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2013-12-27 06:45孙先彩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因材施教素质教育

孙先彩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而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的传播为宗旨,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核心,以社会文化传播和创造为手段, 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因材施教

一、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要平等的交流和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是在教师的框框下思考回答,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二、因材施教,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由于人的遗传因素、生理条件以及环境、教育等影响,学生的生理、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和发展状况有所差别,再加之社会对各方面的人才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在教学中,应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也就是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按不同的层次进行指导,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素质要求,必须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认识水平的不同,学生领悟学法的层次也必然有所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又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操之过急,会使学生因掌握不了而失去兴趣和信心,进而产生厌倦心理.所以,教师应及时调整学习的难度,因材施教,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分不同类型对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和指导.为此,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注意照顾后进生;练习题要分组、分层次设计;作业要有弹性,基本性练习题要求人人过关,对有一定灵活性和综合性的题目,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同时抓好“两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补差,在教学中做到提问侧重中下生,板演突出中下生,行间巡视留心中下生,课内辅导优先中下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让他们脱颖而出,在学习内容上,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扩大知识面;在练习上,可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加强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训练;在形式上,可组织他们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和数学竞赛,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水平上尽可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获得成功的乐趣.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创新是时代和国民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新是现代人的根本特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各年纪的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挖掘创新活动的内容,把握机遇,利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都是进行创新培养的过程.可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质疑,甚至是出错,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展开思维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因此,学习小学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的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我们现在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敢兴趣,主要原因就是课本中的数学情景和学生的生活相距太远,学生理解困难,甚至有的问题是现实生活中所不能找到的,学生怎么会对这样的问题产生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进入课堂教学.首先,多媒体技术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集文字、声音、图象、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具有极佳的教学效果.其次,借助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可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展示传统教学媒体无法表现的教学效果,将静态画面动态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探索的主课题.教师必须树立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引导他们去探究新知,积极提出问题,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素质因素,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真正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因材施教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