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里有着大小无数的山村。有一个小山村名叫珠宝,靠近松花江,江中有贝类珍珠,山中有人参和御寒保暖的乌拉草以及鹿茸、灵芝、麝香等宝贝,小山村名符其实,笔者的少年时代就生活在这里。
那时人们的地理知识有限,大人小孩都不知自己就住在长白山中,而认定长白山离自己很近又很远。小孩子一时性起,爬到山顶,再爬到一颗大树上,瞭望长白山。当看到灰白色的白头山顶时,便大喊:“长白山!长白山!我看到长白山了!”长白山在每一个少年心中都是神奇的。
长白山,从广义上讲它纵跨辽吉黑三省东南边,占据吉林最多最大,辽黑均属余脉。从狭义上讲长白山就是人们俗称的白头山,其主山峰积存着许多灰白色火山浮石,远远望去,似常年积雪,一年四季长白。这大概便是长白山名称的由来。
长白山地区很古就有人类居住,秦朝以前是肃慎民族,汉代称挹娄,隋唐时期称靺鞨。这时发生了世界罕见的火山爆发。大约在公元1199年-1201年,方圆2000多平方公里的山区,100多座火山,差不多同时喷发,剧烈壮观的火山群改变了地壳也改变了这里的生命。宋元时期,在长白山区居住的民族是女真。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即1597年8月26日,休眠后的长白山火山主峰第一次喷发,据记载,当时如“放炮之声,烟气张天,大如数搂之石,随烟折出,飞过大山后不知去处”。长白山地区多有西风,大量的火山灰基本飘入了日本海。
1698年,即清康熙七年,1702年,即清康熙十一年,长白山连续两次喷发,虽然不是火山群体喷发,但动物和人类都被惊吓的呆了,火山创造的壮丽景象在当时没有人去注意。直到今天,继续休眠的长白山火山群一直没有异动,安静地躺在东北亚,以她那特有的神奇和美丽让人们去欣赏。
明朝末年,居住在长白山的女真逐渐掘起,改称满洲,就是现在的满族。一支人口不是很多的山林游猎民族,从长白山走来,几经闹腾和发展,统一了关外各族。后联合蒙族部落,攻破山海关,打败了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荡涤了明王朝的社会基础,历练了一支卓越的领袖集团,入主中原,与其他各民族融合,加强与巩固了陆防和海防,使中华民族以一种新的姿态和内涵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满族视长白山为发源地,把长白山视为神灵之山。努尔哈赤时代,女真(满洲)每年都在世俗的日子里拜山朝圣。清王朝建立后,皇家对其圣地长白山实行封禁。东至大海,南为安东(丹东),北为珲春,中西为敦化、梅海口,通化等地,划定为长白山封禁的沿边,同时对长白山给予高规格的封禅。公元1645年,即清顺治二年,长白山被写入皇家的祭祀礼乐。长白山在清康熙初年两次火山喷发,使满族上下均认为是“山神爷”发怒,促使清朝皇室对长白山更加重视,关内的泰山要拜,关外的长白山也要拜。如是年年率众望拜,直到1911年清王朝结束。
“关东山,三件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这里的“关东山”,就是长白山。《闯关东》电视剧,闯的就是长白山。人参和貂皮,均为名贵之品,列在关东三宝人皆明了,唯乌拉草多被今人所不理解。居住在长白山里的满族,很早的时候就穿一种用兽皮或牛皮手工缝制的“皮靴”,这种高筒的或低筒的皮靴,人们俗称“乌拉”。《现代汉语词典》里对“乌拉”的解释是:“东北地区冬天穿的鞋,用皮革制成,里面垫乌拉草。”乌拉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呈墩状,生长在山里向阳坡,秋末自然干枯,但不腐烂,冬季也能容易采到。冬季的长白山,一般都在零下25度到零下40多度,在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的年岁里,古人发明了用乌拉草絮垫在鞋里对脚保暖的办法,相沿数千年。当然,其他的草,包括玉米棒子软薄的内皮,也是可以絮垫在鞋内的,但这些草质的透气性能和保暖性都比乌拉草差,这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
