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性学习选题模式的探索

2013-12-26 05:37肖海波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9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摘 要:我校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历年来我校研究性学习不同的选题方式在常态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尝试找到比较适合的选题模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选题方式;常态实施

确定研究课题是决定研究性学习实施质量的重要环节。课题确立不好,师生没有兴趣,研究过程就容易流于形式。一个优秀的课题能够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能够保证后续的实施过程顺利进行,甚至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今年四月份,邵东县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会上我上了一节题为“实验类问题向课题转化的指导”公开课,良好的课堂效果得到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普遍认可。与此同时,老师们在课后也给我提出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选题方面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专门来进行问题向课题的转化”“转化过程的意义何在”等等。我在回答老师们这些问题的同时,内心回顾了我校研究性学习选题模式不断发展的艰辛历程,现整理出来供各位同仁批评

指正。

一、“无论如何先开始”——学校提供课题库型

万事开头难,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之初,不用说学生,很多老师也不清楚研究性学习课题为何物。我校领导的意见是“无论如何先开始”,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真正进步。我校最初指导学生实施的实践活动采用了这样的选题程序,即由学校提供一个大型课题库,学生以“逛超市”的方式在课题库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然后按照学生所选择的课题进行分组。

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选题在大范围内具有可控性、可行性。课题库内通常不存在难以研究或者无法研究的课题,课题大小也比较适中,选题之后可以直接分组,无需进行可行性论证,节省

时间。

按照现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要求来看,这种选题方式的不足也恰好体现在这里,因为对课题的可行性论证也是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不完整的。虽然目前有的学校在运用课题库给学生提供选题的同时,并没有简化掉可行性论证的步骤,也让学生经历了一回,但我们发现,论证的结果肯定都是可行的。每一次论证都可行会使学生轻视课题论证的过程,甚至可能会影响这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二、“我们尽量多参与”——教师提供课题型

实施几年之后,随着教师对课程指导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对课题库选题这种方式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更多的教师希望在课程选题过程中体现教师的参与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于是,我校在原来课题库选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把原来购买的题库和网上搜集的题库全部抛弃,建立自己的课题库,所有课题都来自于我校教师。

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师根据自身条件,结合自己的专长,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每人提出3~5个课题,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题库。这样做的优点,一是教师全员参与,工作量分散,压力小,不用准备专职教师;二是教师事先准备得比较充分,指导起来也比较顺手,同时也容易与全员育人等教育活动进行整合。缺点是教师提供课题之后多年不换课题,学生研究下来过程、结果雷同,个别教师甚至让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抄袭上一届学生的相关研究成果。更有甚者,有个别教师把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时间变成了“自留地”,进行变相补课,这样就无法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质量。尽管可以通过统一思想来尽量避免此类问题,但老师长期指导相同的课题还是容易丧失积极性。

近几年,我校采用了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和辅导教师共同指导的模式,教师提供课题就更加有限,课题库这种方法仅仅起到参考作用,从此,学生研究性学习选题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我的课题我做主”——学生直接提供课题库

无论是学校提供课题库,还是教师建立课题库,都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为课题库再大,也不是来源于学生,就算有的课题是教师通过了解学生间接得到的,还是有学生在课题库当中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最后只好随便选一个,影响了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二是学生从学校提供的课题库中选题之后,指导教师发现指导起来困难较大,教师善于指导的课题,课题库当中并不存在。

基于上述思考,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校曾经采用学生自行分组,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本组课题的形式。这种模式突出的优点是课题来源于学生,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从而保证了学生研究的积极性。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先分组然后提出课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个别学生加入某个研究小组之后不积极参与讨论、偷懒、坐享其成的现象。

研究性学习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的推进也是如此。针对上述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不分组直接先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

四、“课题来源于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转化课题类型

这种模式要求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现象开始,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把提出的问题转化成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对容易些,但对问题向课题的转化往往会遇到困难,需要老师同学的帮助,这时我们会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集中指导。

在以往的课程实践中,问题转化成课题的过程与课题的可行性论证过程在很多学校容易被忽视甚至直接跳过,实际上,这两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要占用一定的课时量,但是如果学校能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量来安排教学,课时量是完全够用的。

