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有科学知识、科学的价值和本质、科学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等。关于初中化学教学,只进行片面的化学知识教学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教师要不断创新,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培养,并对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化学科学学习方法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品德和科学精神。
关键词:学生;初中化学教学;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一、转变观念按认识规律组织教学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不少的初中生由于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在初三的前半个学期,教师为了赶进度会超额教授化学课程,并且课程中许多实验都会搁置不做,学生们在初三的学习阶段会被强迫记忆大量的化学课程中的抽象知识、化学概念以及反应方程式等,使得本身具有丰富内容的化学课程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学生对化学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并产生厌恶情绪,迫于升学和考试的压力而学习化学,学习效率也大大降低。
在初中的化学课程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化学教材中所设置的实验教学的作用,比如照明弹的制作、清水变牛奶的实验、肥皂泡炸弹、铜绿经过受热后的变化等……这些化学课程的入门实验,应当在课堂中进行示范教学,并教给学生实验的一些简单操作方法,使学生学会观察,并认真记录。在实验示范中应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手脑并用,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知识。而在学习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化学实验的乐趣,使化学教学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渗透科学态度教育
科学态度即是指科学品德与科学精神的结合,科学态度在心理学范畴里属于非智力,科学态度主要是指科学学习的兴趣、习惯以及在知识的不断学习探索中所具备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亦是指高度的科学责任感以及对科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等。在对全面科学素养的培养中,科学态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中,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1)知识教学与实验训练的统一。在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中,要具体做到不能凭自己主观认为而书写不正确的化学反应式。对于在化学中能够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书写时,应该注意其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浓度等。在化学实验的记录中应准确记录其反应现象和相关的数据。在进行实验时如果发现实验反应的现象和课本中所描述的不一样时,应当先就其事实找出之所以不相同的原因,查清楚是否有必要重新进行实验。在实验中观察所得的数据不能够因为与预期值不一样而进行胡乱拼凑。在化学实验的操作中应当按照规范动作进行,并在化学药品的实验中要严格按规定进行取量。化学反应的条件也要做好控制,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进行细微观察。
(2)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课外专题报告。在化学课外专题报告的开展中,应将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的生平以及对化学的研究精神和成果给予学生认真的介绍阐述,让学生们能够了解这些科学家的创造和贡献,并有信心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在报告中要着重体现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坚持实践、大胆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些知识的阐述对于学生学好化学起到了榜样学习的作用。
(3)教学中应渗透资源、人口、环境和生态、工业污染等内容。在教学中应该渗透目前我国面临的各种资源能源危机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让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充分认识生产与科技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引发学生积极关心这个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并努力研究如何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此类问题,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中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科学探究要使学生在学习科学中置身一种探究的学习精神中,教师要尽可能将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问题。总而言之,现代化学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要同时做到既有知识技能的培养,又要有科学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感悟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白化学的正确科学学习方法,并明确正确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贾友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分析[J].
今日科苑,2008(22).
[2]杨世华.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
素养[J].新课程学习,2013(5).
[3]陈克现.初中化学学习中科学素养的获得途径浅析——基于后
现代知识观的视角[J].新课程研究,2009(9).
(江苏省滨海县大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