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公塔是东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明代女真高僧墓塔。
《辽阳僧纲司致事副都纲兼前广佑禅寺住持圆公塔铭并序》记述了明代女真高僧道圆的生平、功绩、死后葬身之地,涉及广佑寺、白塔、永宁寺的修建情况,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明代辽东宗教概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辽阳僧纲司致事副都纲兼前广佑禅寺住持圆公塔铭并序》(以下简称《圆公塔铭序》)刻于明正统七年(1442)七月,刻石为青色页岩,呈长方形,高167厘米,宽87厘米。
此碑镶立在辽阳市东郊清云山永宁寺(现属庆阳化工厂区)圆公塔上。
一、《圆公塔铭序》碑文
笔者对原碑石的铭文逐字地进行了辨认和校对,现重新整理并进行了标点断句,不当之处请有关专家批评指正。碑文如下:
辽阳僧纲司致事副都纲兼前广祐禅寺住持圆公塔铭并序
广宁双塔崇兴禅寺住山天台师鉴撰
翠峰山衍福禅寺嗣法弟子行荣书丹
大明正统七年壬戌岁四月初五日,辽阳僧纲司致事副都纲兼广祐前住持圆公告寂于白塔东庵正寝。其时,弟子行真等具公行状,请塔铭于双塔住山天台佛心鉴禅师。曰:“先师与师辱交,其塔铭非」师谁宜为?”谊不得以衰老辞。谨案:公讳道圆,字镜堂,其先迤东海洋女直右族童氏子。父童伯颜敬,母王氏,生公于洪武乙卯十月二十一日午时。幼而神爽,好学问。父携游僧舍,见佛像辄作礼,赡恋弗去」,父母知其志不甘俗。及长,乃捨送于其乡之大广济寺,依师学法。洪武十六年随父归附」国朝,遂籍于东宁卫,复礼辽城东会寺千江印公为师,得授心法。迄永乐四年春」,钦取辽东通教僧六员赴京预会,公居首选。以其年腊月,会天下僧众三万人,具于江东门,迎西天葛哩嘛上师大宝法王,馆于灵谷寺,得闻法要,获受记莂,预会而退。至六年,辽阳僧纲司前副都纲去世缺官」,而诸山咸推公之德,宜膺斯举。奉公赴吏部试中,除授前职,兼领广祐寺住持事。未几,公睹兹寺址广袤殊胜,而殿宇湫隘,廊庑荒芜,不起人皈敬。乃蹶然曰:“吾闻佛有嘱曰:‘佛法付与国王、大臣、有力檀那」。’乃敬扣掌辽东都司印事左军都督府都督王公真为创首,而都督公忻然允诺,有恢复之心。一言既出,众信景从,施金银、财帛、木植等物,委积如山。肇建大佛殿,次天王、伽蓝、祖师殿堂,以及钟楼、大悲阁」,乃至方丈、两庑、山门众屋,及妆塑佛、菩萨、罗汉诸圣像。画栋雕甍,金碧照耀,钟鱼鼓板,晨夕铿鍧,梵刹兴隆,禅诵盛集。伟哉!圣镜焕然一新。可谓百丈成规,复见于今矣。四围垣墙,百堵皆作,宝塔十三层,崇」修完美,顶摩苍穹,金瓶焕日,基蟠厚地,结砌坚刚,耸一城之壮观,为十方之钦崇。旋遶者,弭灾免难;瞻礼者,致福臻祥。夫以公之缘,与都督公之功,讵不诏于今,而垂于古也哉。节次奉公,将领行童若干人」赴京,请给」钦依礼部都与度牒,仍赐僧官道圆金襕袈裟纻丝直裰等衣,加赐贡马、段匹、宝镪六千缗,谢恩而回。至二十二年」太宗宴驾,随例贡香,仍受恩赐。宣德三年,复领行童若干人赴京,请给度牒,赐赍如前,谢」恩复原任。久之,自念古云:“叶落归根,年登耳顺,生灭无常,宜求归真之计。”因睹辽城东去城数□□□□清云,古寺曰永宁,乃喜曰:“正圆栖真之所。”遂俾徒诛茆拾砾,拓开旧址,鸠工聚材,重兴佛殿、方丈、两庑、山」门、房宇,及佛像法器悉备,仍修塔院一所,俱落成,乃择徒有禅行者曰:行阐为住持,领□□□□奉香火。公于正统三年以年老谢副都纲职并住持事,退居东庵,精修念佛三昧。一日自知时至,示微疾,索」浴更衣,端坐说偈曰:“吾年六十八,化缘今已毕,一念阿弥陀,直指西方吉。”付嘱弟子曰:“吾□□□□等各努力振佛祖家风。”泊然示化。殡送之日,官员四众人等,缟素百千余人。阇维毫光现瑞,此皆公平昔修」持之验也。而弟子行净等,拾遗骨建塔于清云山焉。春秋六十八,僧腊五十二。手度弟子行□□四十余人,皆分辉行道。