我校最近两年就采用了这种方式,以高一下学期实验类课题研究为例,我们在选题阶段安排了4课时。第一课时,由教师集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课题实施中实验法的一般实施步骤和变量等方法性知识;第二课时,学生依据自己对自然环境的观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要求每位同学提出并整理5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在课后上交,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第三课时的指导做好准备;第三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第四课时,仍然以小组讨论与班级交流相结合,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课后学生根据课题的相似性、兴趣、爱好等组成研究小组,撰写开题报告。

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一是保证学生全员全程经历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过程;二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论证问题的能力得到真正地提高;三是整个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自主选题、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研究兴趣,为后续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也是目前我们在进行多种方法的尝试后认为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从第一种选题模式到第四种选题模式的改进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探索与尝试的过程。

从教师的指导层面来看,第一种模式是由学校包办,师生均缺乏参与的积极性;第二种模式是教师包办,教师全员参与,这是研究性学习师资不足情况下采取的权宜之计,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教师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积极性得不到调动,挪用挤占较为严重;第三种模式虽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变成了“放羊式”;第四种模式既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

从学生能力提高的层面来看,第一种模式学生研究的课题雷同,并且现成的资料到处都是,学生的研究过程大同小异,学生仅仅在模仿;第二种模式学生把一切希望寄托于教师,甚至出现了有些同学专门看哪个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多就报哪个教师的课题,有的学生甚至出现抄袭现象;第三种模式学生感觉到无所适从,因为学生直接提出规范的课题比较困难,就从网上查询,只要能达到规范课题的要求,不管自己有没有兴趣,搜一篇交上就草草了事;第四种模式学生必须观察,必须提问题、必须对其他同学的问题进行评价、必须论证课题的可行性,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得到真正地提高。

目前,我们认为第四种模式虽然费时较多,但效果最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尤其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更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目前,各学校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都有自己对课程的深刻认识和特色做法,以上所谈仅是我校在研究性学习选题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经验。希望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不断尝试、融会贯通,把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不断推向前进。

附:

《实验类问题向课题转化的指导》课堂实录

课型:选题指导型

单位:邵东县第一中学

指导教师:肖海波

背景介绍:

这是高一下学期主题活动开展中的一节指导课。学生在高一上学期已经经历了人与社会领域研究课题完整的实施过程,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查阅法。这学期按照学校统一规划,在高一年级统一进行人与自然领域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在确立课题阶段,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如下指导:

整体了解实验研究的基本步骤—围绕人与自然领域提出至少五个问题—从五个问题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初步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将问题转化为实验研究课题—对研究课题的实验变量进行分析(到此为止,对课题的可行性论证告一段落)—对同学们提出的优秀课题进行评优推荐—全班同学自主选择某一个优秀课题,并成立研究小组,由优秀课题的提出者担任研究小组组长。

在这节课之前,教师已经围绕人与自然研究领域进行了2个课时的课堂指导,学生对于实验法相关的基本概念已经有所了

解,并提出了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感兴趣的问题。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转化成课题,为下节课围绕实验变量分析进行的课题可行性论证做好准备。

课堂实录:

一、回顾导入,明确任务(约3分钟)

师生互相问好。

师:上学期,我们开展的是人与社会类问题的研究。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主题探究过程中,都运用过哪些研究方法呢?

生: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

师:本学期,我们正在进行人与自然领域课题的研究,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呢?

生:实验法。

师:在这个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经历这样一个探究之旅:(幻灯片2)

师生齐读: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师:现在,我们处在研究的起点:提出问题确立课题阶段。上周同学们已经围绕这一领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把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

师:(幻灯片3)在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本学期我们进行的人与自然领域问题的研究,也需要我们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来分析解决。我们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与同学们一起经历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因此,在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过程中,建议同学们充分考虑实验法的相关因素,向有利于进行实验探究的层面进行转化。

二、分析问题,确立课题

[活动一:展示问题,举例引导](约12分钟)

师:首先,我们来分析第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买回来的玫瑰花很快就枯萎了?

师:生1,请你陈述一下提出问题的背景。

生1:有一次在花店,听到买花的姐姐说玫瑰花不容易存放,容易干枯。我买了一束之后第二天就不新鲜了,都觉得不适合送人了,所以想到这个问题。

师:你通常采用什么方法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

生1:用花瓶装半瓶水,再把买来的花放进去。

师:还采用过其他的方法吗?

