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小学数学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013-12-29 00:00:00张霞
成才之路 2013年36期

数学教学贯穿于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学习生涯,从小养成的思维方式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之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第一,教师在教学前要对学生在情感、认知以及态度等方面能力水平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学生能做什么,想明白什么以及能说什么等。第二,教师应明确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的水平应达到的层次,并努力向着这个目标前进。教师只有做到对学生的状态充分了解,才能根据学生的特征,设计出先进、最优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得各学科的知识可以相互沟通并紧密联系起来,数学知识更是普及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甚至也会渗透到科学技术中。所以,数学教育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延伸,而不仅仅限于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因为学生在处理数学问题或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不仅要依靠逻辑思维,还要结合形象分析以及直觉思维等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局限与数学逻辑思维。

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注重启蒙教育

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为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及时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将知识融入生活,使之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在进行这一环节时,可以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融入到问题当中,亲身感受遇到问题的情况,然后通过数学知识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这样的练习,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能力以及思维方式等,实现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探索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年龄小,但这个阶段正是求知欲望很强的时期,他们的思维不受限制,还没有形成定性思维,是启蒙的最佳时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理,继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产生探索的欲望。同时,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的努力得到认可,这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将会慢慢转化为学习动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wIvh/ZEgiQtciGZd6mJiq1BCZ7KqPgJXhTDBp2iQuXo=

三、教学与发展相结合

我国在1992年实行的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规划中规定了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并在2001年的《新课程标准中》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增加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结构的改变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学课程也在不断的变革中;人们对于数学课程的设计理念和理解也在发生变化。而作为人才培养基础的小学数学的教育,必须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技术和统计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四、提高课堂练习环节的效率

对于课堂教学,最好的掌握知识的方法就是加强练习过程,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将老师讲授的零散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地整理到一起,构成一个整体框架,综合各个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将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课堂练习还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采取鼓励的政策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五、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设计课后作业

传统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只是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留的作业量大,且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并且要求结构的统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的作业会扼杀学生的童趣,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教师所教授的东西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才能促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该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出发,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数学作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是最天真的时期,他们的思维不受限制,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求知欲很强,正是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的数学教学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的基础,它影响着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数学课程设计,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并且要注重对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