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2013-12-27 06:45张庆华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课后反思课前准备课堂教学

张庆华

摘要: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课堂教学作了一系列的要求,特别是提高课堂效率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需要学生和教师齐心协力,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上的全身心投入,课后的及时巩固、反思……平衡一系列课堂内外诸多因素,彻底改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把课堂教学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关键词:学生;教师;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

一、课前充分准备

作为学生,上课前要把本课要使用的教科书、笔记本、练习本以及所需文具准备好,同时课桌上尽可能不要出现其他书本,以免这些因素影响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心理上更要做好准备,把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放一边,力争心无杂念的进入课堂;此外,上课前还要温习一下所学的知识,预习一下新内容,对弄不懂的地方作好标记,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听讲才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作为教师,必须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精心备课.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吃透具体的教材内容,注重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统一,权衡取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和关键点;其次要备透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和个体差异性;再次要活备教材,根据要教学的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最后还要预想好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二、课堂全情投入

课堂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对内容的讲解和学生的探究学习,下面分别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对新课的教授,应按照课标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入深,循序渐进.要做到能够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同时,尽可能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讲授重难点时,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的变化,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对于本节课重难点的处理,最好是通过例题的讲授开展出来.在新课标下,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进步,因此例题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例题难度过大,学生无从下手,产生畏惧,不利于难点的突破,日积月累,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反之,例题难度较小,则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我们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多设计由浅入深的例题组,如例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5m+6=0的一个根是-2,求m的值?例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x+m2-4m+1=0的一个根是-1,求m的值和方程的另一个根?教学时可以先学习例1,然后再学习例2,这样有个铺垫、缓冲的过程,学习起来难度会有所下降,通过这样的层层启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各取所需”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相互讨论与帮助中共同进步.

精心设计小结这一环节,对于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小结应尽量多样化,有围绕知识点的“本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有围绕数学思考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围绕解决问题的“想一想,我们是如何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的”,有围绕情感态度的“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发挥得怎么样”,等等.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创造性的选择灵活多样的课堂小结方法.

一堂课结束后,还必须通过练习和作业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的选用和作业的布置必须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因而应由易到难进行安排,还要强化教学目的,突出教材重点、难点,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又不至于因作业太易而失去认真完成作业的动力.

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课,当然整堂课保持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心理活动规律的.对于学生的听课来讲,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是应该“解困惑、记要点”,对于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困惑要重点听讲和发问.把教师强调的重难点、解题要求、例题分析、注意事项、公式法则、个人思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区别等简明扼要的进行记录,列出本节课内容的提纲,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以强化巩固理解.

“思则明,不思则暗”,学习当然也离不开思考,没有思考的听课只是徒劳忙碌.课堂上要积极思考,要边听、边看、边思考,要与教师讲课的进程保持同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相互转换的.学是基础,思是发展,学的过程即思的过程,学必思,思在学中,善思才算善学.

三、课后及时反思

下课后,学生要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还有就是由于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课后作业一定要尽早完成,以便及时消化,彻底巩固.如遇到疑难问题,应尽快向教师或学生询问,千万不可拖沓.然后就是前面提到的做好预习工作,确保整个循环有序的进行下去,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课堂,更要做好及时的课后反思.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多少有意义的问题?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多少?……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经过分析和归纳,抓住教与学两者之间问题的关键,适时适当的调整教学方略,有针对性的实施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发展,这样就避免了错误的再次发生.积累的多了不论什么课堂都能得心应手,这也为以后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辨证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学生要摆正学习的态度,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让自己愉快的去学习,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课后反思课前准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立足新课改,教好高中数学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对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
试论中英语言教学的异同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