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孩子们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任务去负担。”可见,要使生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快乐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共同建筑快乐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所谓情境,是一种形象环境的表现,如光线、颜色、声音、气氛、教学设施等。情境教学则是一种把科学教育和艺术熔为一炉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活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一个巨大的教学力量。
如学习《食物链》这节时,可以采取播放视频的方式来导入新课,视频展现的是鸟语花香、春色满园,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一只小白兔在遨游,青蛙在欢快地歌唱,小鸡在漫步……就在学生的思绪徜徉在春意盎然的美景中时,一只雄鹰从高空中盘旋而下,准确地抓住兔子,瞬间没了踪影,分秒间又恢复平静。在学生惊恐未定时,教师导入:“这就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吃与被吃的现象,也是我们即将学习的食物链。”然后再一步步讲解食物链的相关内容。一幅简单的画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
七年级学生刚刚踏进新环境,生物学也是新接触的学科,第一节课尤其重要。在《走进生命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好奇的天性,利用多媒体选择一些图片资料和视频片段,如“吃人树——奠柏”捕食动物的情景,美丽的大自然变沙漠,奇妙的海底世界等,向学生展现动植物王国中的奇闻逸事,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情境教学无疑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多种方式的情境创设,能使生物教学更新颖和多样性,使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到知识,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调节气氛,营造和谐的氛围
教师教育学生,靠的是“言传身教”。而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讲究理趣和情趣,因而幽默的教学语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愈显重要。在教学中,我常用一些趣语和知语进行辅助教学。如教学《生命进化的历程》一课上,我以 “始祖鸟”自居,拿着话筒有声有色地向学生自我介绍,新颖的形式、生动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兴趣盎然,很快了解了有关始祖鸟的知识,掌握了生物进化的过程。有时我还会运用谜语和故事来辅助教学,如讲述昆虫的特征时,就说: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足,头上两对感觉须,里面是肉外是骨。猜猜这是哪类动物?小小的谜语顺口溜,使得学生深刻记住了昆虫的特征。
三、搭建舞台,主动积极地参与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趣味无穷的自然科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活动探究和游戏之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兴趣和动机,也可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如在讲《鸟类》时,遵循学生爱做游戏的天性,课堂上让学生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高、远,并分析原因:材料的轻重,纸张的大小,飞机的形状……最后讨论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问题:重力、阻力、动力。那“空中飞行的鸟类是如何解决飞行中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学习教材,总结得出鸟儿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教学中还可以设计竞赛活动,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在竞赛中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乐趣。又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一节后,各小组进行比赛制作模拟呼吸运动的装置,小组成员为了取得好成绩,同学之间主动想点子、出主意、查阅资料,他们的责任心表现得非常强烈。这样,学生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肺,胸廓,膈肌等功能的理解,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四、激励评价,获得成功体验
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扬,要懂得用巧妙的眼光欣赏自己的学生。如在课堂上,我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热情关心,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听得到。课后经常和学生谈谈心:学习、生活,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兴趣爱好,从各方面去关注学生的成长。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信任,他们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会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总之,良好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是我们教师始终追求的目标。我们只有组织恰当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舞台,才能把学生从烦琐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全方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江苏省邳州市白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