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学生反思的教学实践

2013-12-29 00:00:00徐妍
成才之路 2013年36期

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求知者思维活动的回照。”个人认为:小学生的数学反思,就是让他们对自己的知识学习历程、结果进行自我的反刍、控制和品味。事实上,数学的掌握,要依靠学生自我的领悟方可习得,更需要他们对自己的数学思维不断地反思才能使知识网逐步完善。2011版新课标中特别指出:“一定要在数学的导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这就说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正是体现和落实这个理念的优秀策略。

小学生如果具有反思的能力,将使他们永久性受益,能较好地促进他们为人、为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努力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促进他们、鼓励他们、奖励他们,反思自己。当然,我们利用好学生的反思,也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波澜起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培植学生自我学习反思的动机,激活反思的动力

一个人,若要反思自己则需要强大的心理和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与其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在活动中不仅要进行智力加工,更需要学习情感的鼎力相助,才能萌发反思的动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制造氛围和情境,培植学生自我学习反思的动机,激活反思的动力。

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选用自己身边的较小的物体来测量自己的课桌表面的大小(每个学生桌都是一样大)。学生测量后汇报。小华:我是用英语书来量的,我的课桌大约是5个大小。小明:我是用我的文具盒来量的,大概是8个大小……我追问:那么到底谁的学生桌大呢?学生们相互较劲,谁也不让谁,都说自己的大。这时我说,同学们都认为自己的大,老师告诉你们,其实学生桌在加工时,工人师傅是按照同一个尺寸成批加工出来的,是一样大的。大家想想:你们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结果?到底怎么办?这句话,促使全班学生迅速冷静了,他们紧锁眉头,深刻地反思起来。接着我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反思,最终他们形成了一致的结论:因为在测量时,我们各自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导致了这个结果;现在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工具和统一的面积单位。就这样。我自然地引出了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教学反馈理论中指出:一定通过学生的思维反馈来实现“资源共享”和“智慧整合”。唯此,才能使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充分显露在自己的眼前和其他师生的面前,促进学生学会倾听、善听和辨听。

因此,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精致地设置导学情境,促进学生们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和习惯等,养成“我要学必须投入”的习惯。

二、严格要求每个学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

2011版新课标再三强调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历程,让学生自己走“探索”之路,不能过分地注重结论。因此,我们在导学时要努力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时空,增强他们积极参与求知的激情,帮助他们深刻领悟和记忆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分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1)前瞻性反思。就是学生学习新课前做好自我反思,反思与新知识有关的内容,并努力搭建新旧的练习。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学生可反思过去已经学过的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么转化和推导的,从而把这些迁移到探究圆的面积公式上来。

(2)“正在进行时”反思。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新知学习中反思,反思自己有没有真实的亲历,反思自己的方法是否有效、操作程序是否正确等。

(3)延续性反思。这就是要求学生在新知学习后,认真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认真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如学习了“比的性质”后,让学生反思这个性质是怎么得到的,有什么作用?等等。这样,既能促进学生提升思维的含金量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自觉反思的习惯。

三、教给学生反思的策略

(1)帮扶性反思。就是学生间在数学学习时进行互补,相互帮助,指出他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这个反思的策略,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发挥具体的作用。

(2)个人独立反思。①扪心自问法。就是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提问和质疑,很适合在求知的过程中开展。如“我的做法对吗”“有没有比我更简便的方法!”等。就此,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自我进行剖析,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深化、升华。持久地坚持下去,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自我鉴定的能力。②对自己实施全方位的评价法。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其实也是一种主动学习和反思的过程,它能很好地梳理学生的学习历程、甄别学习结果、优化学习方法。如评价自己的本节课的有无收获,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待改进和优化的?还有什么有效的好办法?等等。再如评价自己的期中、期末测试情况,比上学期进步了哪些?存在什么大的缺陷和弱点?今后怎么做?当然我们教师也应当指导学生写出整改计划和措施,以保证日后学习的正常、顺利开展。只要我们教师经常用心的引导学生这样去做,就一定能养成学生不断反馈自己、完善自己的良好习惯。

(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