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如何实施合作学习

2013-12-29 00:00:00王国升
成才之路 2013年36期

摘 要:教师要从小组合作学习的角度出发,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做法,在小组如何分工、课前有效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有效的检查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生;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引导评价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和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自动探究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但在现实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运用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所谓小组合作,就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师分配与学生自愿,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切不要小看这个分组,以后的学习竞赛、分组辩论甚至单元剧情境模拟都需要这种分组。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合作教学与学习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课前准备教师要有效引导

在小组合作之前,首先教师要制定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合作学习的规则,使学生能够有章可循,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做自己该做的事,听清楚老师的教学目标,听清楚同学的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课前预习是合作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多年的束缚,语文课前预习进行得很不理想,教师不抓学生也不会,即使有部分学生想预习也感觉无从下手。其实,课前预习的中心就是带着问题去看书。那么带着什么问题,问题由谁来设计,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进行有效引导。例如我们在学习《在山Z1XOffJM3AY8z+47C8m3u6Hw1hl0fieUUIYW2BGQgO4=的那边》这一课时,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学生看到文章的题目就会产生一个大大的问号。山的那边可能是山,可能是湖,也可能是平原,但作者为什么要问是什么呢?围绕这个中心,学生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带着问题去预习,看完书后学生就会明白原来山的那边既可以是山,也可能是海,可山是什么呢?海又是什么呢?问题接踵而至,于是再读课文就会感到豁然开朗了。

二、合作小组的安排要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

心理学家希尔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在构建合作小组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交往能力与学习能力等情况,合理进行搭配,形成一个既具有差异,又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集体,让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共同努力,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里建立的小组,不能仅仅考虑学生的喜好,更要从自己以后的教学安排角度出发,每个小组可以赋予不同的角色标签。也就是说,以后你打算怎么安排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价,都要有总体上的考量,然后以这些为原则进行小组分工组合。

完成生生互动的首要前提是科学地把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一般4人~6人一组)。每组选出1名有责任心、有能力、乐于助人的学生做组长,其他成员都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不同的分工。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之间的角色要不停地互换,使学生得到全面、均衡的锻炼。由于小组成员之间成绩不同、才能有异,这就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三、合作学习的中心要围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自学,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与成功地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学生根据我给出的教学目标确立了具体学习内容:①通读全文,掌握重点字、词;②了解作者及其散文的创作特点;③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④结合研讨与练习二品味文章的语言;⑤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在讨论的过程中,为了维护本组荣誉,提看法、说结论、谈心得,人人参与,个个积极,唯恐落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良好,可检测性强。

四、难易结合,整体有序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的综合实战运用能力。如我在教学《端午鸭蛋》第二课时时,设计了两个小组合作的情境。①品味语言。我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边品位边在小组内交流体会,最后由每组汇报员在班内交流。全班交流时,其他小组成员也能够发表本人不同的见解,这样处置基本上每一个组员都有展现本人才气的时机,即便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也有了较高的课堂热情,也能说出本人对语句的品位。②拓展延伸。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借小小的咸鸭蛋写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儿时的快乐,让我们领略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风俗和他童年时过端午节的欢乐。现在,同学们也来写写你印象中最深的一件小事或家乡的民俗。对这个问题我先安排同学们在组内交流,由于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兴趣较高,在组内交流时他们都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最后,各个小组都出现了不少好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当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注意点拨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还要及时对他们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田建芬.合作学习浅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1).

(江苏省邳州市四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