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以读带讲

2013-12-31 06:35颜汉桥
教育改革与实践 2013年9期
关键词:范读语感词语

颜汉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是其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加强朗读的指导训练,是我们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

我们很多老师以前都有“读”的意识,但把握不住“读”分寸,缺少“读”的指导方法,于是读则读矣,读与不读的差别不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一些课例中的“读”是深深触动孩子们的心的。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阅读教学中,一开课时,老师用课件展示题名“词语节拍”的一组词语,让学生拍两下手,再合着拍两次肩的节奏读出词语,学生稚声稚气地按着老师的要求做了,而且兴致盎然地想要再来一次。这样读词语有效地杜绝了词语之间连读、没有停顿的现象,比之其他老师在课堂上一再示范、纠正要有用得多,且不露痕迹,真的是润物无声。这就是读通。在之后的以“回声读”方式读诗时,师生合作,先由老师读整句诗,学生重复整句诗的后半截,然后交换。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读的技巧和节奏,而且加深了对诗的印象,利于背诵积累。这就是读懂、读好了。再如《生命,生命》一课中,老师在充分引导学生品读后,与学生一同合作朗读,其中老师读重点词语,学生读文中语段,师生读得有声有色。教学本文除了完成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而外,还要重点强调它的人文性。老师教学本文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体验阅读的理念”。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阅读实践中究竟要发展学生的哪些能力呢?首先,老师从显性方面看,要培养朗读、略读、精读、诵读等能力。第二,从隐性方面看,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儿童的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生命生命》正是一篇感悟性极强的文章,它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老师着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找到了本文教与学的灵魂。采取的教法主要是:情境教学法(语文的形象感性的,入情入景的手段最容易帮助理解课文)、点拨法(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有困难,因此必须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拔,使他们学到仅凭自读自悟不可达到的高度)、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方式(在对话中表达、启发)。引导学生学法:采用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让学生真正读中有情,读中有创!

阅读教学中教材是什么?它是一个个例子,老师的作用是教会学生用好这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用好例子首先是说理解要透彻,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要善于抓住关键,提纲挈领,切中要害,迅速领会文章的精髓。如《乡下人家》一课中,可通过抓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读一读喜欢的段落,说一说感兴趣的景色,想一想生活在其中的乐趣。既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也关注他们的情感生成、个性体验,使学生在读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其次是用足例子,充分考虑教材的范文作用。读好教材这个范文,注重读与写的“天然”的联系,领悟范文中谴词造句的精妙,感悟文章中的感情,并能举一反三地写好文章。亦如《生命生命》一课,巧妙结合阅读教学,切入写作教学,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在朗读体会中为学生找到了一个写作的点,既做好了写作的铺垫,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为下一步的读后有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谓是融会贯通、巧妙恰当。我们的阅读教学要立足于教材而高于教材,这也是老师们在研究中感受很深的。让学生摆脱所谓阅读技巧的束缚,将理性的思考和感性领悟有机结合起来。《月光曲》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在读中意会、读中想象、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正如课标所言“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这是本课的一大特色。以读为本,不仅需要形式多样的读,还需要读出层次。学习中,老师引导孩子通过几次循序渐进地读,有层次,有重点,让课堂的阅读呈现出不同精彩。在读通、读懂、读好的基础上自然生发读中有情、读后有创。

读有多种多样:范读、默读、引读、齐读、接读、自由读、选择读、情境读、配音读、小组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及学生年龄的不同,教师可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读法。一般地说,低年级学生应选择情境读、配音读、分角色读、范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形式。让学生边读边体会,边体会边读,然后熟读成诵。低年级应特别重视教师的范读。语言规范、音质优美、吐字清晰、感情真挚的范读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有效地激起他们的内心情感和兴趣。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和依赖性强的特点,通过自己的范读,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使他们知道重音、停顿、语气、速度、声调等在朗读中是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的,从而提高学生朗读的表现力,感受语言的音韵之美。高年级课文较长,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后,教师可以引读,还可以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欣赏的句段进行有感情朗读,在小组交互读,并交互评价,做到人人参与,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把读的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交叉使用。读的形式要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应根据不同年段来进行。一般来说,轻声读、默读、自由读等,属于理解性的读,多适用于中高年级理解课文时;齐读、分组读等属于总结性的读,适用于复习巩固时;范读、分角色读、比较读等属于品味性的读,适用于体味感情时。总之,要运用各种各样的“读”,尽量减少老师的“讲”;充分发挥“读”作用,带动教师降低“讲”的精炼深入,代替教师过“讲”之处。

猜你喜欢
范读语感词语
找词语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