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研究证明:求知者在学习的历程中最大的动力源于其“兴趣”。虽说“兴趣”是动力,是发动机,但它仍旧需要导学者去不断地维护、激发,这样才能使其保持持久和不褪色。笔者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曾经调查过:90%以上的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但能真正做到持久的不多。因此,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美术,我们就必须多渠道、多策略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从而提升教学效益。
一、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使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推动其积极求知。我们的美术教学只有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才能有益于激发其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寓教于乐,投其所好——游戏,它是一种激发兴趣爱好的非常好、非常重要的手段。
小学生天生好动、活泼,日常都是喜好做游戏,喜好猎奇,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易分散。为此,我们一定要精心做好导学设计,力争把导学的内容与游戏有机糅合起来,这样在导学时,才能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让学生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和学业水平的提升。
如在教《漫画刷牙》这一课时,叫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刷牙的动作、刷牙的表情,要求尽量用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再让台下的学生评一评谁表演的最好,教师给表演最好的学生一些奖励。这样一来,学生都跃跃欲试,都想上台表演。由于有游戏的穿插,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营造和谐喜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营造和谐喜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氛围,方法很多。我们可采用最简便易行的办法,让美术嫁接于音乐,通过音乐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这样,在美术导学时,我们绝对可以将动人的音乐与精彩的画面有机结合,去启迪学生进行想象,同时促进他们积极开动脑筋搞好自己的创作,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跃气息。
在美术课上,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角色。同时,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如上《门画》这一课,在传统门画的背景上穿插了过新年的音乐,轻松愉快的音乐一放,学生的情绪马上调动起来,感觉置身于节日的气氛当中。有了这种感觉,对他们的创作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而就能专心、快乐地完成作业。所以说,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
三、利用激励机制增强学习兴趣
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创设利于孩子绘画的心理环境。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励。”孩子都希望能够参与到活动中去,得到伙伴的认可、老师的认可,从而得到满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运用激励机制,使孩子能够大胆、细心地绘画。少儿在绘画时所表现的通常是一些生活中的片段和景物,这是孩子对世界、对生活最真实的表现,同时也是这个阶段孩子的特征。因此,在孩子绘画时,教师就要运用一些激励机制促使孩子能够耐心、细心地完成作品。
如有些孩子自信心不足,在没开始画时就嚷嚷不会画,画不好,这时教师就应该强调绘画的意义在于真实地表现生活,技法是建立在绘画意义之上的,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同时要找出孩子的闪光点,多进行表扬,这样孩子就能够大胆地下笔画出心中所想的画卷。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从中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采用积极、适度的鼓励性评价作为激励学生进取的手段,让每位学生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体验创作乐趣。例如:“这小组小A同学颜色的搭配,加上小B同学的造型设计,真是棒极了!”
四、用教师的亲和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生美术学习的导学者。因此,我们必须以慈父慈母之心靠近学生,从身体和心理与学生实现“零距离”的平等,从导学行为、导学心理走进孩子们的“心窝”,使他们觉得老师对自己的尊重、赞扬和友善。同时,教师要与孩子们一起努力,共同进行美术的实践,共同成为美术学习的发展体。
总之,兴趣是人生第一的天然的老师。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求知的特点,多角度、多维度地调动他们积极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最终为提升他们的学业水平而努力。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界牌镇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