服务两个环节。对外服务主要针对企业顾客,对内则针对企业员工。体育旅游企业要深入研究影响体育旅游顾客购买决策的主体因素、产品增值途径和服务创新举措,系统化管理顾客价值、提高顾客忠诚度,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另外,在目前我国服务企业普遍面临“用工荒”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体育旅游企业员工忠诚度和满意度,提升员工生产力也是服务价值链研究的重点之一。
从图一可以看出,传统的体育旅游价值链存在信息沟通不畅,进而影响价值链的增值效果,因而须在各地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理事会、监事会、体育(旅游)行业协会的带动下,推出五大合作机制,即合作信任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资本运作机制、高端优化机制和进入退出机制,从而提升体育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价值链升级(图2)。
图2 体育旅游价值链的优化升级
体育旅游的协作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的部门众多、行业众多,所以“一体化”发展模式是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协作发展的前提和总趋势。这就要求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深入研究我国体育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系统的结构(详见图3),并在建立一体化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体育旅游一体化的发展路径,逐步确立我国体育旅游一体化从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发展思路(详见图4)[15]。
图3 体育旅游一体化合作系统
图4 体育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在一体化发展框架和路径的基础上,近期形成政府牵头、全国区域联动、部门分工协作、体育旅游监督的工作机制(图5),远期可考虑配合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潮流,统一设立权威性的文体旅游行政领导机构(图6),使文化、体育、旅游三者真正做到“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图5 近期管理机制
图6 远期管理机制
体育旅游的协作开发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即资源类和产业类[16]。而资源类可分为专项型模式、组合型模式和附带型模式,产业类可分为“体育+旅游模式”和“旅游+体育模式”。
1.体育旅游协作开发模式
资源类协作开发模式专项型模式组合型模式附带型模式产业类 体育+旅游模式旅游+体育模式
2.资源类开发模式
开发模式 开发主导思想 主要开发措施 主要开发方式专项型开发模式打造品牌突出特色设计一系列供旅游者参与的专项体育旅游项目以参与体验型的体育活动开发为主,如冲浪、帆船等。组合型开发模式协调发展整合资源以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形式相结合,形成新型体育旅游产品既有观光旅游又参与体验的体育活动,如森林探险、定向越野等附带型开发模式主辅分明充分体现扩大景区建设规模,挖掘建设深度,突出体育旅游的契合点以观光旅游为主,附带参与部分体育娱乐活动,如郊里公园观光等。
3.产业类开发模式
开发模式 开发主导思想 主要开发措施 主要开发方式体育+旅游以观赏型体育旅游为主(如各类球赛等)旅游+体育以体育资源为主,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体育场馆、训练基地、各类大赛为主,加大旅游广告宣传以旅游资源为主,开发体育旅游产品扩大景区建设规模,增加体育配套设施以参与型体育旅游为主(如滑雪、漂流等)
基于对两大产业市场需求、关联互补,资源共享、发展趋同、科技进步等融合所需的基本条件分析,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体育旅游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17]。体育与旅游融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两大产业在资源、产品、市场等方面全面对接的过程(图7)。由于对接的形式和特点不同,可形成渗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三种不同的融合方式(图8~10),渗透融合模式是指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相互渗透,简单对接,但市场与产品的主次不太清晰;延伸融合模式以体育产业为主,往旅游产业方向延伸,主次清晰,链条完整,但发展后劲受限;重组融合模式则是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的重新洗牌,既彰显传统特色,又突出产业集聚,深度融合,产业增值,将成倍放大体育旅游企业的辐射功能,但对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人才储备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各体育旅游企业宜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图7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过程
图8 渗透融合模式图
图9 延伸融合模式图
图10 重组融合模式图
体育与旅游的一体化是两大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两大产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通过价值链的有效梳理与整合,有望厘清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发展障碍。价值链的优化升级,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参考。产业融合发展的各类范式的提出,将方便各类体育旅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实现资源、产品与市场的对接,从而最终实现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1] Andrew Smith. Tourists’ consum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port event image[J].Journal of Sport Tourism, 2006,7(11):77-100.
[2] Chong-Ki L, Tracy T. The Impact of a sport mega event on destination image: The case of the 2002 FIFA World Cup Korea-Jap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Administration, 2005, 6(3):27-45.
[3] Daniels M J.Central Place Theory and Sport Tourism Impac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11(2):332-347.
[4] Lasanta T, Laguna M, Sergio M. Do Tourism-Based Ski Resorts Contribute to the Homogeneous Development of the Mediterranean Mountains[J]. Tourism Management,2007,10(5):1326-1339.
[5] 容 云,吴家琳.广西北部湾滨海体育旅游开发策略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1,24(3):96-100.
[6] 孙班军.构建“环京津体育旅游圈”的战略构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1):31-35.
[7] 雷选沛.构建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SWOT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9):6-9.
[8] 熊建萍.我国体育旅游经济效应分析[J].企业经济,2009,10(8):138-140.
[9] 陈同先.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功效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2,6(2): 88-90.
[10] 李 菲.太原滑雪体育旅游顾客价值链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6(2):15-24.
[11] 杨 明,张王利.民营企业投资体育旅游产业现状、驱动机理及问题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4):17-21.
[12] 曹 宁.试论旅游价值链演进规律与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关系[J].中国地名,2011,22(4):39-40.
[13] 鲍明晓.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对策[J].体育科研,2011,32(6):4-9.
[14] 邹 勇.我国体育旅游开发的驱动力分析[J].商业时代,2012,26(12):129-130.
[15] 刘 佳,朱罗敬.长株潭城市群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83-85.
[16] 赵永寿.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其策略[J].价值工程,2011,11(7): 268-269.
[17] 雷 波.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融合模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40-44.
The Merging of Integration-based Sports Tourism Value Chain and the Mode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Merging Development
LIU Xiao-ming1, CHEN Ya-ping2
(1.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518055, Guangdong, China; 2. Su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215200, Jiangsu, China)
As to the basic value chain of sports tourism,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primary and secondary and division of tasks are not clear. According to Porter’s value chain model, the existing value chain can be integrated and developed by management, operations, marketing and service. Cooperation & trust mechanism, resource sharing mechanism, capital operation mechanism, high-end optimization mechanism and entry & exit mechanism are essential to upgrade the value chain of sports tourism. Based on integration system framework and integration path selection, near (far) management mechanism,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 permeable fusion, recombinant fusion, extended integration and other f i nancial paradigms are innovation of deep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aradigm of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sports tourism; value chain; integration; industrial merging; innovation
F59
A
1673-9272(2014)01-0034-05
2013-09-18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度学科共建项目:“文化、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互动机制和实施策略研究——以深圳和珠海为例”(编号:GD11XGL10)。
刘晓明(1971-),男,湖南常德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管理。
[本文编校:徐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