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数学一直都是师生们所特别关注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才能呢?
一、课前预习
很多学生在上课时经常会觉得老师讲的知识点很难理解,听不懂,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进行课前预习。高中数学并不像初中数学那么浅显易懂,它的综合性更强,在知识点的讲解上更为抽象、复杂。如果学生没有事前做好预习,那么课上是很难完全听懂老师所讲的知识点的。正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些基础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通过事先预习了解知识点的大体内容,简单的内容可以自己先进行理解,碰到比较复杂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做上标记,等到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到三角函数这一章时,里面包含很多的公式:锐角三角函数公式、倍角公式、三倍角公式、辅助角公式、降幂公式、推导公式、半角公式、诱导公式等,总共差不多有20多道公式,单凭教师上课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混淆和难以消化。所以,在上课之前,学生可以先初步了解一下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分类,对于简单的锐角三角函数公式、倍角公式、推导公式,学生可以自己画图进行理解记忆,或者与同学一起进行学习,而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三倍角公式、辅助角公式、降幂公式、半角公式、诱导公式,学生可以先熟悉定义,等到上课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听讲,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一章的理解会更透彻和全面。
二、课上师生合作
课堂是学习的重点,抓好课堂是学生学习好数学的关键所在。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主角,而学生是观众,教师总是一个人在上面讲得声嘶力竭,而学生却总是不能完全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传统的那种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只有在不断的讨论和合作中,学生才能学得更好,掌握得更好。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导,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进行建设性教学。另外,数学本身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可以采取将全班学生分为小组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趣味性教学,像小组比赛、小组讨论、小组发言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兴趣。就拿高中数列这一章来说,里面涉及很多的基本公式,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an=ak+(n-k)d,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a1qn-1、an=ak qn-k等,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时教师可在课上把学生分成小组,将教学内容平均分配给每个小组,让各小组成员共同进行学习和理解,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各组员之间相互讲解。教师还可以让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阐述他们对于所分配到的知识点的理解,等到听完同学们的发言之后,再就同学们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补充说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创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还能锻炼同学们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又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注重课后复习和总结
很多学生在学完一课之后,就习惯性地把书丢在一边不管,过几天再翻书时,他们会发现学过的知识点又忘了,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及时地进行复习和总结。复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学过的知识点,而总结是为了将以前学过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那么如何进行复习和总结呢?在每学完一章时,学生要根据自身实际找出里面的难点和重点,积累在本子上,坚持下来,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此外,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学生要及时请教同学或者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如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这三章中都包含大量的定义和公式,学生稍不留神就会弄混,所以,复习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表格来区分这三大知识点,特别是对于这三大知识点的基本公式:
椭圆的基本方程:x^2/a^2+y^2/b^2=1,(a>b>0);y^2/a^2+x^2/b^2=
1,(a>b>0)。
双曲线的基本方程:x^2/a^2-y^2/b^2 =1。
抛物线的基本方程:对于抛物线y=ax^2+bx+c来说,它的对称轴方程是x=-b/2a。
学生要善于区分,避免混淆,牢牢记住。
四、进行课下练习
正如一句俗语所说“熟能生巧”,对于某个知识点,你接触的越多,你就越熟悉。在学完每一知识点之后,学生课下应该做一些相应的练习题来检测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很多学生习惯不分析例题而直接做题,或者只注重答案不注重过程,这其实是错误的。在批阅高考数学试卷中的大题时,批卷老师都是按解题步骤给分,你如果步骤不正确,即使最终答案是对的,也拿不到分,所以,解题的步骤很重要。学生在课下练习时,一定要注重解题的方法和策略,思考答案时要注重答题的条理性和全面性,在下笔前要仔细考虑该题是否需要分类讨论等。数学中很多题目的类型都是一样的,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碰到不会做的题型时,要善于积累,将其摘抄到本子上,等到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就不会出错了。此外,每个学生都应该必备一个改错本,碰到做错的题目要彻底弄懂出错的原因,并将错题抄到本子上,注上详细的解题过程和出错原因,这样下次碰到类似的题目就能避免再次出错。
华罗庚曾说:“要打好数学基础有两个必经的过程:先学习、接受‘由薄到厚’;再消化、提炼‘由厚到薄’。”总之,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学会课前预习、上课时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互动,课下仔细地复习,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并做一些相应的练习。相信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才能一定会有所提高。
(江苏省赣榆县赣马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