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古希腊建筑是古希腊文明中最绚丽的奇葩,这些古希腊的能工巧匠运用精湛技艺建造的,充满艺术品质的建筑物外观恢宏,内质优雅,是人类智慧之花的体现与升华。
一、古希腊人认为,“艺”不可分割地包容在“技”之中。应用“技”的生产制作过程,也是赋予美的艺术过程
古希腊人对神的崇拜是淋漓尽致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约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陆续形成了数以百计的城邦。
古希腊是奴隶制社会,奴隶主是具有哲学智慧、文学艺术、几何数理知识的社会地位“崇高”的人,他们控制着数以千万的奴隶,这些奴隶成为天生从事沉重体力劳动的工具。
海德格尔说,人类的技术就是为了达到目的所衍生的工具(《海德格尔选集》——对技术的追问,孙周兴译)。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有了城邦,城邦需要建设,匠人就将劳动力和奴隶主的智慧、文学艺术、几何数理知识加以综合吸收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古希腊建筑的技艺水平发挥到了极致。
在古希腊人眼里,技术与艺术是浑为一体的。技艺与人类的存在与发展总是相伴而生。在古希腊语中,“技艺”(techne)一词的本意是“制作”(poiesis)。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所有的艺术在本质上都是“模仿”,这就是艺术追述到最早的起源。
在柏拉图看来,工匠通过技艺制作的东西不过是对理念不完善的模仿,是“理念”的“影子”;而艺术家对自然的摹仿,更是对“理念”模仿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因此,“技艺”与“艺术”不仅在本质上是同源的,而且“艺”不可分割地包容在“技”之中。应用“技”的生产制作过程,也是赋予美的艺术过程。
可以说,在建筑中,古希腊的“技”与“艺”实现了完美结合。
二、在众多的古希腊建筑物当中,建筑总是和神庙联系在一起
劳吉亚说,古希腊建筑以原先的石柱代替了木架结构,柱子顶盘代替了原先的水平构件,屋顶三角纹饰发生改变,这些稳固的变化使我们看到了建筑的再现力,也就是建筑的本质。后来,弗兰西斯科提出建筑“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一种模仿的艺术。唯一的区别在于有一些艺术拥有天然的模仿品可以模仿,而建筑却缺乏这样天然的模仿品。”但在这种模仿的艺术过程中,人们使用技术,第一次建立起神庙的雏形后,建筑就有了建筑模仿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技艺结合的作品。
在众多的古希腊建筑物当中,建筑总是和神庙联系在一起,在很多地方,它们还以自身的规律性和表达性展现着力量。海德格尔常常引用古希腊神庙,后来他接受了黑格尔的看法——建筑是人类首次的尝试,它给神以外在的实体,“建筑实际上是通向神的恰当显现的路上的首要先驱”。
三、古希腊建筑是技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所有古希腊建筑的共同之处是具有明晰的结构,在这里,外廊或内廊的空间布局有着首位的重要性,总的形式是直交的,平面轴线对称。
从建筑的技术层面上,又将古希腊神庙起到稳固、支撑作用的主体柱式分为两种外貌——壁柱式神庙和前柱式神庙。前者是在前面围绕正殿的墙上赋有壁柱,两根壁柱之间的总部有两根柱子并在上面的人字顶的形式;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在壁柱的对面有两根角柱,而且和壁柱的做法相同,在上面有额缘,在左右转角部分也有,这使建筑物整体浑厚而坚固,是人类知性的理念与实物相结合的完美构成。
从建筑的艺术层面上,又将柱子的外貌划分为柱子密集的密柱式;稍微离开而柱间宽度小的窄柱式;净空充足的宽柱式;净空超出适度的离柱式;柱间适当距离的正柱式。人类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将柱式又分为多立克式和爱奥尼式,前者雕塑感极强,表现手法硬朗、沉重、庄严、大气,仿佛男性阳刚的气魄;而后者表现手法柔和、明朗、轻盈、典雅,好似女性柔美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