意公平生以念佛三昧为宗,无戏论,无妄言,不重久习,不轾初学,恒以慈悲化导人」,是以信向者众。于乎!抑以公之素行,赍之莫及,且予昔寓辽城之天王寺,访公于白塔广佑之退居,东语西话,别来未阅数春,遽有千载之诀矣。故为之铭曰」:伟哉禅师,生缘海洋。从师乡寺,归附辽阳。再师东会,千江印公。密传心印,啐啄机同。永乐之初,选取僧徒。迎大法王,萃于京都。得闻法要,悬受记莂。会峻归辽,拜辞」巍阙。适前副纲,以疾示寂。而众推公,除授厥职。兼住广佑,恢弘旧贯。殿庑一新,宝塔轮奂。惟公之缘,都督之功。时节缘会,梵刹超隆。腾今耀古,榆扬佛祖。朝觐京师,承恩赐赉。金襕大衣,缣镪加倍。公之遭遇,宿因」所致。公之退官,进止有度。此皆余事,非公本志。公之素修,念佛三昧。净念相继,体用自在。段缘依正,二严具足,接物利生,解粘去缚。生灭去来,游戏解脱。清云山冈,崇崇翠睹。镌石勒铭,垂休千古。时」正统七年岁次壬戌七月初一日」
监工造塔弟子行平等同立石匠张贵镌」嗣法弟子」行净 行实 行定 行□ 前当山寺□□□住持行信」行顺 行贵 行观 行泰 广祐□□□□栖云寺住持行宗」行真 行倥 行果 行庆 广宁福田寺住持行志 广宁双峰寺住持行忠」行安 行清 行玉 行锦 金州永庆寺住持行□塔山寺住持行恕」行能 行严 行亮 广真 复州永□寺□□□」行秀 行澄 行和 兴祥」行本 行湛 行中 本性」行杲 行迪 行鉴」行祐 行俊 行钟」孙徒」觉全 觉惠 觉峰 觉静 觉清」觉潭 觉政 觉顺 觉铭 觉忍」觉智 觉显 觉徹 觉明 报恩寺住持觉□」觉林 觉洪 觉广 觉悟 灵觉寺住持觉□」觉裕 觉满 觉明 觉清 觉意」觉濬 觉勉 觉洪 觉珙 觉祥」觉照 觉润 觉海 觉源 觉镜」觉琳 觉昇 觉荣 觉会」觉广 觉彬 觉通 觉元」重孙徒」永智 永宁 永济 永寿 永明」
二、明朝实行僧官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僧官的品阶俸禄,并将僧官完全划入政府官员体系之中。道圆和尚任辽阳僧纲司副都纲职,治理辽东地区宗教事务
道圆和尚,俗姓童,字镜堂,生于洪武八年(1375),卒于正统七年(1442)。他16岁出家为僧,拜辽阳东会寺千江印公为师,得授心法;31岁进京参加全国召开的三万僧众迎西天葛哩嘛上师大宝法王预会,于灵谷寺“得闻法要、获受记莂”;33岁任辽阳僧纲司副都纲职兼任广佑寺住持;63岁辞去副都纲职和广佑寺住持,退居广佑寺别院永宁寺精修佛事。68岁圆寂,遗骨葬于永宁寺后圆公塔内。
道圆是辽东女真族高僧,按《圆公塔铭序》记载,“其先乃东海洋女直右族”,据考,东海洋,亦作海阳、三海洋,即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地区,当时吉州是女真人居住区。元、明设有海洋千户所,属东宁卫。据《明实录》记载:“初,辽东都司指挥使以辽阳、高丽、女直来归”,明政府便设“东宁、南京、海洋、草河、女直五千户所”进行管理。明洪武十九年(1386)“改置东宁卫,立左、右、中、前、后五所”。卫址“在司(都司)北”(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第2册,卷37),即现在辽阳老城北。东宁卫是奴尔干都司辖境女真人迁来居住比较多的一个卫。
女真人原始信仰萨满教,其部落地处白山黑水之间,在辽东、蒙古和朝鲜的佛教文化包围圈中,女真人中信仰佛教的逐渐增多。明代辽东地区是女真人的聚居地,为了加强对辽东地区女真人的控制,明统治者大力宣扬佛教,于洪武十六年(1383),开设辽阳僧纲司衙门。
道圆禅师自幼在辽东长大,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他16岁出家,为僧52年,用数十年时间钻研佛学,出家不久,便通过吏部考试,获得官方认可僧道的身份证件“度牒”。明初规定,“若请给度牒,必考试精通经典者方许”,故度牒只有“精通经典”的僧道人士方可取得,可见道圆精通佛学,专心于宗教研究。
