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的几点思考

2013-12-29 00:00:00王雪香
成才之路 2013年36期

摘 要:从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选题,编制与中考数学试题完全接轨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综合性试题,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九牛二虎之力按时独立完成,教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思考问题,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去体会、感悟概念、定理和规律的灵活应用。

关键词:学生;中考;数学复习;思考

泰州市中考数学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本次考试命题将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既考查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又考查学生后续学习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基于这一理念,我谈谈自己在中考复习中的几点思考。

一、紧扣《课程标准》,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

提高

在研究《新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后,中考复习首先要回到教材,认真研究教材,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在知识点的整理阶段务必要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和一些常用方法整理出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三点:第一点是“知识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记忆书上重要的公式、定理,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进行灵活应用;第二点是“基本方法”,如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就属于基本方法,必须人人过关;第三点是“基本技能”,如给出一条典型的题目,学生在分析后很快就能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这时就具备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技能。第一轮复习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理清知识体系,把各个局部知识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成一个整体,形成系统。上复习课时,我们还注重将教学案与多媒体有机结合,强调基础知识的结构化,重视基本技能训练的系列化,突出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同时加大复习内容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紧扣知识重点,注重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不是学生唯一决定的因素,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才是真正使学生以后终生受益的。数学思想并不是几节课就能搞定的,而是整个初中数学中都贯穿了。光讲理论,学生是接受不多的。最好是结合数学题目,告诉学生哪个步骤、哪个式子是用了哪种数学思想。如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数学中很多题都是要分类讨论的,讨论某某个参数怎么样怎么样。这个不需要去讲,而是要联合题目,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而且能学会去运用。

课上我们采用问题点拨、师生互动、集体完成的方式,使复习课起到温故知新、快速纠错的作用,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和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紧扣社会热点,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枯燥的初三生活会让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无趣,从而失去学习的乐趣。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吊起同学们的胃口,偶尔说说社会与数学关联的热点,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在思考热点问题的同时还会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我们也必须在热点问题提出的同时提出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当然,我们必须紧扣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结果,交流彼此的情感。例如在《设计包装纸箱》的教学中设计了情境: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cm、2cm、1cm,长方体的个数为30个。你设计一种包装纸箱包装,使该纸箱所用材料尽可能少。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提问探索:①它们拼成多少种不同的拼接方式?②小明同学的拼接方式中有这样一种情形:2个小长方体在下面,1个在上面,拼接了两层。对此,你有何看法?③通过上面的探索,我们发现:要想包装纸尽可能少,那么这些小长方体应该拼接成什么形状?由此,我们发现,“计算包装纸的最小面积”的问题实际上可以转化为问题来解决。④你能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吗?哪种拼法的表面积最小?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时,会涉及利用三角形相似测量实际物体的高,或者河流的宽度等类似问题,教师可让学生上操场上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测量旗杆的高度。这样,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运用不会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还会激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

四、紧扣知识整合,注重探究

从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选题,编制与中考数学试题完全接轨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综合性试题,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教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思考问题,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去体会、感悟概念、定理和规律的灵活应用。

教师在课堂上的游刃有余完全得益于课前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和考纲。因此,教师要深挖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个富有激情的教学情境,用和谐的数学之美去感染学生,用高超的解题艺术去打动学生。当学生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自愿的学习。

总之,只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中考数学考试说明为指导,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并持之以恒,定能使中考数学复习取得一个满意的效果。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