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象、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地彰显。教师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探寻游戏的教育价值,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价值;健康成长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象、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地彰显。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健康地成长,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始终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
一、巧用游戏,寓教于乐
(1)利用游戏进行数学活动。角色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教师应依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游戏的不同类型及其教育作用有效地选择游戏、指导游戏(指导宜掌握适当的分寸,尊重游戏的独特性)。教师要创造最佳条件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开展自主性游戏,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游戏的时机。如在组织大班数学活动《文具小超市》时,我设置了一个超市场景,和幼儿一起制作价格标签并贴在货架上,让全体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顾客或营业员,在买卖过程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我问:“一盒牛奶4元钱,我给你5元钱,你该找我几元钱呢?”枯燥抽象的加减计算在游戏中变得格外有意思。
(2)通过游戏进行德育。有一次,有个小朋友在玩结构游戏,用积塑拼插飞机,还自豪地说:“瞧我多聪明,造出了这种形状的飞机!”于是我问他:“你真聪明,你是什么人啊?”“我是中国人呀!”他很认真地回答我。“那飞机是谁发明的呢?”“外国人莱特兄弟。”“哦,真棒,原来你比外国人更能发明啊!”他兴奋的表情显示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通过游戏培养审美能力。游戏是美育的手段,通过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如一位教师教学《可爱的小脚丫》时,让幼儿们脱光鞋子与袜子,在教室内跳一跳、跑一跑、走一走,同时还把玩色融入到游戏中,让他们脚上沾上颜料,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游玩的同时进行绘画作品的创作……鲜艳的色彩丰富了游戏的内容,使幼儿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表演游戏,发展个性
(1)创造表演。作品或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指导是有限的,我们应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让幼儿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去想象,去把握,去表现。我们要让幼儿的表演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在想象中进行表演,克服困难,大胆尝试,进行即兴的改编、创编,对幼儿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学科学“沉浮”时,一位教师为幼儿构建了多种情境,有效地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先让幼儿猜测:“在水中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出来?”然后,引领幼儿们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开展探索表演活动,在不同材料的有效探究中探索物体的“沉”与“浮”,使幼儿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2)评价表演。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如哪些小朋友在游戏中想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语言语气、动作表情等不同的表演方法,在表演中能否与同伴进行协商、分工合作,在游戏过程中各角色是否专注进行了表演……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锻炼幼儿的创造性。
三、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榜样示范。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例如玩滑梯时,有的孩子比较胆小,就呆坐在那里不敢动,这时教师可以让胆大的会滑的学生去滑给他们看,还可以亲自做动作示范等,打消幼儿的顾虑,活跃幼儿身心,让他们也勇敢地迈出尝试的第一步。
(2)角色互动。教师在游戏中尽量让自己和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如有一幼儿在理发店里营业了,幼儿说店里很忙,邀我过去帮忙,我就扮作“理发师”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在这样的师生互动游戏中,师生间能彼此分享经验、分享智慧,真正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同时,幼儿们在游戏活动中也能有效地将自己在语言、艺术、人际交往等方面获得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有效巩固并进行很好地拓展延伸,不断探究新的游戏情境的最佳解决策略。
(3)鼓励赞扬。鼓励赞扬主要是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以强化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例如在一次体育游戏中,两队比赛规则要求每人先跑50米后,再投3个球,然后返回看哪队先胜。在游戏中,教师对那些严格遵守规则的孩子给予了高度赞扬。教师要探寻最佳策略,让游戏蕴藏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地彰显。只有有效地、合理地、适当地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才能不断地引领幼儿自主地发现、自主进行迁移,从而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正能量”。
总之,游戏的广泛应用遵循了幼儿的天性,遵循了幼儿生命成长的规律性,焕发了幼儿教育的生命活力,能让幼儿们尽情地舒展天性,充分感受到学习成长的无限快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10.
[2]李相云.观察了解幼儿——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素养[J].
幼儿教学研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