明朝还实行僧官制度,即明确规定各级僧官的品阶俸禄,并将僧官完全划入政府官员的体系之中。洪武十五年(1382),太祖颁布新的僧官制度,规定在京都设置僧录司,统理天下僧尼。其成员有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左右觉义;地方僧官部分,府设“僧纲司”,有都纲、副都纲各一员;州设“僧正司”,内置僧正一员;县设“僧会司”,内置僧会一员。各级僧官隶属于礼部祠祭司统辖之下,僧尼试经给牒、僧籍名册、僧官的选补、寺额的赐给等事宜都要礼部授予。碑文中记载,道圆于“永乐六年,赴吏部试中,授辽阳僧纲司致事副都纲兼前广佑禅寺住持”。僧纲司同地方官员一样,要参加朝会,接受考铨。碑文中提到,道圆多次“领行童若干人赴京,请给钦依礼部都与度牒”,并被赐给“金襕袈裟纻丝直裰等衣”。
对于僧官的衣饰,明朝规定依照讲、教、禅三类,区别僧服颜色:讲僧是玉色常服、绿条浅红色袈裟;教僧是黑色常服、黑条浅红色袈裟;禅僧是茶褐色常服、青条玉色袈裟。唯有像僧录司这样高品阶僧官,才可以在袈裟纹边饰金,表示殊荣。道圆从永乐六年(1408)至宣德三年(1428)多次被恩赐“金襕袈裟纻丝直裰等物”,可见道圆治理辽东地区宗教事务功绩显赫。
三、道圆功绩
明代辽阳为辽东都司镇城,是辽东地区的宗教文化中心。当时辽阳城西的广佑寺是辽东地区较有声望的寺院,寺内白塔又是辽东地区最高的佛塔。
洪武五年(1372),明军攻克辽阳,广佑寺为兵燹所毁,寺额丢失,唯有白塔幸存。
洪武十六年(1383),“海洋女直上人觉观率徒来归,授副都纲职,开设辽阳僧纲司衙门”,辽阳成为辽东地区的佛学研究、宣教的中心,众僧为了方便聚众讲经说法,在白塔下重建佛殿、僧舍,名为“白塔寺”。
永乐六年(1408),道圆任辽阳僧纲司副都纲职,兼任广佑寺住持。他上任不久,就发现寺内“殿宇湫隘,廊庑荒芜,不起人皈敬”,于是提出修建殿宇、弘扬佛法的建议,他先叩请了辽东都司左军都督王真,得到王真支持后,率众信对“白塔寺”进行增修,碑文中记载,在寺内“肇建大佛殿,次天王、伽蓝、祖师殿堂,以及钟楼、大悲阁,乃至方丈、两庑、山门众屋,及妆塑佛、菩萨、罗汉诸圣像”。
就在道圆组织众人兴建殿宇,平治基地时,偶然间掘出一块石碑,碑文记载,这座寺院旧时名称是“广佑寺”。在《重修辽阳城西广佑寺宝塔记(永乐)》中有这样的记载:“住山师有曰道圆号镜堂者,续拜副都纲,鼎新建造殿宇,平治基址,得旧时广佑寺碑,遂复寺额。”
修建后的广佑寺“画栋雕甍,金碧照耀,钟鱼鼓板,晨夕铿鍧,梵刹兴隆,禅诵盛集。伟哉!”
佛殿、庙堂焕然一新,复见当年圣镜。
永乐十七年(1419),道圆发现白塔“塔之莲台颓坏又久,宝瓮以下八面檐铃亦皆缺焉”,遂提出维修白塔的倡议。一言既出,众信影从。修复后的白塔“崇修完美,顶摩苍穹,金瓶焕日,基蟠厚地,结砌坚刚,耸一城之壮观,为十方之钦崇”。
宣德九年(1434),已过耳顺之年的道圆,感叹“生灭无常,宜求归真之计”,他在辽阳城东数里发现清云山“永宁寺”,认为这是他的“正圆栖真之地”。遂率众徒在永宁寺原旧址处,“诛茆拾砾,鸠工聚材,重兴佛殿、方丈、两庑、山门、房宇,及佛像法器悉备,仍修塔院一所,俱落成”。
建成后的永宁寺成为白塔广佑寺的东庵。正统三年(1438),道圆退居永宁寺,正统七年(1442)道圆圆寂,年68岁。后来,其众徒在永宁寺院后山建圆公塔。圆公塔是东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明代女真高僧墓塔。
这位著名的女真族高僧,不仅率领僧众在辽东建寺修塔,还设坛传戒,宣教宗义,努力振佛祖家风。道圆一生“以念佛三昧为宗,无戏论,无妄言,不重久习,不轾初学,恒以慈悲化导人”,因此信徒络绎不绝。他所授弟子、徒孙众多,据碑文记载,有嗣法弟子43人,徒孙43人,重徒孙5人。这些弟子、徒孙,有的已经成为得道的高僧或辽东各地寺庙的住持,碑文中就有“春秋六十八,僧腊五十二。手度弟子行□□四十余人,皆分辉行道”的记载。
道圆任辽阳僧纲司副都纲三十年,建寺修塔,设坛传戒,弘扬佛法,使辽阳成为辽东佛教的中心,为佛教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