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化学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3-12-29 00:00:00吴亮晶
成才之路 2013年36期

摘 要:学生在家庭里自己寻找药品,自制器材进行简易的化学实验,能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从家庭小实验的教学功能、家庭小实验的开展、收集家庭小实验的素材等方面来研究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开放与运用。

关键词:化学;家庭;小实验;创新能力

家庭小实验,其实就是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学生独自在家里寻找药品,利用一些生活用品自制器材,设计化学实验,不仅能很好地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化学知识,还能提高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它作为新课程化学教学的一种实验形式,受到了很多教师的关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向学生布置一些习题来代替学生的课外活动,而现行要求减轻学生的负担,不能搞题海战术,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小实验,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原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那么,在具体的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开发、运用好家庭小实验呢?

一、家庭小实验的教学功能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因此,兴趣被称为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会自主地探索化学原理,能积极主动地认识化学规律。家庭小实验是最接近学生生活的,是比较简单地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手段,便于学生认识抽象的化学规律,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纯碱与食醋作为药品来自制二氧化碳气体。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将纯碱溶液注入杯子中,然后在杯子里点燃一支蜡烛,蜡烛安静地燃烧的时候,此时再向杯子里倾倒食醋,过一会儿就会看见蜡烛熄灭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小实验,但会给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课堂教学时间是固定的,空间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将很多的化学知识让学生直观地掌握。如化学肥料使用的注意点或者说酸雨怎么去测量,这些内容很难再课堂上进行教学,但学生在家庭就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直观地去观察或者测量。这样,他们的感性认识丰富了,理解化学原理也就变得深刻了。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教学的侧重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新课程教学改革就是适应时代的潮流,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家里开展小实验活动,从实验的设计到观察,到最后得到结论,一切都要依靠自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利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最终解决问题。因此,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家庭厨房里有很多物品,如白糖、食醋、实验、纯碱、淀粉、蜡烛、油等都可以作为化学反应的药品,饮料瓶、漏斗、眼药水瓶、杯子、纱布等可以作为化学反应的器材。学生利用这样的“药品”与“器材”,就能做很多的小实验。比如请学生设计实验,检查一下发酵粉加水后或者加热后是否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有的学生为检验该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利用将燃烧的蜡烛熄灭的方法进行探索;有的学生认为熄灭燃烧蜡烛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最好用它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方法进行验证。但澄清的石灰水从哪里来呢?不少学生想到了食品包装袋里的干燥剂,因为干燥剂是氧化钙,将它溶解于水后就能得到石灰水了。可见,家庭小实验并不是简单地只有巩固知识的作用,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家庭小实验的开展

开展家庭小实验,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适时性。家庭小实验应该与教学同步进行,除非一些特殊的实验,如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因为这个实验用时比较长,需要提前布置让学生先做出来。与教学同步的好处在于能起到复习课堂知识的作用,而且能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2)简易与趣味要相结合。家庭小实验必须取材容易,操作简单,这是教师必须考虑的。如果药品不容易找到,学生的家长势必要去商店买,这样会增加学生家庭的负担,长期这样,会使家庭产生反感心理,不配合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初中学生有玩的心理,家庭小实验能融于趣味性,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探究鸡蛋壳的成分的小实验,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用干净的鸡蛋壳做实验,也可以让学生用整个鸡蛋去做实验,看看整个鸡蛋用于实验后,会产生什么现象……这样,学生觉得在“玩”,做这个小实验的时候就会兴趣倍增。

(3)安全性。安全是实施家庭小实验的前提,不能有丝毫的怠慢。如某些加热的实验,绝对不允许在液化气灶上进行,最多让他们用蜡烛火焰进行加热。同时,教师要考虑某些实验可能产生的意外,告诫学生不能独自在家进行,自己实在想做的,就要让家长配合。

三、收集家庭小实验的素材

(1)器材的自制。家庭小实验多数用的生活日用品,这些器材自制好后,应要求学生保存好,以便以后实验时再利用。比如用饮料瓶自制的漏斗、眼药水瓶制成的“滴管”,实验完毕后,要求学生洗干净,自己保管好。

(2)收集资料。教师要善于收集资料,看看学生在家庭里能做哪些小实验。比如如何制作叶脉书签?1元的银币中是否含义铁这种物质?鸡蛋壳中还含有其他物质吗?等等。

总之,家庭小实验灵活、易于操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受广大教师的关注。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实验微型化的倡议,家庭小实验越来越被广大教师的重视,这是化学新课程教学一个亮点,也是很值得每个教师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志方.浅谈微型实验在新课程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12).

[2]李俊.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科书中“科学探究”的编制解析与实

施建议[J].化学教育,2003(9).

(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镇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