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课标下的写字教学策略

2013-12-29 00:00:00王金菊李晓明
成才之路 2013年36期

写字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写字教学能让我们的莘莘学子揣摩那纵横万象的点画,推敲那千姿百态的结构,探索那鹜极八方的布局,体会那提按顿挫的律动,膜拜那揖让开合的神思,从而发扬汉字的美与智慧,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人能写字,字也能“写”人。写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育人的灵性。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写字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比新、旧课标后发现,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规定更翔实、更具体,同时要求也更加丰富。写字,不仅是要培养学生一些书写习惯和技能,还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写字过程中,学生不但体会到汉字的优美,还陶冶了情操,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社会责任感。

一、亮化形式——“读”字寓趣乐融融

会“读”字是写好字的第一步。写字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看清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和重要笔画,做到心中有数。目前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笔画书写太过随意,笔顺错乱,这些都是迫切需要克服和纠正的。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尝试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在丰富多彩的、趣味十足的活动形式中让学生先乐于“读”字,他们趣意盎然,后面的写字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1)运用儿歌激趣。儿歌因为其通俗易唱而颇爱孩子喜爱,在写字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做绕口令游戏、编顺口溜等有趣的活动,可以开启孩子们的心智,让孩子在快乐中写字。如教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时,笔画编成儿歌:一横一扁担;一竖像小棒棒;撇像扫把,捺像剑,雨点儿从天降。在教学“牵”字时,我编了首儿歌:一头牛住在屋檐下,抬头看天少一画。学生一下子兴趣盎然,记住了字形。

(2)通过图示引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过小,注意力不易集中,他们往往在观察上不能到位,对汉字的结构把握往往不够准确,这样写起字来经常会出现比例不协调。教学中,教师不妨以简单的比例框架图作辅助手段,让学生对字形结构一目了然。如左窄右宽的字,用简笔画画出左右比例2∶1,上中下结构的字,就用简笔画画出上中下比例1∶1∶1。

(3)巧用动画演示。有些字确实难写,教师讲得多,学生却不能掌握要点。比如“心”字中卧钩的书写一直无法突破,而巧用动画演示就可以攻克这些难点:一块草地上躺着一个小孩儿,他的头轻轻地靠着一块石头上(出示动画),这是一个顽皮的孩子,瞧,他的两只脚不时就向左上方钩起,再放下。学生看了一乐,先是颇有兴趣地比画着,接着大部分同学就大声叫起来:“他的样子像卧钩。”教师就顺势指导书写。有趣的动画演示化解了教学的难点。

二、科学施教——贵在得法妙在人

写字教学贵在得法,循序渐进尤为重要,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因此,学生写字过程中需要教师细致地指导,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规范书写姿势。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字质量。通过观察,我在教学中发现了他们几种错误的握笔姿势。为此,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正确写字姿势的《五指歌》,以便于他们记忆:“老一老二不打架,老二喜欢弓着背。老三抵在笔杆后,老四老五抱成团。”

而针对孩子在坐姿方面的错误,我总是先在他们在写字之前提醒他们调整好姿势,让他们背诵《写字姿势歌》:“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寸一尺一拳头,正确姿势顶呱呱!”同时,我要求学生:“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养成了良好的写字姿势。

(2)养成良好习惯。好习惯铸就好未来,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是写好字的关键。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写字,有了兴趣才能坚持。我发现很多学生的书写有很多姿势,做上交作业一种姿势,做家庭作业则是另一种姿势,我分析如下:一方面是因为作业多,难以顾及书面质量;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半途而废。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适量、适度的作业,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宁缺毋滥;也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一些书法家练字的奇闻逸事(如王曦之“临池学书”等故事)。同时,我们还要将练字意识融入到日常的各科作业之中,和各科教师“多管齐下”,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当然,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写字习惯不能仅仅靠几节写字课,而应该要求学生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并常常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家校联合,争取对学生每一次的家庭作业都认真检查,逐步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

“字如其人”,一种成熟的字体,是人内心和谐的外显。而这些人文精神的传达也是蕴含在教师和学生一笔一画的训练中的。就让写字教学真正做到以习字辅德、以习字增智、以习字益美、以习字健体、以习字励志,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