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是基础教育的自然科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自己各方面的教学手段与知识才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综合素养;创新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包括道德素养、科学素养、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指出:“中学物理教育责无旁贷地肩负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增强公民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对能力、培养公民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的使命。”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课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一、利用物理实验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德育因素,我们要充分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健全人格教育,《新课标》要求学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深挖教材,调动自己各方面的教学手段与知识才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学习《小孔成像》,就可以告诉学生,据《墨经》一书记载,在战国时期古人就知道这一事实。再如指南针的发明、大亚湾核电站、神州宇宙飞船成功发射以及超导技术等高端科技,都可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让他们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我们还可以利用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道德规范等教育,让他们文化知识与思想品德双收获。如学习《能源的开发利用》,那些教室无人不关灯、用水后不关水龙头等都是不良行为,这些都能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二、利用物理实验课,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新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能够让学生主动获取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进而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实验课能够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时空。科学探究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表达等要素。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可能涉及所有的要素,也许只涉及部分要素。我们要让科学探究渗透到实验教学的各方面。科学探究方法多样,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要掌握实验归纳法、实验验证法以及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等。
(1)实验归纳法。实验是人类探索规律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是一种先试验后结论,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比如我们学过的阿基米德原理、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等都是通过实验归纳法得到的。
(2)实验验证法。这种方法先假设、判断、推理,然后通过实验论证结论的正确性。如《等效电阻》,在研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时,就是先依照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然后运用欧姆定律推导出相应的结论。
(3)试验中的控制变量法。就是要通过系列实验来研究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归纳、总结得出一定的结论或定律。比如,《焦耳定律》,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以及通电时间等之间的关系时,就要采取这种方法,让学生自然地体会并掌握相关知识。
三、利用物理实验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跟物理实验密不可分。
(1)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物理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特定的物理情境,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实验对象,看到实验对象的出现、发展和消失的变化过程。如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的实验,冷水在加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从锅底升起的气泡,而且,气泡会慢慢缩小,到了水面就会消失,水温也逐渐升高,快要沸腾时,生成的气泡越来越大,最后冲破水面消失。相信学生通过观察,能够掌握第一手材料,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如《动能和势能》,在关于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实验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和推理。①单摆摆动的幅度为什么会越来越小?②滚摆的上升高度为什么会逐渐降低?③假如单摆和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而没有其他阻力,你会观察到什么情况?这样,学生边实验边思考,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物理实验将会给学生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他们搭建亲身参与、自我展示的平台,通过实验,他们能够掌握一些实验仪器的操作要领和步骤,规范他们的操作流程,有效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比如“安装模拟家庭电路”“伏安法测电阻”“使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等这些实验都可以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操作实施,甚至我们还可以要求他们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材料自己制作简易实验器材或原料,效果一定更好。
四、利用物理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新时代更需要创新型人才。我们的学生要想在当今社会立足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创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可以依托物理实验的设计与创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如《物体的沉浮》实验,我们根本没有到实验室领取任何实验器材,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就地取材。于是,学生们从家里拿来了牙膏皮、小金属盒子、大小塑料瓶、金鱼缸、小木块、棉线、回形针等,自己制作实验器材,分组实验,看哪组能够最先完成实验且效果好,并得出正确结论。整个实验过程,我只是在室内走动及时给予帮助,学生们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实验效果显著。通过实验,学生们的创新创造意识与能力得到了培养。
参考文献:
[1]穆贵强.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学生数
理化,2012(3).
[2]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