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情 活化方法 引领成长

2013-12-29 00:00:00倪娟
成才之路 2013年36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学生的数学学情,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因需而导,在激情引趣中滋生学生的数学情感,在创新策略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在联系生活中检验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情景交融、兴致盎然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素质,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新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的需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进步出发,把握学生的数学基础、感知能力、学习困惑,创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渠道、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学会学习、科学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技能,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得到提升,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一、把握学情,激情引趣,创设亲师信道的教学情境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指出: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可见,把握数学学情意义重大。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流发现,洞悉学生的情感爱好、感知能力、学习困惑等学情,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使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更能被学生所接受,更能适应学生的成长进步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通过报刊、网络等途径学习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经验方法,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数学素养,履职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风格更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成长需求;要用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创设亲师信道、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喜爱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教师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等方法互相协作、相互启发,做到“兵教兵,兵练兵”。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路程=速度×时间”,然后在三者的下方分别写下“s、v、t”,并用“=”号连接,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我在文字下写下字母的含义。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字母表示数字,看起来更简洁,有的说用字母表示数字,书写起来方便等……在我的点拨和启发下,学生们能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逐步学会已知两者就可以求出第三者的道理。

二、教给方法,自主学习,搭建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

教师要从学生的成长进步出发,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好胜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平时注重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前要确定预习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把不能理解、把握不清的问题标出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与教师、同学一起探究解决;课中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寻求答案、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路径、方法等给予必要的补充、点拨和总结。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小结,让他们讲述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让不同层面上的学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数学素材,扩大信息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笔者还注重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提问的机会,锻炼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讨论中科学学习,发散思维。例如在教学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一课中,教师以生活问题为题材,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用实验法去收集、记录数据,并进行相关的计算,在多次比较分析中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们分工明确,合作探究,交流小结。这样,不但让学生发现了新知识、新规律,还培养了学生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发挥作用,凸显地位,打造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

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是一个反复训练、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爱好,教育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学习数学知识,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提升自我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和能力素质逐步得到提升,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感、认知结构、发展情况,了解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根据不同的学生状况,区别对待,因需指导,灵活施教,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在思考中学习,在合作中益智,在探究中发展,在成长中创新。高效课堂教学要达到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使情感与体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都能达到最优化。高效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别、缩小差异。教师要及时捕捉、重组各类信息,在引导、点拨、启发时做到条理分明、干净利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教学过程不断精彩。笔者在教学中,注重运用电教辅助教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更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放大课堂教学的密度、节奏、效用,从而便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数学的内涵。

综上所述,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认知能力、情感爱好、思维层次的学情,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成长进步出发,注重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因需而导,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

(江苏省海门市三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