远的不说,就说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千万名转业复员的解放军战士和支边移民到关东山的山东汉子、姑娘媳妇、老人孩子,无论是开恳北大荒,还是开发长白山,乌拉草都絮垫在他们的鞋子里,裹住了他们的双脚,伴随这些陌生的“东北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严寒的冬天。尽管那时已有了棉胶鞋,但袜子,尤其是棉袜子、毡袜子,均不是一般人所能买得起的。长白山人不忘历史,对乌拉草情有独钟,把它称为“东北三宝”之一,绝不为过。
“关东山,三大怪:大姑娘,叨烟袋,窗户纸,糊在外,养个孩子吊起来。”从山海关走出,渐往东去,便入长白山中,即所谓长白山。关内习俗与关外不同,便看到三大怪。满族的女子,一般不到地里做活,做姑娘时,在家绣花帮娘做饭,结婚后男人更是小心侍侯,除去生孩子,做饭,其他一般是不干的。其社会地位明显比另外民族的女人要高,做姑娘时,寒冷的冬天漫无边际,平时拿过男人的黄烟按上抽袋烟也在情理之中。大人让抽,自己也不知控制,因此满族女人不仅抽烟,在行为上也略显张扬。所以大姑娘,叨烟袋,也在情理之中。东北地区,屋内和屋外的温差很大,窗户纸必须糊在外边,糊在内会因热气潮湿很快脱落。现在新农村住房都用上了玻璃,“窗户纸糊在外”的现象已不再现,而“养个孩子吊起来”的现象依然可见。所谓孩子吊起来,是让婴儿睡到“摇车”里,那摇车为木制,像一只平底的小船,两边用四根绳子固定住,吊在房梁上,孩子即使不想睡,大人把他放进摇车前后轻荡,也会很快睡着。现在市场上有专卖摇车的店,摇车精美,工艺也好。现在的长白山,怪事更多,数不胜数。
呼叫的狂傲朔风,苍茫起伏的林海,养就了长白山人粗放豪迈的性格和淳朴无邪的民风。山村中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长白山中气温低,山风大,有利于食物保管,打下的粮食,换回的油和盐,均放在四面透风、路人能见,用圆木搭建的仓房里,均不上锁。冬天到了,准备的年货鸡鸭鹅鱼猪肉等,大都埋在房前或屋后的雪地里,旁边插一根小树枝作标志,无人去偷。在山中堆到一起的柴或其他什么东西,路人便会想到这是有主人的,只有爱护的责任,没有偷拿的心思。有时在野外急用了不知主人的木柴,即使没人发现,都会打听到主人以便告知,若用的较多,还会主动砍些还上。房门无锁,冬天关上,夏天关也不关。这种朴实无邪的居家民风,从上世纪50年代末,大批量的外地人移居到长白山后很快被破坏了。
“放山”是长白山人对进山寻挖野山参的一种称呼。野山人参有极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是长白山第一宝。进山采参一个人称为单棍戳,多人称为拉帮。在白露季节,选好有经验的人当把头,带上粮食锅碗(现代一般当天都回家,第二天再去),进山后搭起地强子,即窝棚,再用石头木材搭个简易的山神爷府,把头领大家拜了山神爷,即开始入山采参。放山人要数米间隔一字横排搜索前进,发现人参首先要看清几批叶,然后大喊“棒槌!”这被称为喊山。据说这一声喊的越哄亮,那棒槌(人参)就越精神,声音喊出后,放山人要回应,大声问:“几批叶?”回答:“二甲子。”就是两批叶;回答:“灯台子。”就是三批叶。如果那人参生有六个掌状叶的,俗称六批叶,便是人参珍贵之物了。当然,还要看人参的重量。以往俗称“七两为参,八两为宝”,现在,六两也能称为宝了。喊山人的声音会传出很远,附近凡是听到喊山的,只要跟着回应了,问了“几批叶”,那这棵参就会有那人的一份。这种风俗,在长白山区一直流传至今。
打猎,也是长白山人的最爱。上世纪60年代以前,山林村庄里快枪和火药枪都有,三五个有枪的人“坐围”,其他三五个十来个人“赶围”,赶围的人都是家里没枪的,上山跟着喊叫,打下的猎物也能均分一份。什么野猪、狍子、黑瞎子(熊);打下什么算什么。一天下来,总有很多收获。80年代以后,随着禁枪和禁猎的法令颁布,这项活动早已没有了。
