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初中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013-12-29 00:00:00郭必军
成才之路 2013年36期

化学作为工业生产的基础之一,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而初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开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科学素养。什么是科学素养?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科学素养呢?

一、什么是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一般而言是指应用一定的科学知识得出结论,以便人们参照其对自然界或者人们处事提供一定的参考。在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科学素养也在逐渐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高低也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教育和科学素养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理所当然,教育也就成为了科学素养的基础性工具,努力发展家庭教育以及学校、社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增强公民科学素养的必要途径。文化在科学素养中占有的分量是最大的,只有教育、文化等与科学素养有机结合,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素养。

对科学素养的说法虽多,却也大相径庭,就是对科学知识、研究过程和方法、技术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知识是最基本的,在知识的基础上研究过程和方法,逐渐达到了解的程度,而技术则是在逐渐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初中化学是以后学习化学的基础,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会使得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会更加努力学习化学。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灌输这种科学素养,让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化学这门课程。

二、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

(1)注重给学生灌输科学素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科学素养教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从对科学素养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科学素养注重的就是通过所学的知识来验证并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上好第一节化学课,上好首节元素化合物知识课程——空气,做好第一个实验,真正引领他们走进化学世界。教师可以在课前提问几个问题: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化学与社会技术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当中,不断地探索,激发他们的思维,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过程,激发学生的潜能。化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在生活中,很多现象的出现都可以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而很多的学生将知识学到手,却不重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讲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空气时,首先,教师要对学生介绍化学学科相应的构成体系,使学生逐渐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并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寻找化学、解释化学,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其次,教师要做好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使学生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第三,教师要结合人类面临的空气污染以及防治等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及时地认识环境与人类生存以及发展的紧密联系,并借此使学生产生学好化学的愿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

(1)加强培养初中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学生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好奇,并且有深入研究的这种欲望。为了满足学生的研究欲望,教师要进行实验教学,尽可能地上好第一节探究实验课,让学生真正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同时让学生多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比如铁为什么生锈、火柴为什么能够燃烧、一氧化碳为什么能使人中毒等化学问题,从而切身体验探究活动以及从中学习知识。

(2)创新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强化实验的过程。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充当听者的角色,而不会主动地去思考,这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所出现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强化学生的实验过程,重视实验,通过所学知识来解释现象。如让学生探究蜡烛点燃前后状态、形状、硬度以及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学生先从蜡烛上切一小块蜡烛并且放入水中,观察蜡烛是否沉底或者溶于水,接着点燃蜡烛,可以看到蜡烛的火焰有几层,并且每一层的颜色、温度不同,然后再拿一根火柴梗放在不同层的火焰中观察蜡烛燃烧的情况……这样,学生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了解了生活中的常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给学生提供家庭小实验以及观察身边的物质,让他们体验化学实验的生活化以及趣味化,这不仅能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且能在化学课堂上让他们通过科学探究以及科学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江苏省建湖县恒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