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介: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页~3页。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继发展的符号感。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长学生的自然知识,产生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现实生活中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够比较0、正数、负数的大小。
设计理念:①让课堂回归现实生活,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②数形结合,借助直观形象的模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③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④学以致用,学会解决问题,让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程序:(1)游戏引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作《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教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①“向前看!”“向左走!”“起立!”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②“学校超市上个月赚了1000元钱!”“艺术节中,五(1)班得了团体得20分。”“今天气温比昨天下降了3℃!”③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出差,前天刚从三亚回来,他说:“两地的温差真大,那边还是烈日炎炎,这边已是秋风送爽了。” ——引出气温,顺势组织学生观看天气预报片头。
(2)回归生活,创设情境,引导观察认识温度计,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①让学生认识温度计,告诉学生零上和零下温度分别是怎么表示的。1)首先认识零刻度线,指导写法。2)试着了解上海的气温。观察并谈话,说说上海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让学生在温度计上试着拨出温度,然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师小结指出:上海气温是零上4摄氏度,要比0℃要高。强调在零刻度线之上。 3)再了解北京的最低气温。谈话交流我们的首都北京最低气温又是多少?并与南京气温进行比较。比较之后一边在温度计上拨出温度,一边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收获。4)师进行小结,上海、北京、南京三个城市的温度分别是零上、零摄氏度、零下,然后指导写法。②学生试着看温度计,并能熟练地在卡片上写出各地的温度。谈话: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城市,它们的气温是多少?你能迅速地写在卡片上吗?学生完成并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1)香港:(19℃或+19℃)。⑵哈尔滨:(-10℃)。小结:我们知道了温度的表示一般都是以零摄氏度为界,香港是零上温度,就用正号或直接写数字表示温度,反过来就要用负几来表示,如哈尔滨的温度。
(3)小组合作探究,加深认识正数与负数。①师出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与学生交流,并设疑: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八千多米,站在山脚下和山顶上,我们能感觉到它们的温度相关很大,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②再出示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这是与刚刚山峰完全相反的情况,这两幅图你看懂了什么呢?指导学生了解海拔,图上告诉学生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要高8844.43米,而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③指导学生用正数和负数来记录不同地区的海拔。如比海平面高的用正数或直接用数字表示,珠穆朗玛峰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反之用负数表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就记作:-155米。④拓展其他地区,记录海拔。
(4)进一步应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海拔。①试着记录世界著名湖泊、高峰的海拔高度,比如青海湖、死海、里海、紫荆山、泰山等,教师作简要介绍,学生记录下来。②共同交流。
(5)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①师用多媒体出示刚才的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并想想能帮助它们分分类吗?②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发言。③小结: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④游戏,将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46、-9、10、-140、9.8、-1020、0。
(6)联系生活,通过练习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都能用到负数呢?你们说说看。(比如水电费欠费、成绩下降、物价下跌等)
(7)课堂小结,课后延伸。①师:同学们,今天的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小组交流)②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数学史。(关于正负数)③调查自己家一个月的收入、支出情况,并做好记录。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家人说一说,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开支建议。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