喝不够的茬子粥,吃不完的山野菜,酸菜汆白肉,猪肉炖粉条,土豆炖茄子,豆腐炖江鱼。各种美味,诸多佳肴,构成了长白山人美丽的饮食文化;天气寒冷,岁月粗放,使长白山人更喜炖菜,如是便有了土生土长的炖食文化。
长白山的植被丰厚,动植物种数以千计,森林面积木材储存量均列全国前列。上世纪50、60年代广为流传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与其说是对关东山的赞美,还不如说长白山地区仍是一片洪荒和苍凉。关内的村庄相距很近,而长白山的村庄相距都很远,林里的人家也少,鸡鸣犬吠不能相闻,村前道边,相距不足50米便是茂密的森林。现在,这种景象已经看不到了。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对木材的需要,国家在长白山的北、西、南部,即围绕长白山主峰大半个圈,就设置了吉林省林业厅下属的十几个森林采伐工业局。其中延边地区和吉林地区有大荒沟林业局、汪清林业局、和龙林业局、八家子林业局、敦化林业局、大石头林业局、黄泥河林业局、白石山林业局以及二道白河林业局,在通化地区设有三岔子林业局、湾沟林业局、松江河林业局、临江林业局、露水河林业局、泉阳林业局等,算上桦甸红石共有18个森林采伐局,这些林业局均属县团级单位。此外,吉林省各市县内都设林业局,其主要任务也是采伐。除去单位职工和农业人口所需建房烧火林工外,这些林业局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在1949年-1999年的50年里提供的木材总量超过了3亿立方米。
长白山在清代作为封禁之地,皇帝圣谕国人不能违抗,国外的朝鲜人也不能违犯。那时朝鲜属清的附属国,来往人员只能走集安和安东(丹东),因此往北方移居的朝鲜人少之又少,凡有朝鲜人越境,无论是图们江,还是鸭绿江,一律处以死刑。1871年,清同治十年,清朝在内忧外患,丢掉了乌苏里江以北以东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废止了祖先对长白山的封禁,实行移民戌边,但仍严禁朝鲜边民越境。这期间由于朝鲜境内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朝鲜百姓逃过鸭绿江或图们江为谋生开荒种地者越来越多。先是非法,后来清朝地方政府官员给他们发照登记收取税银,便使过境来的朝鲜居民合法化了。但为数仍不很多。
清政府的封禅令使长白山凭添几分神秘。奔腾的头道江,汇成松花江,是长白山天池从北偏西坡最为明显的唯一出水口为源,飞泻的瀑布,在东北地区是少见的。大船航行,使人难以想象这水的源头来自天池。在北坡,有一处神秘的沼泽地,看似一个柳树荫下的水塘,实则这里与天池水是相通的,这儿,就是图们江的源头。它委婉下流,不急不缓,渐成势头,奔向东去。在南坡,白头山腰,长白山第一高峰,海拔2749米,在它的裙下,也应与天池相通,流出了鸭绿江。鸭绿江急流向南,毫无眷顾,直向丹东入海。一座火山群,一处天池水,发源了三条大江,给人类无尽的福址,给长白山造就了无限的神奇。
许多日本人一直觊觎中国的土地,19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以后,便开始向中国输送势力,从长白山到乌苏里江这块肥沃而人烟稀少的土地,便成了日本殖民的首选。20世纪20年代,为了造就环境,日本侵略者武装驱赶朝鲜人和日本人往北方移民,以致越过图们江和鸭绿江,在中国的土地上安家劳作,繁殖生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组建垦荒团,大肆地掠夺长白山资源——木材、煤炭及其他矿石矿产,给长白山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位于集安的鸭绿江大桥及桥头碉堡,从集安延伸到二道白河的铁路,以及铁路两旁的煤矿和万人坑,这便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铁证。在长白山北,有兴宁铁路,有1920年日军对朝鲜反日战士的大屠杀遗址等,举不胜举。岁月磋砣,近百年来,有血性的长白山人都不会忘记日本侵略的血腥罪证,这些实物,都永远地留在了长白山的记忆中。