生1:有时我也向花瓣上洒些水。

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生2:往水里放一些盐,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方法来保存鲜花,有花茎浸水的方法,有花瓣洒水的方法,还有浸盐水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效果如何,哪种方法更好,能不能用实验来验证?

生1:可以。

师:所以,你的问题可以转化成什么样的课题?

生1:不同鲜花保鲜效果的实验研究。

师:你是想拿多种鲜花进行对比,还是对同一种鲜花的不同保鲜方式进行对比?

生1:我想对同一种鲜花采用不同的保鲜方式来进行对比研

究。我知道您的意思了,老师。这个课题应该这样来陈述:不同的保鲜方式对同一种鲜花保鲜效果的实验研究。

师:很好。

(第二个问题引导过程略)

[活动二:小组讨论分析,并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约20分钟)

师:(幻灯片5、6)请看大屏幕,这是同学们通过对生活的认真观察提出的部分问题,反映了同学们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方面。

下面我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讨论一个问题,4分钟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起来陈述你们组转化的课题。然后,请提出问题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也可以参与讨论。

我们有六个小组,进行两个轮次,这样一共可以讨论12个问题。好,下面开始第一轮讨论。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4分钟后)

师:下面有请一组代表。

生:我们组转化的课题是“实验探究不同温度对黄豆发芽的影响”。

师:生3,你的意见呢?

生3:和我想的不太一样,我想研究春天气温的高低对桃花开花早晚的影响。

师:从问题“温度对植物的影响”到研究课题“实验探究不同温度对黄豆发芽的影响”和“春天气温的高低对桃花开花早晚的影响”,从这个问题的转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问题的范围比较大的话,我们需要怎么办?

生:需要具体化。

师:很好,把模糊的问题具体化,对研究内容进行缩小化处理。至于哪一个课题更具有可行性,我们等下节课来分析。

(其他各组交流过程,略)

通过刚才的互动交流,我想大家与我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我们原先提出的问题仅仅是我们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大致方向,还比较模糊,对实验对象和实验变量还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刚才通过各组同学的集思广益,大家互相启发,在问题向课题转化的过程中,对研究课题进行缩小化、具体化、容易化处理,每一位同学的清晰界定问题、问题转化课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希望第二轮活动大家表现得更精彩。

下面进行第二轮讨论。

(第二轮与第一轮过程类似,略)

[活动三:通过组内团队力量,各组员把自己的问题转化成课题](约5分钟)

师:通过刚才两个轮次的讨论交流,我们通过全班同学的智慧和力量,将我们班部分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转化。下面,我们继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本组同学提出的未讨论的问题进行交流,力争把每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都转化成课题。转化过程中注意记录你遇到的困难,3分钟之后进行交流。

(交流过程略)

三、教师总结本节内容并提出要求

师:本节课我们通过共同分析和交流探讨,每位同学都参与了至少四个问题到课题的转化过程训练,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把每一位同学的问题转化成了课题。

课后要求每位同学整理好本节课的转化过程,下周一上交。

如果个别同学还有疑问,我们课后可以继续交流,也欢迎通过QQ与老师交流探讨。

课题确定之后,对同学们而言,究竟能不能研究,还需要通过对实验变量的科学分析、实验条件的充分评估和实验方案的有效制定来进行分析论证。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课后反思:

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界定问题和陈述课题的能力?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队伍中的一名新兵,这节课从开始准备到最终拿出基本指导环节,我学到了很多。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教案明显受学科教学的影响,无谓的说教和无用的范例太多,占用了很多课堂时间,学生的参与度极低,能力根本得不到提高。在张春芳老师和林忠主任的指导下,我大胆地砍掉原先的“知识讲解”和“范例剖析”,直接引导学生从自己提出的问题出发,让学生一起来分析、来转化,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事实证明,不论是哪个班级,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最终都能很顺利地把自己的问题转化成课题。由此,我想到了上一节课,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事先讲的也有点多,应该让学生做主角,多提问题,多讨论,效果应该会更好。下节课的课题论证,我也准备改变过去教师最终评价的做法,学生陈述完自己的课题之后,让其他同学来评价课题的可行性并陈述理由,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作者单位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
探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认识
浅谈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