在日伪侵占东北时期,长白山人豪迈的性格反映在打击日本鬼子的战场上。三江大地,到处都有可歌可泣的英雄和烈士,白山黑水,他们是平凡的人,却行走出不同的人生。现举两例,可见一斑。
蒋泽民,1932年参加抗日义勇军,先后战斗在安图、延吉、汪清、大荒沟一带。无论多么样的险境,只要他在,总能打出新样,顺利突围。后为抗联五军。1936年春被党派到苏联学习机械,1937年回国后在延安抗大任四大队第一队一区队队长,1938年任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交通班班长,1939年任毛泽东的保卫参谋,1942年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任周恩来的副官。2012年6月17日在沈阳逝世,虚算正好100岁。蒋泽民与毛泽东、周恩来有着很深的友情,那时毛泽东身边不设警卫,警卫战士都在外围执勤,内勤只有保卫参谋。蒋泽民是毛泽东忠诚的卫士,又是非常得力的干部,1942年1月,蒋去重庆前,毛泽东的眼睛是湿润的,蒋泽民则泣不成声,二人难舍难分。这段历史,有几人能知。
谭喜福,长白山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少年因得小儿麻痹症,走路略有些瘸拐。1938年冬季,他见到杨靖宇和金日成,他被杨靖宇的神态和讲话所吸引,遂成为杨靖宇的秘密交通员,这一年,他才16岁。他给部队送粮,给远在桦甸的魏拯民送信,只要是杨靖宇交办的,他都会不遗余力地默默完成。1940年杨靖宇牺牲后,他忍受着内心的痛苦,不与任何人述说。解放战争的辽沈战役时他参加了担架队,到过离家300多里的东风县,他第一次走出山外,走进东北大平原,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和威力。文革初时,他得知县里一位老干部在大队部被村里的红卫兵围攻,他找到几个老社员,高喊着“共产党万岁!”的口号,硬是将老干部解救出来。谭喜福一生只信共产党,不图任何名利。他不识字,和长白山中许多活下来的老抗联战士一样,从不向国家和政府提及自己的过去。就如蒋泽民一样,人生的那些彩事,都被滚滚而来的新生活淹没了。这是长白山人的品行。
长白山的防火护林在东北是最好的,在全国也应是前列的。“上山不带火,野外不吸烟”,这是长白山人在防火期家喻户晓的口号。一到防火期,每天早晨都有学生在上山的路口站岗,检查上山的行人,严禁带火上山。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凡在山中发现带火者,均可举报,奖励500元。发现点火者,包括清明和秋季上坟点火,举报者有500至2000元的奖励,被举报者一律开除公职(是中共党员的还要开除党籍),被公安机关拘留7天至15天不等。长白山的防火搞得最好,吉林省人大和山区的少年功不可没。
长白山天池湖面海拔2194米,比天山天池还要高209米,湖面面积10平方千米,形状呈椭圆。科学探测,天池中心水深373米,天池蓄水20亿立方米,湖水清澈幽蓝,四周群峰起伏,天池如一块碧玉镶嵌其中。气候瞬息万变,天池时隐时现,妙景佳象,美仑美奂。天池不时有水怪惊现,更使美丽的天池增添了神秘神奇的色彩。
天池四周有16座山峰,传说有32条山沟,有64条小溪和河流。天池西北有明显流水出口,造就千丈瀑布,瀑布下有绵延的温泉带,形成了长白山独有的温泉文化。长白山有地下原始森林,另有独自的大峡谷。地上森林中有美人松,更有天然的野生次生林。林中千奇百怪,植物种类繁多,动物种类也不少。如若夏季走进长白山,会有一种特别的植被气息,使人轻松,让人清爽。如若冬季走进长白山,白雪之上是冷峻绵延的雪山,有一种巍峨的大美。在蜿延盘旋的进山路上,远眺群山起伏,银龙蜡像,显示出长白山那无比的神奇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